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银行管理论文 » 正文

外资银行对银行业效率的作用

2021-4-9 | 银行管理论文

 

一、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历史与现状

 

外资银行进人中国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仅保留了4家外资银行继续在国内经营有限的银行业务。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外资银行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79年至1990年。1979年,日本输出人银行在北京设立代表处;1981年,南洋商业银行在深圳设立分行,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外资银行在中国设立的第一家营业性机构。至1990年底,外资银行在深圳、厦门、珠海、汕头、海口等5个经济特区设立了32家营业性机构。经营范围仅局限于为当地外资企业提供相关外汇金融业务。

 

第二阶段是1990年至1993年。1990年8月,增加上海作为除经济特区以外获准引进营业性外资金融机构的沿海开放城市。1992年又新增大连、天津、青岛、南京、宁波、福州、广州7个城市准予引进营业性外资银行机构。经过十三年的发展,截至1993年底,外资银行在中国13个城市设立了76家营业性机构,资产总额达到89亿美元。这期间,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的经营区域有所扩大,但业务范围仍仅能为外资企业提供外汇相关金融服务。

 

第三阶段为1994年至1997年。截至1997年底,外资银行在华营业性机构达到164家,四年内增加了90家;资产总额达到380亿美元,四年内增长了3.3倍。

 

第四阶段为1998年至2001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和中国加人世贸组织不确定性的影响,外资银行进人调整期,银行业开放进程有所减缓。

 

第五阶段为2002年至2007年。中国于2001年12月11日加人世贸组织。中国加人世贸组织五年来, 在华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增加到312家;在华外资银行资产总额增长了54%;人民币业务发展迅速,人民币资产总额增长了1.3倍。2006年12月11日, 更是中国金融史上的关键时刻, 从这一天起, 中国银行业向外资全面开放, 取消了外资银行在中国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域限制和客户限制。

 

事实上,外资银行的进入将对我国银行业形成严峻的挑战和带来沉重的竞争压力,并将对我国的金融和经济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研究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效率的影响,探讨应对策略,为国家金融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二、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业效率的影响及政策建议

 

近年来,外资银行竞争程度的增加并没有显著提高中国银行业的整体效率水平;反而,随着外国竞争程度的逐步上升,本国银行业效率水平还在下降。但是随着市场权力程度的逐步下降或竞争条件的完善,外部竞争压力程度与效率变化的正相关关系变为负相关。

 

从中国的实践来看, 加入WTO确实大大推动了中国银行业的改革进程, 但近年来中资银行的效率问题并不容乐观。本文认为: 外资银行进入通过竞争压力机制对中国银行业效率演变产生的影响关系可能受到外部竞争压力程度和内部市场垄断程度两方面因素的制约。这是因为: 在封闭条件下, 中国银行部门由于缺乏外部竞争压力和内部竞争激励机制, 银行组织不同程度地存在效率持续衰退或低效率均衡的问题, 而在开放条件下, 本国银行面临强大的外部竞争压力, 必须提高组织效率才能在新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发展,且只有当外部竞争压力足够大时, 才能打破现有体系低效均衡的状态, 本国银行效率才会出现显著的向上演变趋势; 同时, 中国银行市场的竞争基础较为薄弱, 在封闭条件下积累了大量的市场垄断力量, 即使是在银行部门对外开放以后, 由于各种原因可能导致银行市场垄断权力程度仍然居高难下, 而垄断带来的市场权力损害了有效竞争的基础, 从而可能削弱外部竞争压力预期产生的效率效应。

 

最后,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1)促进银行市场竞争主体的构建,继续积极引入外资银行并鼓励多种所有制的国内银行参与竞争,降低银行业进入壁垒,取消各种隐性限制措施,切实加大市场竞争压力;(2)全面改善银行市场竞争条件,建立公平有效的市场进入和退出机制,优化市场结构,降低行政垄断和干预,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3)加快国有银行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并购、参股、上市、再造多种手段建立有效的现代银行组织,构建竞争激励机制,提高中国银行业的运行效率。总之, 就中国加入WTO后通过继续引入外资银行竞争来有效促进本国银行业效率提升而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