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音乐 » 正文

音乐生艺术思维培育路径

2021-4-9 | 音乐

 

如何培养音乐学生的艺术思维与表现力,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但在当前的音乐教育中,这方面却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为:音乐教学中过分偏重技巧的训练;音乐形象思维贫乏并导致音乐表现力的不足;艺术表现手法单调与公式化等。可喜的是,这些问题已越来越受到音乐教育界的重视,也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尝试与探索,如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院校都已开始在音乐课程中刻意努力或改变这种现状,专业的音乐比赛也开始注意考察选手们的艺术思维与表现力水平等。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并寻求实现的方法或途径,自然会有各种各样的思路。对此,我们在教学中摸索出了一种可行的途径或思路,即:加强音乐美育方面的教育与高尚情趣的追求,提倡文学(主要是诗歌)与音乐的融合,努力提高学生的文艺欣赏水平,注重艺术情思的培养及在乐器上的个性化与多种化的表现手法。

 

 

人们说:“语言停止的地方,音乐就响起。”我们知道,音乐具有四个要素: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奇妙的是,语言(语音)也具有这四个要素,且四要素独立或结合都可构成语言的节奏。诗歌作为语言的精华与最凝练的形式,在诗句的升降调(即抑扬)、韵律、音步、轻重等方面与音乐高度契合,诗歌与音乐的结合,实际上就是自然语言与音乐语言的最佳结合。翻开音乐史,我们就能发现音乐其实与诗歌的关系太密切了!简直须臾不可分离。从很大程度上说,诗歌是音乐创作的源泉、灵感、意境与思想内涵,更是音乐表现的重大主题之一。基于以上考虑,我们认为,在音乐教学中提倡音乐与诗歌的结合,是有足够的现实基础与条件的,是适当而有益的,是一种正确而有效的做法。诗歌的艺术特点决定了它不仅是用来阅读的,更重要的是用来朗读的。于是朗诵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就成了学习诗歌最好的切入点与方式;而配有音乐的诗歌朗诵,则完美地融合了音乐与诗歌这两大艺术形式。既能提供音乐方面的研究或学习内容,又无形中起到了诗歌的美育与熏陶效果,提高学生们的文学修养,增强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力与表现力,是培养音乐学生艺术思维与表现力较好的方法之一。

 

 

那么,具体该如何去做呢?我们的思路是:从名家优秀的诗歌朗诵作品入手,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第一,诗歌的朗诵;第二,诗歌朗诵伴奏音乐的研究与运用。两者密不可分,音乐学生应以诗歌朗诵的学习与练习为基础,侧重于伴奏音乐的研究与运用。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们的反复观摩与模仿学习,首先将诗文朗诵好,并在此过程中较好地熟悉、理解、表达作品;在此基础上,将主要精力放在诗文的伴奏配乐上:学习、研究、揣摩、模仿这些范本的各种音乐思维、诗歌艺术形象的音乐表现方式、配乐手法、演奏处理等各种各样的细节,再以钢琴为主要乐器重新演绎伴奏配乐,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对诗歌的理解欣赏水平,更好地理解诗歌与音乐的关系,以及恰切地用音乐来表现情感,逐渐增强学生的文艺素养,提升审美境界、培养高尚的情趣,以提高其音乐诠释与艺术表现力。为了更好地说明具体的实施方法,下面以舒婷的当代著名诗歌《致橡树》为例,展开探讨。

 

第一步:首先分析研究诗的艺术形象、意境与时代意义。诗歌朗诵,当然得从诗歌本身的研究出发。本诗是文革后新时期诗歌的发轫之作,属破旧立新的标志性作品。以“橡树”、“木棉”、“凌霄花”、“险峰”等事物来构造意象,象征各种新旧观念、各式人物与行为,对曾广被宣扬并认可的旧伦理、旧观点、旧婚姻给予彻底否定,面对国家(集体)与个人、男女两性之间、情爱婚姻这三个重大关系时,提倡独立人格、真诚、高尚、坚贞的立场与态度,富于人文精神与新时代的气质,由此而确立了本诗在我国文学史与思想史上崇高的历史地位。

 

第二步:基于对本诗的理解,掌握朗诵与伴奏配乐的要点。就本诗而言,朗诵与伴奏配乐必须体现出以下特点:深情而又冷静、柔婉而又坚强、富于赞美歌颂而又不乏战斗性,有褒有贬、有抑有扬,洋溢着女性的温情又具有男性的力量。配乐伴奏要做好朗诵衬托,以更好地体现诗歌的语言美、节奏美,表现诗歌蕴含的情感与力量,让人们更好地品味诗歌的思想内涵。

 

第三步:比较优劣后,慎重挑选一个好的配乐朗诵版本。这首诗的配乐朗诵版本较多,音乐的选择各有不同,如有班得瑞的《TheFirstSnowlakes》、久石让的《天空之城》等,至于谁最好,则见仁见智了,但必须以第二步的要求来挑选。我们认为本诗最好的朗诵版本是丁建华朗诵+伴奏音乐,是《SomewhereOutThere》的版本。丁建华是我国首屈一指的朗诵艺术家,伴奏音乐又是好莱坞经典电影中的经典插曲。但第一流的播音艺术家,加上第一流的音乐,并不等于完美的配搭,最终还得看与诗歌的意象、意境结合得是否完美。例如这首诗光丁建华朗诵的又有几个配乐版本,其中有的配乐很差,完全没有那种起伏与深情,音乐倒象是背景噪音,还不如不要。而《SomewhereOutThere》版本,丁建华高度的驾驭与表现能力,充满深情的发挥,加上伴奏音乐曲调非常深情、优美,具有纯净与朗远的风格,配合得当,将诗歌的意象意境与内涵较好地表现出来了,具有较高的诗歌理解力、表现力与艺术策划水平。

 

第四步:反复聆听、领悟,按照丁建华对本诗朗诵的具体处理,用朗诵记号①对全诗进行标记,并将音乐的配合细节也在诗句中标出来,作为演奏的参考甚至指示。如下:

 

第五步:对照上述范本,认真反复观摩与模仿学习丁建华的朗诵,直到效果较好为止。主要解决吐字发音、气息处理、气势营造、肢体动作、声调声量、感情的起伏等与朗诵有关的问题,而最好的做法是尽可能地模仿丁建华,不要自以为是,老老实实地做个学生。

 

第六步:尽量先找现成的钢琴曲谱,如果没有再尝试动手改编成琴谱,有时还需要考虑如何加入一支弦乐器或一支管乐器或两者兼备的乐器。一般商业性质的优秀的配乐诗歌朗诵作品,会动用管弦乐队与钢琴合作,有时还会用到电声乐器。可对我们而言,现实通常只有钢琴,就连一两支弦乐、管乐都难以找到。因此,必须有相应的钢琴曲谱,有现成的当然最理想。通常,这种曲谱拿来就可用,即使有必要改动也很少。退一步,如果没有,我们就必须动手去编写钢琴曲谱,这是提升音乐综合素质的很好学习方法,它涉及到音乐的很多方面,如和弦的构成与组织、织体的作用、旋律起伏变化、声部之间的配合、调性转换与运用等等,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对音乐语言的感受能力、表现能力、控制能力,并有助于提高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驾驭水平,从而让学生能够正确地、有创造性地塑造音乐形象,在演绎或诠释时更有内涵与表现力,并不仅仅是作曲。不管如何,有一点需要注意:对比管弦乐队版本的原曲,没有了弦乐器、管乐器的配合,钢琴显得有些苍白无力,意境、气氛与情绪都失色不少,效果不尽如人意。除需要更加注重钢琴的演奏控制以及与朗诵的配合外,有时还得设法加上一两支管弦乐器(民乐器也可以)。于是,我们还必须考虑管弦乐器的安排与运用,还必须通盘考虑因此带来的色彩、音乐层次、音响效果的丰富与变化以及复杂与风险,要求更提高了一层。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