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贸易物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深深打上了经济全球化的烙印。经济全球化推动着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与转型,[1]经济全球化通过国际专业分工带动了我国就业结构的演变,[2]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对外贸易结构的优化。[3]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与对外贸易结构的升级和优化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4]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风险。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市场经济体制尚不成熟的国家,我国能够成功地规避几次大的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冲击,并促进经济结构的升级,说明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有其自己独特的发展经验。这不仅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而且对同样处于经济全球化下的其他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轨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经历了30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GDP由1978年的3645.22亿元快速增至2010年的401202.0亿元。人均GDP也由1978年的381.23元增加到2010年的29992元,平均年增长率为15.12%(见图1)。根据GDP变化及其他指标可以把我国经济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一)第一个阶段(1978~1987年)
这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初始阶段。带动这一阶段经济发展的主要是农业。由于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拉动了农村乃至全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但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仍处于调整、蓄势时期,而对外贸易总量也极为有限。
(二)第二阶段(1988~1995年)
这一阶段GDP比初始阶段发展速度更快。农业虽然继续发展,但受耕地面积等因素的影响,农业发展开始放缓。同时,第二产业有了明显发展。第三产业虽然也开始发展,但相对第二产业,发展相对较慢。在该阶段,对外贸易开始有一定程度的加快,但步伐并不大。此外,从1978年开始,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需求上升,消费价格指数上升较快,我国经济进入通货膨胀时期。治理通货膨胀成为该阶段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三)第三阶段(1996~2002年)
相对于上一阶段,该阶段经济发展速度有所回落。这是由于国家集中于治理通货膨胀,从而实现了经济的软着陆的结果。但由于财政政策“容易过头”的缺陷,治理通货膨胀的财政政策导致中国经济走向了其反面———通货紧缩。特别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通货紧缩趋势日趋显著。因此,中央明确提出要把扩大内需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方针,改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宏观政策取向的这一重大调整,对保持经济较快增长发挥了关键作用。
(四)第四阶段(2003年至今)
根据GDP的构成及其他相关统计,这一阶段的工业与建筑业产值迅速膨胀,固定资产投资迅速增加,对外贸易快速发展。该阶段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是带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巨大推动力。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为刺激经济,中央实施了4万亿的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了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在维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消费价格指数不断上升,我国进入新一轮的通货膨胀期。从我国经济发展历程看,可得出以下结论:其一,产业结构变动对我国经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其二,我国的对外贸易总量不断增加,而且结构不断优化。其三,在我国经济总体上的平稳快速发展过程中,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就业结构和对外贸易结构优化,甚至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无一不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因此,剖析经济全球化、我国经济结构演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经济全球化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
从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动过程看,第一产业比重总体上处于下降趋势,第二产业相对稳定,而第三产业总体上升(见图2)。我国的产业结构呈现不断升级的态势,但产业结构仍不发达: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仍然偏大,第三产业偏低。根据相关研究,产业结构的升级与经济发展存在一种必然的因果关系。张晓明就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第一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每增加1%,人均GDP增加2.485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每增加1%,人均GDP增加2.872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每增加1%,人均GDP增加3.0050个百分点。其中,第三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最大,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相继次之。
[5]经济全球化为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创造了条件:(1)对外贸易可以解决我国产品结构性短缺和结构性过剩问题。在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传统生产能力会过剩,而发展对外贸易可以为过剩生产能力提供新的机会,从而完成产业结构转换。另一方面,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一些短缺的产品可以通过进口的途径来获取。(2)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吸引的FDI为产业结构升级创造了契机。FDI不仅弥补了我国的资金缺口,而且拓展了新的产业发展空间,为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供动力。(3)经济全球化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技术支持。(4)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企业可以走出国门,承接服务外包业务,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因此,我国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潮流,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三、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就业结构变动
根据统计资料显示,1978年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所占的比重为70.5%,远远高于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劳动力的比重。此后,从事第一产业劳动力的比重总体上呈下降态势,到2010年下降到36.7%。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劳动力比重则呈波动式上升的特征,但始终低于第一产业的比重(见图3),第一产业就业比重线向右下方延伸,而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线则向右上延伸,但前者位置始终位于后两者之上。在1993年之前,第二产业的就业比重始终大于第三产业的比重,而从1994年开始,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则一直大于从事第二产业的比重。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基本上是同步演进的。因此,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就业结构也会得以优化,而就业结构的优化反过来也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葛雨飞通过对1978~2007年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结构的实证研究发现,就业结构的变化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程度较大。[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