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音乐
《音乐课程标准》强调了音乐教学中的师生和谐互动。
“和谐”是师生之间互尊互爱,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当好学生的合作者、引路人、知心朋友、探究伙伴,用美妙的童心和赤诚的爱心,搭建起师生情感的桥梁,为学生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以愉悦、积极主动的情绪,饱满的热情,从音乐中学习音乐,从音乐中获得美感体验,感受到音乐之美。
一、创造和谐的情境,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情境,能够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酷爱音乐。
为了让学生了解西方古典音乐及其发展历史,在上《音乐———从古典走向浪漫》之前,讲关于贝多芬与莫扎特、贝多芬与舒伯特的故事,慢慢引导学生到贝多芬、莫扎特中来……让学生们熟知这几位音乐大师,进而对他们的音乐产生求知的欲望。
二、创设和谐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音乐之美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一种活动。
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在考虑教师、学生、教材、教具、教学环境及其他因素的基础上,拓展音乐教学空间,营造一个开放、和谐、创新的教与学的氛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用声音、肢体语言、表演、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让他们真正感受到音乐的美。
比如,在《少数民族音乐》这一章节时,先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组风俗画面,也可以观看一组少数民族的服饰,分辨是哪一地区,哪个民族的?然后让学生展示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少数民族人文、地理、风俗等方面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接着请学生说出他所了解的这一少数民族地理位置、物产、民族、风土人情、音乐文化等,并让学生演唱或表演他所了解的这一少数民族的歌曲或舞蹈。最后导入新课然后逐一欣赏、介绍各民族音乐,引导学生来作总结。这样,不仅让学生学到了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更使他们在体验、参与、实践中感受到了音乐之美。
三、创设和谐幽默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爱上音乐
幽默的教学会使学生兴趣盎然,学习轻松愉悦,令课堂充满生机、熠熠生辉。一位幽默风趣的教师往往更容易与学生接触,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喜爱,课堂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
具有幽默感的教师走进课堂,学生们就会高兴快乐,沟通也自然顺畅了。先让学生喜欢上你的幽默,学生就会喜欢上你,学生自然就爱上了你的音乐课。
总之,和谐是教学旋律中跳动着的快乐音符,教师在课堂上只有表现出轻松、自然、美丽的积极心态,学生的紧张心态才能得到放松,他们才能大胆与教师进行互动,才能去体验、发现、创造、表现音乐的美,进而感受到音乐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