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货币金融
2010年前三季度我国CPI同比上涨2.9%,其中涨势最多有的食品上涨6.1%,居住上涨4.1%,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上涨2.9%。其中,9月份CPI同比上涨3.6%。9月末,广义货币供给量(M2)和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分别为69.6万亿元和24.4万亿元,同比分别上涨19.0%和20.9%。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6.3万亿元,比年初增加6.3万亿元。10月份,CPI更是同比上涨了4.4%,环比上涨0.8%,超出了4%左右的先前预期。与前几个月相比,食品价格依然是领涨领域,涨幅达10.1%。其中,蔬菜价格上涨31%,水果上涨17.7%。整体通胀水平创近年来历史新高。
此次价格的上涨主要由食品价格推动,但分析人士指出,近期CPI的高企不再只是单纯的食品价格的单轮驱动,而成为食品和非食品的双轮驱动。食品价格的上涨气候因素。对于非食品物价上涨主要源于供给减少,出现准滞涨式上涨。另外,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和美国第二轮的量化宽松的美元政策,加速了游资和热钱向国内的流入,给我国的通胀形成巨大的潜在威胁。针对可能引发的通货膨胀,今年以来央行连续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大型银行18%的存款准备金率已超过了历史最高点,一般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将达到17.5%,与2008年历史最高点持平,被采用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6家银行也提高至18%。10月20日,央行年内首次加息。央行的数次紧缩调控表明货币政策趋于回归常态。10月份,人民币新增贷款5877亿元,环比下降2.11%。刚刚结束不久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定调明年的货币政策将由持续了两年的适度宽松转向稳健。这也表明应对通胀压力确实已经成为政府未来几个季度的调控重点。因此,研究信贷调控的通货膨胀效应对于把握政策制定方向、促进经济稳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银行信贷与通胀关系的理论分析
目前外国学者对于信贷和通货膨胀的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基于以下角度。
(一)从货币政策的信贷渠道进行研究。该理论认为货币政策可以通过银行信贷对实体经济产生显著影响。KentMattheews和ChrisIoannidis(1997)构建了通货膨胀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发现信贷增长会对通货膨胀产生影响,不同的是虽然信贷的增长在短期内会带来通货膨胀的波动,但长期来看信贷量并不是通胀的决定因素。[1]MoritzSchularick和AlanM.Taylor(2009)论证了信贷对于宏观经济的稳定性起到重要作用,信贷的过快增长,将会带来通胀风险。[2]但是,也有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MichaelHume和AndrewSentence(2009)认为信贷的增长并不经常性的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关联。[3]
(二)从信贷周期和通货膨胀周期的角度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Rajan(1994)提出了银行家具有羊群效应行为。该理论建立在行为金融学的基础上,它指出当经济分别出现向上和向下波动时,有限理性的银行家会出现依据这种形势分别作出群体性多贷和群体性惜贷的行为,从而形成信贷周期,信贷周期又加速了物价水平的上下波动,进而导致实体经济周期性的上涨和下跌。[4]KatalinMero(2002)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提出,商业银行信贷行为具有顺周期性特征。他指出经济比较活跃时,商业银行更多地相信借款人的还款能力,相信贷款违约的可能性会很低,从而更加倾向于扩张其信贷规模,使得本来有一定风险的项目也能得到贷款,可能导致整体宏观经济的扩张,引起通货膨胀周期性的波动。[5]
目前我国学者对信贷和通货膨胀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从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渠道角度考察货币政策代理变量和通货膨胀率的关系。代表性的文献有潘敏,缪海滨(2009),他们通过2005–2009年月度数据,引入信贷量、M2、一年期贷款利率、人民币实际汇率、上证指数等变量,运用VAR方法全面考察了其对CPI的影响程度,他们认为上一期通胀预期是本期通胀的主要原因,银行信贷,M2,利率和上证指数对通胀影响均较小而汇率的冲击对通胀产生较大影响。[6]类似研究还可见于段瑞君(2008)[7],她与潘敏等人的研究不同之处在于指标选择上采用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资产价格的代理变量为股票交易量,运用状态空间和脉冲响应函数方法肯定了汇率和货币供应量是导致通胀上升的主要原因,同样认为利率和股票交易额对通胀影响不显著。
(二)从信贷规模角度研究其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该类文献着重考察信贷量的上升在短期和长期分别会对通货膨胀产生怎样的影响。代表性的文献可见于章晟、李其保(2009)[8],他们运用VAR模型对1998-2008年的季度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论肯定了信贷对通胀的长期影响但短期内影响较小。其他学者的文献也支持了这一观点,所不同的是不同的学者对于信贷对通货膨胀影响的滞后期存在分歧,这可能是源于所选取的样本不同,但学者们普遍赞成信贷量的增长至少要滞后一年才能对通货膨胀率产生显著的影响。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发现,一方面,目前对于信贷对通胀影响的研究多集中于存量的视角,还没有学者从信贷增量的视角研究其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另一方面,考虑到我国信贷投放对于实体经济的影响巨大,研究信贷周期变化和通胀周期变化之间的关系显得极为重要,而国内学者在这方面还缺乏系统性的研究,所以本文力求从以上两个角度进行深入研究。
二、信贷量与通胀率的关系在我国的实证检验
(一)变量指标与样本数据的选取
本文主要从增量变化和周期变化的视角来考察信贷量与通货膨胀率的关系,以此来判断信贷传导渠道对当前我国的通货膨胀现象可能存在的影响,并着眼于如何透过信贷调控政策来防范高通胀风险。本文选择贷款总量作为信贷量的代理变量,选择消费价格指数作为通货膨胀率的代理变量,样本的选择范围是2001年1月至2010年8月,均为月度数据。考虑到消费价格指数的原始数据是同比数据,故以2001年1月的数据为定基调整为定基比数据,调整后的数据图具有明显的时间趋势特征。同时从时间序列图中还可发现变量均存在季节效应,故本文选择X12方法去除季节效应,并对数据做差分变换,得到的数据即可表示本期值与上一期值的差,也即各变量的增量值,将变换后的变量名分别设为LOAN(信贷增量),CPI(通货膨胀率增量)。信贷总量的原始数据来源于巨灵金融数据库,消费价格指数的原始数据源于湖北省统计局。统计分析采用Eviews5.0计量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