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财政税收
一、问题的提出
为了推动“十二五”时期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大发展,近年来学者们加强了对此的研究。例如,程大中(2008)、裴长洪和谢谦(2009)、汪德华和杨之刚(2009)分别对我国服务业发展和税收政策在其中的作用提出了有益的观点和建议。但总体上看,对我国服务业发展研究(特别是税收政策运用对行业发展的研究)所依托的理论模型还有待进一步深化。为解释发展中国家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现代服务业价格形成的条件与税收政策作用,本文将拓展与运用准特定要素模型(quasi-specificfactors model)来对此加以说明,并在对我国服务业发展进行经验分析的基础上,就新时期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20世纪初,赫克歇尔和俄林创立的要素禀赋模型标志着新古典贸易理论的产生。直到现在,经济学家仍试图对要素禀赋模型进行改进从而更好地解释现实中所出现的问题。Ruffin(2001)将李嘉图生产函数嵌套进要素禀赋模型中,从而使模型具备了要素禀赋模型和特定要素模型的性质。Ohnsorge和Trefler(2007)在模型中将工人的能力性质归纳为两类,并利用各国工人能力的异质性解释了国际贸易、产业分工和收入差距。在分析过程中,其模型同样体现了要素禀赋模型的一些性质。Jones和Ruffin(2008)继续拓展了特定要素模型,将劳动要素收益的变化分解为“贸易条件”效应和“生产偏离”效应,从而进一步解释了国际贸易和经济变化对劳动要素收益的影响。本文对准特定要素模型的主要拓展有五:一是结合Jones(1971)的研究,对Ruffin(2001)原模型的要素变动对要素收益影响进行纠正性拓展;二是结合Acemoglu(2003),Gillman和Kejak(2002)的研究,用“有效资本”取代原模型中的“有效劳动”,以体现发展中国家实际;三是在原模型中加入税收变量,考虑税收政策变化对现代服务业的影响;四是研究开放经济条件下适度外商直接投资(外资)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并着重强调外资的有效性;五是引入“干中学”模型来讨论发展中国家现代服务业中的技术进步因素。本文结构如下:第二部分将引入并拓展适合讨论现代服务业的准特定要素模型;第三部分讨论现代服务业的价格形成条件;第四部分阐述要素变化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第五部分根据模型来讨论税收政策变化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第六部分探讨发展中国家发展现代服务业可能遇到的“瓶颈”与解决办法;第七部分是以我国服务业发展为例对模型进行经验验证;第八部分将根据模型对新时期我国服务业发展给出政策建议。
二、准特定要素模型
首先,我们假设Ki为准特定要素,它是由实物资本ki结合技术生产出来的要素,以下我们统称为“有效资本”。我们这里的准特定要素与Ruffin(2001)原模型中定义的特定要素不同。原模型为解释发达国之间工资差异的不同,因此将模型设定为劳动放大式技术增长(labor-augmentingtechnical change)。Acemoglu(2003)经过研究认为转型经济体更符合资本放大式技术增长(cap-ital-augmenting technical change),所以我们借鉴Gillman和Kejak(2002)的研究,将结合技术的实物资本称为“有效资本”(effective capital)。
其次,我们假设存在两种准特定要素Ki(i=1,2),它们都可以由两种资本ki(i=1,2)生产。但是由于这两种资本所包含的生产技术不同,即不同的资本包含不同的管理水平和专利技术等生产技术因素,因此假设资本ki在生产准特定要素Ki存在比较优势。并且假设资本生产准特定要素的生产函数为李嘉图生产函数。
再次,我们假设经济为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状态,即劳动要素与资本要素能够完全自由流动。在长期均衡下,准特定要素与劳动要素不能获得经济租。为分析方便,假设不存在要素密集度逆转。
最后,我们假设政府对企业的生产征收一定的税收。这里我们为计算简便,假设政府对两个行业征收不同的从价税。根据上述假设,我们讨论两个部门i(i=1,2)运用三种要素,其中包括两种资本ki(i=1,2)和劳动要素L来生产两种产品i(i=1,2)。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资本通过结合技术生成准特定要素Ki,准特定要素结合本部门的劳动要素Li才能生产出最终的产品。产品xi的生产函数满足规模报酬不变以及凹性等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假设,其函数形式为:xi=F(Ki,Li),(1)
因此,厂商生产每单位商品i的成本函数可以写为以下形式,其中w为劳动要素的单位收益,ri为准特定要素的单位收益,ti为政府对每单位商品i征收的从价税,pi为每单位商品i的市场价格:ci(w,ri,1)=minLi,Ki≥0{wLi+riKi+tipiFi(Ki,Li)≥1}(2)由于是长期均衡,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下,产品生产要满足零利润条件,可以得到以下方程:pi=ci(w,ri,1)(3)对上式进行整理,可以得到:αKiri+αLiwi=(1-ti)pi(4)其中αKi和αLi分别为生产商品i所需要的准特定要素和劳动要素投入数量,我们之后分析假设αKi和αLi不随要素收益变化而变化。由于准特定要素是由资本生产的,可以给出以下李嘉图生产函数,其中kji代表j(j=1,2)类型的资本生产i类型的准特定要素,而bji则是李嘉图生产系数,代表每生产一单位准特定要素i所需要j类型的资本要素:Ki=k1i/b1i+k2i/b2i(5)kii+kij=ki(6)等式(6)告诉我们在两部门投入的i类型资本总和等于经济中拥有的i类型资本。根据假设,我们知道类资本k1在生产准特定要素K1时存在比较优势。可以得到以下不等式:b11/b21<b12/b22(7)由于不能确定方程(6)中两种资本要素在生产各种准特定要素时的分布,需要从资本收益角度入手来探讨不同条件下资本要素的分布。这里令rji代表j类型的资本在生产i特定要素时的单位收益。通过等式(5)可知每单位的kji可以生产1/bji单位的准特定要素。由于准特定要素可以理解为一个中间产品,资本得到其所有的收益。因此单位kji的收益可以表示为:rji=ri/bji(8)由于资本j在生产j产品时有比较优势,可以确定在一定范围内资本会集中在j部门生产。即当r11>r12时,资本1会集中生产产品1;而r21<r22时,资本2会集中生产产品2。再结合等式(8),可以得到当准特定要素收益服从以下不等式时,两种资本在各自具有比较优势的部门里进行生产:b21b22>r1r2>b11b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