2021-4-9 | 银行管理论文
中国商业银行贷后管理在业务层面的各类规定和规章制度不可谓不多、然而贷后管理方面的问题却有增无减。在各类研究文献和银行的信贷检查报告中,大多数研究者和分析人员都将其原因归结于我国银行“重贷轻管”的思想所导致,缺乏更加深入的思考和研究。除了诸如信贷业务越来越复杂、宏观经济波动引致贷款客户出现风险等一些客观因素之外,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很大的原因在于中国商业银行贷后管理机制存在一定的缺陷,这些制度上的缺陷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各种规章制度无法真正的全部落实,贷后管理效率低下。本文认为,我国银行贷后管理问题的根本解决之道在于贷后管理制度变革,不断革除当前贷后管理制度中的缺陷,补充和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贷后管理制度,才能全面提升我国银行的贷后管理效率。
一、我国银行现行贷后管理制度及其存在的问题
1.我国银行贷后管理的基本制度
(1)贷后管理的定义。一般而言,贷后管理是指贷款发放之后直到本息收回的信贷管理行为的总和,其主要目标是以贷款风险管理为核心,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方法制度、人员配备等,对贷款本身、借款企业、担保等因素进行跟踪检查分析,及时发现贷款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以达到防范、控制和化解贷款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和效益的目的。
(2)我国银行贷后管理的基本组织形式。我国银行基本组织形式是沿用行政体制下高度融合的“金字塔”型的垂直管理机构,表现为管理责任关系和信息的汇报渠道均为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支行、网点之间以及机构内部行长、经理、经办之间的分级管理。纵向管理链条过长,部门的细分化程度和横向的分工与制衡关系强调的不够。这种基本的组织形式也是我国各家银行贷后管理体系的基本组织形式。
(3)我国银行贷后管理的主要特点。我国银行的贷后管理在实际操作的主要特点可以归结为以下几条:第一,分级管理,指各级行负责本行经营的信贷资产进行检查,负责其所辖范围内的公信贷资产检查的执行和监督机制。在进行贷后管理时,主要是各级行内部的公司业务、房地产金融业务、资产保全、国际业务、机构业务等信贷经营部门承担联系、服务、管理、检查客户的职责。第二,自下而上汇报,自上而下检查,指各级行对所辖分支机构信贷资产检查工作提出具体要求,进行检查指导;各级行定期向上级行汇报信贷资产检查工作情况,遇到具体问题再向上级行请示,即上级行的主要信息来源是下级行的各类报告材料。第三,逐级考核,指上级行定期对所辖分支机构的信贷资产检查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的主要依据往往是已经制定好的各类指标的完成情况。第四,业务开拓者也是贷后管理的具体执行者,指各级信贷业务经营部门的负责人和客户经理是信贷资产检查工作的具体执行者,业务人员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法律和本办法的有关规定履行岗位职责,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4)我国银行贷后管理的主要形式。我国银行加强贷后管理的主要形式有四种:其一,常规化、制度化的嵌套于整个信贷业务流程中的贷后管理环节;其二,银行定期的内部审计或者聘请外部审计机构进行“以审促管”方式的贷后管理;其三,定期或者不定期进行的以信贷检查的方式进行专项或者某个重点行业或者关键风险点的“以查促管”的贷后管理;其四,银行监管部门进行的各类信贷检查。我国银行内部的“以审促管”和“以查促管”更多注重贷后检查的频率和数量,通过组织实施客户走访、押品检查、档案管理、风险分类等信贷检查工作,撰写贷后检查报告,重点在与对发现的问题的组织整改。这些检查往往仅仅针对具体的信贷业务,而非针对整个贷后管理制度和体系。
(5)我国银行贷后管理的主要考核办法。我国商业银行贷后管理的考核评价办法较为单一,大多数采用的评价标准都是“是否进行日常检查,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情况是否完整,资料是否齐全”等,贷后管理过多地重于形式,而轻实质,“唯报告论,唯资料论,唯检查表论”的管理理念较为普遍,对客户经理贷后管理实施到位与否的评判,主要参考客户经理报告是否及时、风险信号是否报告,贷后检查的次数,管理台账的建立等,检查监督的形式也局限于翻档案,清点检查表的数量等内部形式的考量而已。
2.我国银行贷后管理体系以及机制所存在的问题
(1)贷后管理的基础不牢固,缺乏长效机制做保障。西方商业银行坚持“谁放出去的款谁负责收回”的规则,认为客户经理有义务进行日常的客户维护和贷后检查,但同时也认为如果整个借款期间完全由放款人负责贷后检查则隐含着严重的道德风险和识别风险。通过对国外先进银行的学习,我国商业银行在通过岗位设置实现对信贷风险的控制方面,虽然也实现了审贷分离,但是,依然存在漏洞。一个客户由一个客户经理全权负责贷前调查、贷后检查和贷款的发放与收回,其他岗位完全通过该客户经理提供的信息进行判断和决策;上级行的贷后检查,多是到支行听取汇报,很少下到企业进行贷后检查,这样的岗位设置,无法回避道德风险和个体思维、判断上的偏差,为企业依靠假报表骗取银行贷款事件的发生成为可乘之机。另外,在我国银行现行贷后管理的管理机制中,大多是以责任形式对客户经理强制实施,落实责任的背后主要是以严格的制度、严厉的处罚为支撑,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更为倚重的是客户经理的责任感和工作态度,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客户经理疏于管理,忙于应付,虚假检查等不到位的现象时有发生,行为产生的根源主要在于内部激励和约束机制的不合理及外部协调机制的不完善。
(2)贷后检查内容和质量缺乏评价制度,贷后检查缺乏激励相容的制度安排。我国银行在规范化和制度化的信贷业务流程中的贷后管理环节对贷后检查的内容虽然有一些规定和表格化的东西,但是在实际的信贷管理上,往往没有对贷后管理内容和贷后管理质量制定具体的评价细则,没有要求客户经理按照规定的内容进行对贷款客户进行调查,怎么写、写什么,如何评价客户经理的贷后管理报告和随访都缺乏评价细则和评价制度。实际贷后管理中,贷后检查报告完全由客户经理自由发挥,致使许多客户经理的贷后检查报告水平参差不齐,常常出现不同行业和类别客户的贷后管理检查形式、内容和检查报告仅仅是客户名称改变一下,而报告内容基本一样,全部是模棱两可的套话,缺乏能够反映实际情况的有价值的信息。低质量、低效率的贷后管理背后实际上是贷后管理的具体执行人员缺乏激励和约束机制,随着经济生活的不断复杂化和信贷队伍新人的增多,这样的管理就显得过于粗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