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美术
鬼作为宗教中常见的形象之一,伴随着宗教的产生而出现。从考古学研究来看,原始宗教产生于生产力和人类智能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旧石器时代后期。原始人的基本着眼点是食、繁殖和死亡,由此形成一系列与原始宗教有关的崇拜和习俗。原始崇拜归纳起来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对自然力和自然物的直接崇拜,即以直接感觉到的自然物和自然力当作崇拜对象;另一类是灵物和鬼魂的崇拜,即崇拜对象纯系幻想出来的某种超自然物[1]。鬼魂崇拜随着宗法制度一直相当完整地保存到民国时期,它们曾是两千多年来中国宗教的核心,其他宗教和外来宗教只能与它调适。事实上道教依傍于它,佛教与它相融摄,民间宗教和信仰更是与它亲和交融,即便是儒家也不能与它断然绝裂[2]。所以,传统绘画作品中鬼形象屡见不鲜,首先是宗教直接影响的结果。
一、形象的宗教性
有关鬼的记载,早在《礼记•祭义》载孔子向宰我解释讲:“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论衡•论死》中讲:“鬼者,归也”,“人死精神升天,骸骨归土,故谓之鬼。”中国人认为,人死后可以存在两个东西,一个是上扬的“神”,另一个是归下的“鬼”,二者合称之为“鬼神”。人类发展始终对自身的生死存有神秘感,于是有了魂魄鬼神的种种神秘说法和有关行为。人都有畏死求安的本能,“人之所以畏神者,以畏死耳”[3]。对死亡的恐惧而产生对鬼的畏惧。东汉以后,佛教的传入,人们对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佛教的因果轮回、三世在中国传播,鬼和地狱便在人们观念中占据相当的地位。佛教地狱中极为繁复,种种酷刑繁杂惨酷,远胜人间牢狱,这加深了人们对鬼在地狱中惨状的认知。因果报应是佛教的基本思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在长期中国封建社会已形成一种普遍道德准则。
“宗教往往需要利用艺术来使人们更好地感到宗教的真理,或是用图像说明宗教真理以便于想象。”[4]由此可见,在宗教的作用下,画“鬼”是以宣扬劝诫为目的,可以说,为宗教服务一直是中国早期传统绘画的主要任务之一。中国历史上画鬼的传统源远流长。早在战国时期的《韩非子》中就有相关的记载:“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意思是说要画犬马一类的题材最难,因为每天都能看到,画得像不像人人都知道,而鬼魅一类的东西因为无人见过,即使画得奇异古怪,也不会有人指责画得不像。《后汉书•张衡传》云:“画工恶图犬马,好作鬼魅,诚以事实难作,而虚伪无穷也。”自汉代以来,画鬼的画家可以说史不绝书。南北朝隋唐五代宗教画盛行,凡画宗教画的,除了画神仙、菩萨外,无不兼能画鬼。隋朝画家孙尚子,专攻画鬼,史称“魑魅魍魉,参灵酌妙”[5],可见其画鬼精彩多样。唐朝张孝师善画地狱,气象阴惨。据说他曾死而复生,到过地狱,故善画。吴道子就是看了张孝师的画,创作了著名的《地狱变相图》。唐代画家吴道子,史称“画圣”,少孤贫,初为民间画工,年轻时即有画名,曾任兖州瑕丘(今山东滋阳)县尉,不久即辞职,后流落洛阳,从事壁画创作,开元年间,以善画被诏入宫廷,历任供奉。他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据载他曾于长安、洛阳两地寺观中绘制壁画多达三百余堵,奇踪怪状,无有雷同,其中尤以《地狱变相图》闻名于时。吴道子的《地狱变相图》在宋代仍能见到,且有多种摹作、传刻。宋黄伯思说道子所画“变状阴森,使观者腋汗毛耸,不寒而栗”。这说明吴道子善于塑造富有特征和容易感染人们的鬼的形象,并以整个气势、氛围给人以深刻印象。苏东坡在《跋吴道子“地狱变相”》文中也说:“观地狱变相,不见其造业之因,而见其受罪之状,悲哉悲哉!”这里说出了他看此图的感受。
后人有《道子墨宝》,是宋时民间画工画稿,二十世纪60年代重印,笫27至40图为地狱变相图,观其图可略知吴画原貌,如:第27图画一官被捉,将被执送叛罪;第36图画一老官被扭送;第37图画一官送判,并有挖眼、锯杀之刑。这些画面指向达官贵人,意指活着时他们作了孽,死后也同样要入地狱受罪,这是吴画很独特的表现。就是在宋代官修的《宣和画谱》中,也不能不提到这是一种别出心栽的创作。这里反映出吴道子有一定的平等思想,认为不论贵贱,善恶分明。据《历代名画记》记载,赵景公寺老僧讲,吴道子《地狱变相》画成后,“都人咸观,皆俱罪修善,两市屠沽,鱼肉不售。”说的是长安众人都去观看,惧怕下地狱受苦,齐心向善,街市的鱼肉都卖不出去了,因为佛教戒杀生。《道子墨宝》第31图就画一人,因屠牛在阎罗殿受审,图中一镜现出生前击牛之状,这就有警世之意。因此,《唐朝名画录》云:“京都屠沽、鱼罟之辈见之俱罪改业者,往往有之。”说的是屠夫、渔夫见画后都纷纷改业,惟恐杀生造孽,来世会遭恶报,进地狱受到制裁。地狱变相是宣扬宗教的,一幅作品能产生如此感染力,让凡夫俗子领会佛教精义,其形象的释意可谓是出神入化。元代画家朱玉善画佛经引首,他曾作《鬼子母揭钵图卷》、《地狱变相图轴》等,都是一幅幅佛教意义的弃恶从善的说教图。《鬼子母揭钵图卷》是描写佛降服吃人鬼子母的故事。鬼子母是佛经中的女恶鬼,自己生有五百个孩子,但每天还要食王舍城中的幼儿。释迦佛将鬼子母的一个孩子隐于佛钵,鬼子母悲泣求之,受释迦教化而改恶从善。画中鬼子母的孩子被镇钵中,鬼子母神情忧伤,众妖魔摇旗呐喊,奋力抢救,佛稳坐莲花台上,神态安祥,静观事态,一动一静、一邪一正,将画中各种人物的心理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线条挺拔,古朴工细,墨色沉着,笔笔遒劲,体现出画家精湛的绘画技巧。绘画依附于宗教,既有了宗教意义,同时又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纵观艺术史、宗教史乃至文化史,可以看出,正是由于宗教的刺激,人类的艺术史和文化史才能发展,这正是艺术产生的重要途径和发展的动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