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文史哲学 » 正文

洛阳特色文化城市的构建

2021-4-10 | 文史哲学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全国许多城市都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城市空间框架拉大,大型广场、宽阔的街道和高楼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许多城市在规划和建设中,没有将地方历史文化与城市建设结合起来,展示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座座气势恢宏却千篇一律的高楼大厦和空荡荡的广场,缺少文化内涵,这引起了许多有识之士的忧虑。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发掘城市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建设特色文化城市。”这句话提示我们,要重视城市的文化资源,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而特色文化则是城市的魅力所在。城市的发展,应该发掘城市的文化资源,现代化城市不仅要以文化软实力为支撑,而且要彰显文化的个性魅力。现代城市要注重其文化特色。可以说,这为我国未来城市发展指明了方向。

 

特色文化城市的构建首先就要涉及城市文化。实际上,城市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有学者指出:城市根植于人类一定时期的价值信念、伦理道德、习惯以及意识形态等文化土壤之上,同时,城市又是特定文化的表现形式以及人类文明的自然生息地。[1]2从这点而言,城市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形态。而城市文化是市民生存状态、精神面貌以及城市景观的总体形态,并与市民的社会心态、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密切相关。城市文化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积淀、缓慢演变发展,形成城市的文脉。城市的文化资源、文化氛围和文化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城市的竞争力,决定着城市的未来。[2]8可以说,每一个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文化,顾名思义,则是一个城市文化最具特色和魅力的部分,是其他城市所不具有的。

 

众所周知,洛阳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古都,历史遗产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洛阳在城市建设上也是飞速发展。拥有亚洲最长的公园、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马路宽阔、高楼林立的新区。然而,这对于九朝古都的洛阳而言,似乎并不值得骄傲。当然,城市规划的设计者并非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中提到:“坚持文化遗产保护优先的原则,处理好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保护历史文化的多样性,延续城市历史风貌。”[3]但是,至少在目前洛阳城市的建设中,洛阳最引以为傲,也最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并没有体现出来。也就是说,洛阳城市没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以往也有个别文章关注过洛阳的特色文化与城市形象之间的关系[4],但仅仅将牡丹文化、民间文化和饮食文化归结为洛阳文化特色,并且将洛阳城市形象定位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山水园林、文化圣城、科技之城等等,还是过于肤浅和杂乱,到头来还是缺乏特色。那么,洛阳特色城市文化的切入点又在哪里呢?

 

在特色文化城市的建设中,首先要合理确定城市特色文化定位。每个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的不同,以及各不相同的历史背景、社会背景、人文背景,从而城市文化呈现不同的个性特征。因此,正确定位城市文化特色是城市文化建设的前提,这就需要我们深入挖掘和准确认知城市的文化特征,真正体会和凝练城市的文化个性。

 

洛阳是中国著名的古都。在其历史文化遗存中有五大遗址,其中夏代二里头遗址、商城遗址、汉魏故城遗址位于今天的偃师,时间距今较远,历史遗存较少。其余的周王城遗址和隋唐城遗址就位于今天的洛阳城市之下,其中周王城遗址位于王城公园附近,而隋唐洛阳城的范围更为广大,今天洛阳的西工、涧西、老城、?e河、洛龙等行政区多数都位于唐代洛阳城遗址之上。隋唐洛阳城肇始于隋炀帝大业元年(605),是隋炀帝在汉魏洛阳城西9公里重新建设的,当时称为东都。唐、五代、北宋仍为都城或陪都,先后被称为洛阳宫、东京、东都、神都、西京,其沿用时间前后达500余年。尤其是武则天时期,这里改称神都,这里还是大运河的中枢,成为帝国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隋唐时期是洛阳城市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也为洛阳城市文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如洛阳邙山是唐代著名的葬区,唐人有诗云:“北邙山上无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洛阳市中州路与定鼎路交叉口的东北角是唐代洛阳的宫城所在,这里有正殿乾元殿,又名明堂,还有气势恢宏的天堂。其南面是著名的宫城城门应天门。再向南是东西贯穿洛阳城的洛河,在洛河上有著名的天津桥,沟通南岸和宫城、皇城,洛阳八景的“天津晓月”就和这里有关,这里也是唐代颇具市井风情的一处著名景观。再向南是范围广大的隋唐洛阳城南里坊区,这里曾居住着非常多的达官贵人,如裴度、刘禹锡、李德裕、白居易等。白居易晚年就居住在履道里,这里小桥流水,亭台掩映,竹林恬静,风景宜人,白居易在这里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这处遗址已经经过科学考古发掘,出土了许多和白居易有关的遗物。而位于古城路北的定鼎门则是隋唐洛阳城的正南门,这里目前已经建成了定鼎门遗址博物馆。定鼎门往南是唐代洛阳的城郊,这里有大量唐人的墓葬。再向南就是著名的龙门石窟,这里是唐代佛教文化最为昌盛的地区,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目前这里正在打造高规格的文化景观区。龙门周边还有著名的万安山,是唐代达官贵人身后安葬的重要地区,如张说、姚崇、白居易等唐代著名人物都安葬在这里。可以说,目前洛阳的隋唐文化遗存已经形成了一条特色鲜明的隋唐文化景观带。

 

目前,横跨洛河两岸的洛阳隋唐城遗址园区也是洛阳市城市文化着力打造的品牌,该遗址公园已经于2009年10月正式开工兴建。2010年10月,洛阳隋唐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为首批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目前,占地约14.5公顷的隋唐洛阳城宫城区明堂、天堂及应天门遗址三个整体保护区域正在建设中。计划对应天门、天堂、明堂等遗址按唐代建筑风格盖保护房进行保护展示,使其成为洛阳市区具有浓郁唐代风格的地标性建筑。而在洛河以南保护展示区域方面,目前已经在古城路以北、龙门大道以西占地约7平方公里的里坊区建成了186.7公顷的遗址植物园和占地43.3公顷的定鼎门遗址公园。

 

鉴于隋唐洛阳城在洛阳城市史上独特的历史地位,笔者倾向于将唐风、唐韵作为洛阳特色文化城市构建的基础。特色文化城市的构成分为外在形象与内在素质两部分。其中,外在形象由城市建筑、道路、广场、山水、绿地等构成。目前洛阳隋唐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和规划已经为特色文化城市的外在形象构建奠定了基础。当然,笔者认为目前所做的仅仅是特色文化城市构建的第一步,尤其是目前的保护和展示并没有和洛阳城市文化的打造很好地结合起来。利用近期洛阳龙门大道改造的契机,将两边的道路和建筑进行整体的规划设计,尤其是周边的建筑尽量采用仿古风格,体现隋唐洛阳的风貌,将其与洛阳北的唐代宫城区风貌,洛河水景风情以及定鼎门周边的里坊区乃至龙门石窟的宗教文化区风貌连接起来。这其中,可以将以下几个地区作为重要的景观区进行特色文化城市景观的构建。其中目前已经成形的隋唐城遗址公园洛河北岸部分以展示唐代宫城建筑和风貌为主。第二部分是以洛河水景风貌为中心。在目前洛浦公园的基础上,可以提高其唐文化内涵,打造洛河风景品牌。如在堤岸上建设具有唐代风貌的建筑,使其具有餐饮、表演与休闲娱乐功能;增加反映唐代洛阳以及洛河风景的诗歌的碑刻以及相关著名文人的雕塑,使其成为了解古代洛阳都城历史文化的长廊;还可以按照文献中的记载,在唐代天津桥旧址附近重建天津桥。在洛河上设置集餐饮、休闲娱乐、观光于一体的仿古游船。第三部分则是白居易履道里故居的建设。白居易故居虽然多年前就被发掘,但相关的保护和开发一直滞后,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殊为可惜。我们可以根据白居易诗文的记载,恢复其故居旧观,借此建设一座展示白居易诗歌成就以及唐代士大夫园林风貌、古代洛阳园林成就的博物馆。第四部分则是定鼎门遗址博物馆周边的开发与利用。定鼎门遗址博物馆建成后,由于其主要展示唐代洛阳城历史,过于专业,对一般游客吸引力不大,社会效益可能不理想。笔者认为可以将临近的数个完整的坊里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将其中保存价值不高的坊里进行复建和开发,在其中建设唐代风格的建筑,展示唐代洛阳市民生活的风情,将特色餐饮、娱乐表演、特色工艺品等元素纳入其中,打造休闲娱乐的特色文化区。而洛南龙门风景区目前正在进行科学的规划,笔者这里不再赘言。通过整体的设计和营造,特色文化融入城市建筑、景观、园林等诸多方面,借此来体现和表达城市特色文化,使整个城市形成浓厚的特色文化氛围。

Top
站长统计

多对一·精细化服务

请填写信息,出书/专利/国内外/中英文/全学科期刊推荐与发表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