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古代文学论文 » 正文

飞蛾投火与中古士人的文学

2021-4-9 | 古代文学论文

 

“飞蛾投火”是汉译佛经用来宣示佛教苦谛思想的一个譬喻。此一譬喻在佛教入华之初即渐次融于中土文化语境之中,成为一个众所周知的语词。然而,汉译佛经譬喻源于印度佛教文化,鲜明的异族文化特色导致其融入中土语境时,会因为中土固有文化的排斥、改造而产生变化。此种变化,从文化交流的过程来看,将表现为佛经语词乃至佛教对中土文化不同方面的冲击和影响;从交流的结果来看,将表现为佛教语词在中土语境中承载了较印度文化更为丰富多样的思想内涵。本文即以“飞蛾投火”一词在现存中古文献中的不同涵义为视角,考察其与中古士人生活、思想、学术和文学的关系。

 

一 “飞蛾投火”与中古士人的佛教信仰

 

汉译佛经中反复出现“飞蛾投火”这一譬喻。就现存东汉魏晋时期的佛经而言,后汉支娄迦谶译《佛说遗日摩尼宝经》、三国竺律炎与支谦译《摩登伽经》、三国康僧会译《六度集经》、西晋释法炬译《佛说优填王经》、西晋竺法护译《佛说四自侵经》、北凉昙无谶译《大般涅??经》以及后秦鸠摩罗什译《大智度论》、《成实论》等,都有这一譬喻。由此可推断,中土民众最早接触“飞蛾投火”譬喻者,极有可能就是佛经汉译之参与者。然而,翻译者所接触的“飞蛾投火”,还是佛陀说法中的一个譬喻、环节。将之摘引出来,用于中土士人自己的著述,佛经譬喻才有可能逐渐脱离印度佛教语境,融入中土语境,成为其中之一分子。

 

在生物学上,投火之飞蛾主要是灯蛾。中土较早记载灯蛾活动的文献是西晋崔豹的《古今注》。其中云:飞蛾,善拂灯,一名火花,一名慕光。《古今注》属于博物学著作,其内容是对古今名物进行的注解。上引“飞蛾”条,崔豹是从两个方面注解的:其一,飞蛾之生活习性“善拂灯”;其二,飞蛾之异名有“火花”、“慕光”等。《古今注》注释“飞蛾”的动机,有两种可能:或者西晋以前典籍中大量使用的这一名物已不为时人所熟知,因其“古”而注;或者西晋时期开始关注的这一名物不能为时人普遍理解,因其“今”而注。从中土气候环境来看,很早就有灯蛾的活动。但现存汉以前的中土典籍中,多是关于蚕蛾的描述,极少有灯蛾活动的记载。秦汉时期的小学类著作《尔雅》、《说文》等,即是如此。这说明“灯蛾”是一个西晋新近关注的事物,崔豹是因其“今”而注。大致与崔豹同时的郭义恭,在其《广志》中也把蛾分为蚕蛾与天蛾两类,其中的天蛾应该包括了崔豹所言之飞蛾。

 

崔豹是否信仰佛教,无从稽考。但有理由相信,《古今注》对灯蛾的注解可能受到了汉译佛经譬喻的影响。原因有三。其一,“飞蛾”意象与中土文化之“蚕蛾”寓意无关。蚕蛾附着中土文化,从文献记载来看,大致要始于《诗经•卫风》之《硕人》。其中的“螓首蛾眉”一句,说庄姜夫人眉毛勾曲如画、好似蚕蛾的触角般美妙。《诗经》之后,“蚕蛾”在中土文化中的寓意大致有两类。一类指向伦理道德,“蛾眉”不仅仅代指美丽女子,更象征贤明臣子的身份和忠贞善良的品质。另一类指向社会政治,如孟子设想的富足文明的“仁政”社会标准之一,就是足以养活一个家庭的蚕桑数量;荀子设想的治国理民的“蚕理”,就是将蚕丝驱寒保暖的物理属性上升为牺牲自我、教化天下的政治家品质和文明开化的社会管理模式。《古今注》“飞蛾”条,强调的生活习性及寓意指向,与中国文化之“蚕蛾”,大相径庭。这说明《古今注》“飞蛾”条很可能与中土文化没有直接的源流关系。其二,《古今注》“飞蛾”条与佛经“飞蛾投火”譬喻对灯蛾特征的描述非常接近。三国康僧会译《六度集经》云:“吾睹诸佛明化,以色为火,人为飞蛾,蛾贪火色,身见烧煮。”佛经中突出灯蛾“贪火色”的特征,《古今注》中不管是描述灯蛾的生活习性还是介绍灯蛾的两个别名,都突出其向光性、向火性。这说明《古今注》“飞蛾”条很可能来自印度佛教文化。其三,从西晋佛教发展之实情来看,《古今注》“飞蛾”条也有可能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佛教入华初期,“汉明感梦,初传其道,唯听西域人得立寺都邑,以奉其神,其汉人皆不得出家”,然而此种约束似乎仅限制了中土民众出家为僧的自由,并未彻底阻断他们对佛教信仰的接受。自汉代以来,接触佛教、传译佛经之中土人士不在少数,文献记载者就有刘英、笮融、牟子、曹植、孙权、朱士行等。以常理推测,佛教至西晋已经入华二百余年,接触佛教文化之中土人士绝不限于以上数人。况且,“飞蛾投火”所阐释的佛教思想,与人类在自然和社会面前产生的渺小感、卑微感、紧迫感多有吻合之处,如果加以灵活解释,遭遇社会大动乱的中古民众,未必完全斥佛教之此一譬喻为异端。因此,崔豹关于“飞蛾”的注解,与佛教“飞蛾投火”极可能存在潜在渊源上的关联。

 

西晋崔豹《古今注》关于“飞蛾”的注解,与佛教仅存在思理上的联系。到了东晋支昙谛《赴火蛾赋》中,其咏叹佛经譬喻、宣扬佛教教义的动机就非常直接、明晰了:悉达有言曰:“愚人贫身,如蛾投火。”诚哉斯言,信而有征也。翔无常宅,集无定栖。类聚群分,尘合电分。因温风以舒散,乘游气以徘徊。于是朱明御节,时在盛阳,天地郁蒸,日月昏茫,烛曜庭宇,灯朗幽房,纷纷群飞,翩翩来翔,赴飞焰而体?鳎?都甯喽?硗觥?嘹惺欠鹜臃⑾值墓赜诳嗟恼胬恚?彩欠鸾趟氖ペ?mdash;—苦、集、灭、道之一。佛教认为,三界六道生死轮回,其中充满了痛苦烦恼,这是世界人生真实不虚之理,故称“苦谛”。为了让世人认识清楚其所生活的世界无处不苦,佛教常常用一些形象的譬喻来描述这个俗世,如“苦海”、“火宅”等,“飞蛾投火”即是其中之一。支昙谛征引佛经文句“愚人贫身,如蛾投火”,即人生悲苦之教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