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音乐 » 正文

西方交响乐对国内音乐的影响

2021-4-9 | 音乐

 

艺术源于生活,大家常把交响乐比喻为“音乐王国的神圣殿堂”。它兴起于18世纪下半叶的西方世界,是一种大型管弦乐体裁。主要包括交响曲、协奏曲、乐队组曲、序曲和交响诗五种体裁。但其范畴也时常扩展到一些各具特色的管弦乐曲,如交响乐队演奏的幻想曲、随想曲、狂想曲、叙事曲、进行曲、变奏曲和舞曲等。交响乐一定程度上体现一个国家的音乐水平,它包含着哲理、文化和高深的音乐创作技法。西方交响乐的发展至今主要经历了巴洛克时期、古典浪漫主义时期、印象主义时期。

 

而我国古代音乐也无比辉煌,其音乐文明已有八、九千年的历史可寻,谭盾1997创作的交响乐《天•地•人》里面使用的曾侯乙编钟就可以说明此点。至此,有人会不禁发问:既然我国音乐如此辉煌灿烂为何会受到西方交响乐的影响呢?在我看来,西方交响乐对我国音乐的影响主要在近现代。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与国际交流不断加强,人们的生活方式、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审美观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追求高雅、时尚的元素,这时西方的音乐会就显得更加重要了。以下让我们共同探讨一下西方交响乐对我国音乐的影响。

 

首先,西方音乐较早地进入中国这一点不可否认,但当时仅仅局限于在宫廷中演奏,在百姓中没有普及所以影响很小,而其主要内容也是西方早期的音乐形式,与交响乐形式有很大的相差。直到十九世纪,世界打开中国的大门,西方音乐通过宗教歌咏、新式军乐队及学堂乐歌等形式渐渐融入我国音乐中,但这一时期的音乐作品以声乐为主。20世纪初,是我国交响音乐发展的酝酿期,这一阶段处于“清末民初”,我国国家衰落、受外国侵略者的欺凌。但这一时期中国有:成立于1879年的上海公共乐队,到1922年,此乐队更名为上海工部局交响乐队,这也是我国第一个正式的交响乐队。但这个由华人来养活的乐队实质是洋人所办,洋人指挥、为洋人欣赏的,带有很强的殖民色彩。

 

与此同时,由萧友梅和蔡元培共同在北京大学成立的“音乐传习所”里也有一个小型的管弦乐队,指挥是萧友梅,而听众主要是北京大学的一些教授和学生。1923年,萧友梅创作了第一首中国的管弦乐曲《新霓裳羽衣舞》,但还不能称其为交响乐。直到抗日战争时期,一些留学归来的学者将西方的交响乐曲引入,像中国《义勇军进行曲》由聂耳创作于抗战时期,战后作为我国的国歌就是最好的例子。我国交响曲的兴盛期主要是诞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政治气氛和不断发展的经济建设的氛围之中。在这一时期主要是中小型管弦乐创作获得了发展,其中最重要的乐队分别是上海交响乐团和中央乐团。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何占豪和陈刚创作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达到了这一时期我国交响乐创作的高峰。《梁祝》体现了典型的中国民间风格,从头至尾流溢着越剧的风格,充溢着优美的旋律,将越剧的音调跟管弦乐队相交融,突出了音乐的抒情性。

 

通体来说,在这一时期,我国管弦乐小品日趋成熟,青年作曲家的创作受西方交响乐的影响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同时我国在音乐上也加强了对历史题材的重视。尽管这一时期我国音乐发展地非常曲折,但是成就却突出,产生了很多里程碑式的作品,创作的民族化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深度和高度了。虽然交响乐也受到了“文革”摧残性的打击,但它终究在顽强地发展着。紧接着1978年的改革开放为我国带来了全新的面貌,同时也为交响乐带来了的全新的面貌。

 

从1996年开始北京的中央乐团,更名为中国交响乐团,陈佐煌担任总监。上海交响乐团,则由黄怡钧继续当团长、陈燮阳任总监。全国的重要城市都基本上都建立了交响乐团,它不仅仅只集中在几个大城市,比较突出的有广州、福建、天津、西安、内蒙呼和浩特。这个时期,由于文革结束后,恢复了高考制度,最大的突破在于青年作曲家的崛起,出现了新潮交响乐,它采用西方的现代音乐的观念和技法来创作的中国交响乐作品。像瞿小松的《MongDong》,谭盾的作品《道极》,它包括勋伯格十二音序列的创作技法,运用中国乐器和西方乐器的配合,运用了中国最原始的乐器—埙,用自然的声音来演唱,演唱者不用经过专业训练,《道极》这个作品是谭盾自己唱的。尽管这些新的东西往往会在国内引起争议,但是它是一种创新,一种突破,在题材上,在表现性能上是传统音乐所不能表现出来的。所以说我国交响乐的发展在这一时期是多元化的时期。新潮的中国交响乐的创作,也有非常传统的乐曲被继续创作出来:面向大众的交响乐像《梁祝》、《北京喜讯到边寨》、《瑶族舞曲》等。面向音乐爱好者的交响乐,这类乐曲需要用心来倾听,并不能像听流行歌曲那样轻轻松松的就能得到艺术的享受。探索性的交响乐,这类交响乐的听众群很少,因为只有少量的人能够理解、能够接受,因此它仍需要时间来检验,也需要时间来理解。前边所谈到的谭盾的乐曲《天•地•人》,一共是“天•地•人”三个乐章,他在这作品中间,从非常“新潮”,回归到旋律,回归到感情,是写人对战争的痛恨,祈求和平。这部作品是旋律化与感情化相结合的。新潮交响乐在九十年代有回归倾向。所以说,中国的交响曲在20世纪后半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我国经过了百年的学习与努力,我们的交响乐队、演奏、指挥、创作、听众都在成长。我国的交响乐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处在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中。20世纪的中国交响乐的发展,是积极把西方的交响乐逐渐的民族化,也是一个交响乐民族化的发展过程,《梁祝》这样的地道的民族化作品,贯穿着我国民族的音乐思维;经过了百年的发展与探索,充分证明了交响乐这样的音乐形式是能够为中国听众所接受的。虽然,交响乐是外来的音乐形式、是西洋的东西,但它却是属于全人类的优秀的文化遗产。

 

中国广大的音乐爱好者可以接受、学习、发展这一文化,我们之所以欣赏交响乐,是因为它对人类的健全、丰富、提高都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又可以为世界提供文化精品。朱践耳先生曾说:“中国的交响乐现在还是一棵小树”,它需要我们不断地发展与完善;李岚清副总理在提倡交响乐普及的问题时也要求:“在大学里普及交响乐,因为大学里的知识分子群是能够接受的。交响乐是我们人类精神财富的宝藏,是能够对我国人民的生活起到丰富的作用的。”我也相信新世纪的我们一定能够对世界交响音乐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让其成为毋庸置疑的人类精神文化,补给我们的精神食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