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企业文化论文
校企文化融合是指通过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相互渗透创设一种凸现职业教育特色的教育情境,使其包含的课程体系与教育方式更加关注企业岗位需求和学生技能的提高的价值取向,在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中重视对学生职业意识、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培养,使学生在知识、操行、能力等方面与企业岗位所需的技能、职业规范相对接,尤其注重职业学校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价值理念与企业的价值追求上的和谐,从而使学生在顺利地实现就业的同时,能在职业岗位上很快地认同企业文化及价值理念。
一、高职校企文化融合的重要性
1.对高职院校而言,能凸现职业教育的特色
高职院校在我国的高速发展是与我国的现代化进程相一致的,也是近十余年来的新现象。高职教育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教育定位方面的显著特色是突出职业性,所培养的是立足于基层、面向生产管理的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高职教育应紧紧围绕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体现企业文化所要求的职业理想、职业技能、职业态度,从学生能学得一技之长入手、树立服务于企业的价值理念。在教学课程设计、教学方法选择、实践教学环境设计乃至学校职业环境氛围营造等环节能要始终贴近企业文化。唯有如此,才能达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要求,实现国家创设高职院校的办学目的。
2.对企业而言,能彰显以盈利为主要导向的价值追求
企业作为社会化进程中的产物,负载其特定的价值,以其所生产或服务的产品而立足于社会,在提供社会产品的过程中,以其高品质的产品服务于消费者,从而实现其盈利的目的。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企业有一整套的企业理念、企业精神、企业规范等的战略性的价值追求和具体的规章制度。从近年来的人才市场的招聘状况来看,用人单位对有胆有识、人品优良的人才是十分偏爱的,表现在用人重素质胜过重知识、重人品胜过重文凭、重能力胜过重学历的倾向,尤其注重的是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创新意识、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形成更离不开校企文化融合功能的发挥。
3.对学生而言,能掌握实用的技术并顺利地实现就业
高职校企文化的融合使学校的教育过程贴近企业的文化要求,学生不只是在价值理念上与企业文化的要求一致,在职业道德上能与企业的操行规定相衔接,而且在专业技能上能较好地适应企业的岗位要求,其在就业中的优势较为明显。显然,校企文化融合对学生而言,能使学生真正掌握实用的技术,顺利地实现就业。同时,基于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日益融合,学生在快速地适应岗位的同时能在工作中出成绩,以其业职的优势地位而为职位的提升奠定基础,提供了高职院校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
二、高职校企文化融合存在的问题
1.学校的办学理念与企业的价值追求存在明显的距离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在办学理念上倡导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在校园的文化品味、价值追求等上适应职业教育特点。不少高职院校都提出了具有行业特色的校训,如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提出的“精工诚贸、大气致远”的校训,把在专业上的“工”和“贸”并重的要求涵盖其中,同时也强调对职业道德培养的“大气致远”。在办学理念方面,对学生专业知识的要求与对学生思想道德的要求其立足点是学生的职业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就此而言,学生的专业水平的提高与职业道德的养成是衡量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标志。与此不同的是企业的价值追求上虽然也存在多重性,但其在价值取向上是经济效益的提高和社会效益的实现,尤其是利润的最大化。学校的办学理念与企业的价值追求上的矛盾在学生工学结合的环节体现得较为明显。企业基于自身盈利的角度对实习学生的岗位安排上,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学生实习岗位的单一化、职业技能含量低的特点,更有甚者,有的企业把顶岗实习的学生不同程度地作为廉价的劳动力来使用,而没有站位于学生的立场,从学生的职业素质提高的角度来安排工作。其实,学校定期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或顶岗实践,是学校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份,使学生能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通过岗位的实践真正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从对学生的问卷情况来看,有94%的学生把学到岗位专业知识作为企业实践环节的首选目标,希望通过到企业实践这一环节了解企业并学到相关的岗位知识和技能。
2.学校所采用的课程体系与企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之间有明显的距离
学校所采用的课程体系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理论系统性过强、职业性不足的特点,尤其是缺乏基于工作任务并按产品生产流程来设置的课程。从调查问卷的情况可知:部分学生认为现有的书本知识存在理论性、系统性较强而针对性不够,与岗位实践的内容与要求不同程度地脱节;部分教材内容没有及时地更新而存在老化现象,难以适应实习岗位的需要等问题。这从某个侧面反映了高职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由于现有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不同程度地趋向于本科教育课程,体系性过强而职业性不够,与岗位知识的对接性不明显,尤其是缺乏以产品的生产为主线的流程式课程的开发,加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取舍不合理,学生即使到了专业对口的企业锻炼,进行工学结合实践环节的训练,一时也难以适应企业的岗位要求。这明显制约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对学生的职业素质的培养相当不利。
3.教师的现有专业技能与企业岗位所要求的技能有明显的距离
工学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高职院校对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方面的要求更高。教师不仅要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还应掌握一线生产所需的技能。而现实的情况是,伴随着社会对技能培养的需求的增加,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大批青年教师走上了教学岗位,肩负着高职教学的任务,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到企业实践的经历,其学习的背景和经历导致了对岗位所需技能知识的不足日益突出。教师由于缺乏企业工作经历和相关技能的训练,在教学环节上讲解不深入、不形象,指导学生实习难免力不从心,不同程度地制约了大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不利于高职生职业素质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