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体育 » 正文

高校体育精神教育的作用及途径

2021-4-9 | 体育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新增人口以独生子女为主体,是目前独生子女人数最多的国家[1],这一政策引起家庭抚养方式和一定社会行为的改变,导致我国青少年人格特征和思想道德方面的变化。针对独生子女的身心特点,加强体育精神教育,形成健全的人格和道德体系显得格外重要。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教育,应从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出发,强化体育的德育功能和心理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养成坚忍不拔的品质,对促进大学生人格的形成和道德的提高以及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对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具有指导意义。

 

体育精神是体育运动的最高产物,是人们在体育实践中所形成和展现出来的文化意识和社会意识的总和,是人们通过体育运动而形成并集中体现出来的体育意识、体育思维、体育价值观念,最终形成一种体育品质[2]。体育精神是体育运动的灵魂,是对人们进行教育的基础。体育精神教育包括了中华体育精神教育和奥林匹克精神教育两个大的部分。它以体育活动为媒介,传授已被社会认可的体育意识、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使学习者能够正确的评价自己和他人在体育活动中的行为,并指导自己实践的教育活动。它一方面关注个性的成长,强调在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协调统一,另一方面又要求个体在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的基础上更好地团结协作,共同进步。

 

1体育精神教育的作用

 

1.1体育精神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过程

 

“道德”(Morality)一词起源于拉丁语的“Mores”,意为风俗和习惯。它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体育精神它属于体育伦理道德范畴,是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人与人之间所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体育精神教育指向受教育者的个体心理品质、体育道德及群体性发展,是促进个性的形成与品德发展的个体社会化过程,是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德育过程。无论是作为一种教育活动或健身活动,在体育活动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必然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的联系。为了保证体育活动的顺利进行,就要对这种复杂联系做出适当的评价和调整。而人们在体育过程中的行为和思想做出的这种评价和调整是一种社会需要。在学校体育教学中,通过设定一定的情境对学生进行道德观念、意志品质和审美素养等体育精神教育,促进社会价值的品质和道德规范形成。

 

1.2体育精神教育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

 

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德,使其成为具有现代精神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3]”。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不仅要求他们具有强健的体魄,还要有优秀的心理品质。体育精神教育在于塑造人的精神品质,从而追求身体、心灵、精神的和谐发展,造就全面发展的人。通过体育精神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经受挫折承受能力,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规则意识、竞争意识、协作意识等。另外,通过体育精神教育让学生全面的了解体育运动,感受体育文化,传承体育文明,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尊重他人,遵守社会规范,培养光明磊落的气度和战胜困难坚持到底的精神。这对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3体育精神教育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

 

体育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它受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与制约,也为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服务[4]。从古代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到现代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体育始终和国家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意义也不仅局限于体育运动本身,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比赛传递友谊、和平和公平竞争的精神,而比赛的胜负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把举办世界性比赛当成展示国家和民族经济、文化的舞台。中国女排的“五连冠”鼓舞了无数的中国人,激发了广大人民爱国热情,女排精神成为当时中国前进的动力。2008年北京奥运会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体育精神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将成为鼓励我国各族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讲,体育精神教育就是一种爱国主义教育。

 

1.4体育精神教育是健全人格的重要武器

 

人格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具体的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性以及经常出现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兴趣、爱好、信念、性格、气质、能力等[5]。而健全的人格是指对生活有积极的态度,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困难和挫折,做一个自立、自信、自尊、自强的人。人格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发展受教育者心理品质的培养方式。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要……智力上的成就很大程度上依赖人格的伟大。”通过体育精神教育,指导学生在面对挫折、失败、自卑、成功时如何调节自己的心态和行为,学会如何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反复淬砺,锻炼意志品质,健全人格。随着我国独生子女人数的增多,学生表现出在家娇生惯养,意志品质薄弱、以自我为中心等缺点。通过体育精神的教育,正确的引导和健全学生的人格,有利于帮助学生克服这些缺点。体育运动需要参加者付出极大的身体和心理能量,需要接受艰苦的磨炼,需要面对汗水、疲劳、伤痛、困难、挫折和失败的种种人生考验。让学生学会吃苦,劳累时坚持不懈,困难时坚忍不拔,失败时百折不挠,胜利时坦然冷静。这样才能使大学生面对人生,适应社会。因此,学校体育教学除了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还要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情怀、顽强拼搏的精神、竞争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等体育精神,这将使大学生们受益终生。体育精神教育也必将成为陶冶和净化人的心灵的武器。

 

2体育精神教育的主要内容

 

Top
站长统计

多对一·精细化服务

请填写信息,出书/专利/国内外/中英文/全学科期刊推荐与发表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