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外语翻译 » 正文

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途径

2021-4-9 | 外语翻译

 

英语的国际化不可避免的造成了英语在不同社会及文化中的本地化。世界各地的英语变体应运而生,因此英语已不仅仅限于英美和其他英语本族语国家使用,其作为英美文化载体的角色也相应有所改变:英语与不同的文化相结合,最终成为世界各国多元文化的载体。英语与中国文化结合的产物同样可作为中国文化的载体。中国英语这一概念最早是由葛传??980年[1]在一篇讨论汉译英的文章中提出的,后来引起很多学者的关注,其中很多学者达成了共识,认为中国英语已经成为让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有利工具,在中国人的跨文化交流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肯定中国英语的学者基本上都同意这样一个定义:“中国英语是以规范英语为核心,用以表达中国特有事物与现象的一种英语,是标准英语和中国特色相结合的产物。”要把中国所特有的价值观、文化传统、社会习俗、饮食习惯、民族风情、地理风貌等等翻译成英语,让西方世界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肯定会出现很多标准英语中没有的词汇与表达,要翻译这样一些负载汉语文化的词汇表达,若是采用中国英语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汉译英策略。

 

一、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美国翻译家奈达[2]曾指出,“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运用在特定的文化中才有意义”。译者贫乏的文化背景知识或者薄弱的文化差异意识常常导致翻译的不恰当。虽然文化趋同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但是文化差异性也是不易消除的,由于文化差异性的存在,跨文化交际必然会遭遇一定的障碍和困难。对于翻译工作者来说,由于上述因素,王银泉[3]指出“翻译中的可译性虽然占据主流,但是,翻译中的不可译性也不容忽视。”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都包含该民族的文化信息,这种文化信息又主要由词语承载,但也可体现在文体风格、修辞手段等形式之中。要把一个民族特有事物或现象翻译成他族语言肯定具有一定的不可译性,这样的词汇在译入语当中也必然会面临词汇空缺,即原语词汇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在译入语中找不到对等语。廖七一教授[4]把“文化负载词”定义为“标志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词组和习语。这些词汇反映了特定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积累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活动方式。”分析已有的翻译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可以发现,对于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采用汉语拼音音译加解释性译文的翻译策略是可取且可行的,而这又恰与中国英语部分词汇的形式不谋而合。李文中[5]在讲中国英语的构成时提到的中国英语的词汇主要包括“汉语借词和译借词”,而汉语借词主要就是通过音译和译借手段进入英语的。可见汉语拼音音译是构成中国英语词汇的一种重要方式,而且翻译实践中也证实凡具有中国特色的独一无二的事物若采用汉语拼音拼写,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激发异族人民对中国文化的好奇与探索心理;另一方面也可以展示民族语言的风格,无形中起到了推动汉语影响的作用。

 

北京2008奥运会的吉祥物“福娃”的英译就曾带来一场大讨论,其最初的英语译法是“Friendlies”,这种译法似乎更贴近标准英语的表达,但王银全教授[3]指出这种译法一是有错别字之嫌,二是丝毫体现不出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在受到多方质疑之后,最后还是用的音译的方式把它译为了“Fuwa”,因为这一形式能彰显鲜明的汉语语言风格,其崭新的形象也会给国外读者深刻的印象。其实像“Fuwa”这种通过音译手段进入英语交际的中国英语还有很多,例如“Wushu武术”,“Qigong气功”和“Yangko秧歌”等等。就连英美报刊上也经常出现各种中国英语,如“Yasuiqian压岁钱”、“Wuliangye五粮液”、“FourModernizations四个现代化”、“TwoCivilizations两个文明”等。这些表达显然不同于英美国家使用的所谓“标准英语”,但包含了中国的文化信息,经过解释是能被英语本族语者接纳的。由于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很多时候无法在英语中找到“对等语”来加以表达,例如“太极拳”如何翻译,以前有人煞费苦心地找了个“地道”的英语表达“shadowboxing”(意为“拳击练习;小心翼翼地避免采取直接的或断然的行动”),但是西方人反倒不知所云,后来干脆用“tai-ji”这个汉语音译词来表达却受到了他们的认同。而且国外读者在阅读有关中国文化的著作时显然是渴望了解中国文化的,所以对这种异质文化是带着学习与接纳的态度的,在“标准英语”中找不到“对应语”的时候直接用汉语音译词,不仅对翻译工作者来说更为简单易行,对西方读者来说也是感知新文化的一种有效途径,所以是有其可取之处的。而且在翻译史上,不对等和不完全对等的翻译是广泛存在的,人们也没有因为错误和“不忠”而否认它们是翻译[6]。这一点进一步提示在翻译过程中不应该受制于绝对化的甚至是僵化的所谓“忠实”的翻译标准,特别是在翻译文化负载词的时候,盲目追求对等的翻译结果也是不现实的。

 

二、推广中国英语汉语拼音音译词的现实意义

 

语言是文化的标签,中华民族向西方世界输送文明的过程中打下了诸如kungfu,Confucianism,Taiko-naut,Qingqiang等体现中华文化的标记,借助英语的传播宣传了中国的特色。中国英语中出现的带有中国特色的词汇表达从翻译策略角度来看,主要是采用汉语拼音音译加解释性译文的方法,这种翻译策略一方面能进一步宣传汉语,弥补汉语在世界范围影响广度不大这一缺憾,扩大汉语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掀起学习汉语的热潮;另一方面又能在跨文化交际中有利于中国文化的输出,有益于中华文明和文化传播,在英语霸权主义,西方文化过度泛滥的现代社会,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同时也有利于促进中国国内对中国文化学习的热情;再一方面英语通过“中国英语”这个途径从汉语借用了大量的词汇和短语,也丰富和扩大了英语这门语言的表意功能,对英语语言本身也是一种贡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