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文学理论论文
一何谓文学经典?这是一个首先需要辨析的问题。在古今中外文学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积累了大量的精神财富,文学经典无疑是这笔财富的集中体现,要让文学专业的学生在浩如烟海的文学著作中有选择地阅读作品,经典无疑应该就是他们首要的阅读对象。尽管文学经典的确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在具备经典的过程中,它本身的本质特征决定了经典的存在。文艺理论家刘若愚先生归纳出经典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首先,经典应该具有内涵的丰富性。其次,经典应该具有实质的创造性。再次,经典应该具有时空的跨越性。最后,经典应该具有可读的无限性。
文学史家黄曼君则从思、诗、史三个方面来把握经典的“本质特征”。他认为,第一,在精神意蕴上,文学经典闪耀着思想的光芒。第二,从艺术审美来看,文学经典应该有着“诗性”的内涵。第三、从民族特色来看,文学经典还往往在民族文学史上翻开了新篇章,具有“史”的价值。总之,经典具有恒久的魅力,常读常新。
作为文学专业的本科生,阅读经典本应该是个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但是,在目前互联网、手机、游戏、QQ等与学生亲密接触之后,学生大量的阅读时间被占用,纸质经典愈来愈远离他们。
笔者曾给大三的学生开设《散文创作》的专业选修课,我在上第一次课时就曾抽样调查过学生对小说、诗歌和散文作品的阅读情况,得出的结果确令人沮丧。他们对于古今中外作家的文学作品确实读得太少。一些在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重要事件以及现状等知之甚少。这让我不得不思考这样的问题:在日益信息化的社会中,文科学生如何才能抵住网络的诱惑,回到文本?按我个人的理解,文学专业的学生在选择阅读方式上,就应该与纸质的文本面对面。尽管现已有大量的电子图书面世,但对纸质图书的阅读仍应该成为文学专业学生的主要载体,传统的纸质阅读仍具有不可替代性。第一次课的摸底让我明白了学生的阅读现状,我也试着尝试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对纸质作品的热爱,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在我的积极引导和学生的积极配合下,“阅读纸质经典”竟然在班上掀起了一股热潮。这里我简要介绍自己的一些举措,以飨同道。
二按现行中文专业的教学计划,大一大二还更多地是在学习文学史。分文类的学习从大三才开始,主要采用选修课的形式。比如我院就为大三学生开设了《诗歌创作》、《散文创作》、《小说创作》和《戏剧创作》四门专业选修课。就我的课堂抽样调查表明,学生在大一大二的阅读主要以小说最多,诗歌其次,散文第三,戏剧最少。所以,散文类作品尽管接触较多,但由于没有系统性地介绍和讲授,学生对古今中外散文的情况还没有一个总体的轮廓。所以,只能在选修课上加以介绍。在以“我心目中的《散文创作》课”为题,我又要求每位同学写出自己希望在这门课中学到那些内容,我对他们希望的内容做过详细的分析和统计,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散文历史、现状、理论的系统性了解;二是如何欣赏经典散文;三是如何写出自己满意的散文。
应该说,完成学生要求的第一点很容易,只需要对古今中外散文的发展历史、源流、现状加以描述,使学生对散文的前生今世有一个大致的轮廓就可。但要完成第二点和第三点难度就很大,这是学生预期的能力,而且是体现在学生身上的看得见的能力。所以,针对学生的要求,我提出了“热读散文经典”的口号。谚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在我看来,要提高学生对散文的鉴赏水平、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必须首先建立在大量地阅读经典散文之上。只有从经典中感受前人的语言运用能力、构思能力、感情调配能力,然后才能在自己的写作中灵活运用。所以,我在《散文创作》课上具体作了以下几个方面。
尽管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但对学生来讲,老师的引导必不可少。由于学生对散文文类知识的系统性欠缺,他们对经典散文作品的接触并不多,所以,我先是对域外的散文经典进行了介绍。从蒙田、培根开始,波特莱尔、纪伯伦、梭罗等代表作,每位散文家的作品的风格也给予了介绍,并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一些指定作品的阅读,鼓励写阅读笔记。
孟子曰:“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认为,文学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以及时代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只有知其人、论其世,即了解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地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欲知其文,先知其人。在这样的前提下更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对于这一点,我花了大量时间查找散文作家的传记资料,把他们毕生的一些有趣的故事介绍给学生。比如我介绍波特莱尔的生平、经历之后,学生们原只知他是诗人,对其散文所知不多,现反而想看看他的散文。对于中国古代、现当代作家的生平那就可以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如我在讲述《我所知道的康桥》时,我是先讲徐、林之间的恋爱,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背景,从这一背景下去理解徐志摩的这篇散文效果会更好。
此外,每堂课课前的五分钟,我主要用来介绍自己最近阅读的散文作品,以现身说法来引导学生去选择性阅读经典散文。如我介绍了《庄子》、《史记》、《世说新语》《浮生六记》、《野草》、《谈龙集》等散文作品,每一次课介绍两部散文经典作品,并谈自己的阅读体会。事后,许多同学都去图书馆借阅这些作品读,有的同学还认真写下了读书笔记。当然,一部分同学能跟上我的节奏,但是一部分就显得不够用力。所以,适当的考评也是一个有效的措施。由于选修课的考查方式比较多样化,而我把学生阅读经典散文作为一个重要的考评内容,奖励读得多、读得认真的同学,鼓励中间学生,批评落后学生。经过这个引导措施的推行,一个学期下来,我班同学中读得最多的有50余部,最少的也有10余部,基本上达到了我的预期目标。此外,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可知,他们不但大量阅读了散文作品,就连小说、诗歌、喜剧等也读了不少,这让我十分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