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宗教文化论文 » 正文

大学生信教原因及其利弊

2021-4-9 | 宗教文化论文

 

宗教信仰是人类社会精神生活中不可忽视的现象,宗教的起源、本质决定了宗教存在的长期性、复杂性。研究表明,大学生信教现象呈升温趋势,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在青年学子中有弱化现象。面对宗教对大学校园的渗透和冲击,如何帮助青年学子理性看待和处理宗教现象和问题,引导他们树立并坚定科学的信仰观,帮助他们解除心理困惑、释放压力,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无疑是一项艰巨而又刻不容缓的课题。本文将通过对大学生信仰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为解决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提供一定的视角参考。

 

一、地方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基本现状

 

笔者以湖北省荆州地区高校本科生为调查对象,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500份调查问卷,收回485份,有效率为97%。被调查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17至24岁;被调查者的专业构成涵盖人文社科类、理工类、师范类、艺术类等。

 

1.被调查地方高校大学生的基本情况。在被调查的485名大学生中,明确表示信仰宗教的有70人,占被调查群体的14.4%。其中,有6人信仰伊斯兰教,占被调查人群的1.2%。道教12人,占被调查人群的2.5%。信仰佛教的人最多,有38人,占被调查人群的7.8%,而基督教其次,有14人,占被调查人群的2.9%。调查结果表明,女生信教的人数和比例低于男生。在199个接受调查的女生中,有22人明确表示信仰宗教,占女生被调查群体的11.1%,占总的被调查群体的4.5%;在286个接受调查的男生中,有48人明确表示信仰宗教,占男生被调查群体的16.8%,占总的被调查人群的9.9%。在没有明确表示信仰宗教的415人中,有51%的人表示“虽不信仰宗教,但对其有兴趣”,还有30%的人表示“将来也许会信教”,只有19%的人表示“信无神论”。2.地方高校大学生信教的动机及影响因素。针对“您最初接触该宗教的动机”问题,有35.2%的信教者选择“承袭家庭传统”;28.6%的信教者选择“寻找精神寄托”;14.1%的信教者选择“为了爱智求知”;16.5%的信教者选择“好奇心”;另有5.6%的信教者选择“为了健康,强身健体”。有关“促使您正式皈依宗教的关键因素”的调查统计表明,排在首位的是“在宗教信仰内找到了人生的意义及归属感”,约占41.5%;选择“因为受到某种神秘体验的感召”的有19.6%,位列第二;选择“信教父母或家人的劝说”和“信教群体的感染”的各占10.6%;选择“教义本身的感染力”和“接触教义后受益想要回报”的都占8.5%。二、地方高校大学生信教原因分析1.环境变迁及其影响。从国际环境看,国际政治风云变幻,地方高校的大学生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和影响。调查表明,许多学生对社会现状感觉无所适从,而信仰上的迷茫又使他们找不到人生的方向和依靠。从国内环境看,我国社会生活发生的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引发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裂变和碰撞;而就业的压力,竞争的风险,贫富差距的存在,导致部分人出现心理失衡。调查中,一些信教大学生表示对社会现状感觉困惑,而宗教规则及其所宣扬的理念,成为其获得内心和谐与精神抚慰的方法。从家庭环境看,家人信教也会对大学生信教产生影响。统计结果显示,有63.6%的信教学生选择信教的原因是“受家人或邻居的影响”,22.5%的信教者选择信教的原因纯属偶然,另有13.9%的信教者选择信教的原因是“自己的决定”。这表明,荆州地区大学生信仰宗教更多地是受家庭和生活环境的影响。

 

2.大学生宗教认知上的偏颇。调查发现,大学生对宗教本质并不真正了解。在“您认为什么是宗教”这一选项中,65.8%的大学生选择“它是一个团体,有自己的组织,有教义教规”;24.2%的大学生选择“它在我的脑中很模糊,我说不清楚什么是宗教”;3.5%的大学生选择“它就是迷信”;而只有6.5%的大学生选择“它不是科学”。由此可见,很多大学生根本不了解宗教的相关知识及宗教的本质。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宗教知识匮乏,只是被宗教的一些表面现象所吸引。例如追求至善的宗教道德,是宗教最吸引大学生的原因之一。宗教大多教人弃恶从善,提倡“诚实”“善良”“尊重他人”“互助互爱”“不偷盗、不淫邪、不贪财、不妄语”等等思想。这些诫律在扬善抑恶、净化社会空气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意义。相当部分大学生认为,这些宗教道德与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并不冲突,当今社会,需要这些宗教道德的教化。有的同学不能全面认识宗教的本质,夸大宗教的作用。

 

3.大学生寻求精神慰藉的需要。宗教具有一定的心理调节功能,能给人某种安全感和归属感,一定程度上契合了远离家乡和父母的大学生的心理需求。调查中,在“与不信教的人相比,您认为宗教信仰带给您什么”这一选项中,8.2%的信教大学生选择“体验到了与宇宙最高主宰者的关系”;11.2%的信教大学生选择“遇到困难可以求助于佛、主”;37.3%的信教大学生选择“生活充满宁静和快乐”;43.3%的信教大学生选择“获得道德信念”。同时,由于部分学生放松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科学理论的学习,加上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给学生思想的冲击,超过了部分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当大学生面临学习和生活的困难,遭遇前途与情感的压力时,部分学生求助于宗教,以期获得精神慰藉。

 

4.宗教独特文化魅力的吸引。宗教对自然、社会、人生有独特的诠释。这对求知欲强烈的大学生形成一定的吸引力。他们从文化和历史的视角接近宗教、审视宗教、甚至皈依宗教。大多数宗教都宣称是“善”的事业,宣扬劝善行善,利己利他。这对具有社会正义感和责任感的大学生有吸引力。他们认为在宗教中可以寻求到宽容、慈悲和公正。人类保存的许多文化遗产,彰显出宗教文化艺术的魅力。许多旅游胜地开发“宗教资源”,展示宗教文化的典籍、教义、仪式、传说、雕塑、雕刻、绘画、建筑等等,彰显出宗教文化的博大精深。有的学生通过参观游览宗教旅游景点而对宗教文化产生兴趣;有的学生通过学习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知识,感受宗教文化的魅力,研究宗教甚至信仰宗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