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企业文化论文
媒体大量报道的“路脆脆”、“楼歪歪”、“桥塌塌”等事件说明工程质量建设是如此令人不放心。问题出在没有法律法规么?不完全是。看看我国50-60年代,我们的法律法规哪有现在那么健全,但是,那时候的工程质量是业内人士公认并至今仍人啧啧称赏的。问题的症结是什么呢?文章认为,关键是人的道德水准的提高。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竞争,企业的道德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在企业运作中悄悄地发挥作用,渗透到企业行为的各个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文章试图开展基于道德文化激励的工程项目管理的研究,目的是希望能探索一条有助于提高工程质量的企业道德文化建设的新路子。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关键范畴的内涵与定义
第一,企业道德,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渐积淀升华形成的,根据企业所承担的权利和义务,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持,在一定社会中所应自觉遵循的各种伦理原则和规范的总和[1]。
第二,关于企业文化,百度百科上的解释之一是:企业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所创造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狭义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所形成的具有自身个性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我们认为,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的战略理念、基本载体是制度和企业的行为习惯、表现形式企业的行为识别系统,企业高层决策者头脑中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际上是企业文化发挥作用的最重要的杠杆。
第三,本文对企业道德文化的界定为:企业基于社会责任的具有自我约束功能的价值观念、习俗、行为文化、精神风貌的总和。
第四,所谓激励就是指一个有机体在追求某种既定目标时的愿意程度。
第五,关于道德激励的研究目前尚属方兴未艾。我们借鉴我国武汉理工大学申来津教授对道德激励的定义来理解道德文化的激励。申教授认为,道德激励表征道德与道德行为之间的相关性。道德激励包括对社会预期行为的驱动(正激励)和对违背社会道德规范行为的抑制(反激励),提高“知善—行善”的确定性则是道德激励的核心。道德激励的实现水平决定着社会道德生活的质和量[2]。
第六,企业的激励机制是指组织系统中,激励主体通过激励资源或激励手段与激励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的总和,也就是指企业激励内在关系结构、运行方式和发展演变规律的总和。机制的优劣是以其作用于系统而导致的系统机能的强弱来评价的。它反映了使用激励过程中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也影响着激励的最终效果和运用程度。总之,企业的激励机制实际上是一个动态的运行系统。
第七,工程项目是一种既有投资行为又有建设行为的项目,其目标是形成固定资产。工程项目是将投资转化为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过程。工程项目一般具有如下特点:1.具有明确的建设任务;2.具有明确的质量、进度、费用目标;3.建设成果和建设过程固定在某一地点;4.建设产品具有唯一性;5.建设产品具有整体性;6.管理复杂性:单位多、技术难、规模大、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影响复杂。
第八,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道德文化激励机制就是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激励主体运用道德文化的激励功能实现激励目标的过程中体现的较稳定的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二道德文化激励之特点的分析
(一)道德文化激励与法律制度激励的对比分析
道德文化激励与法律制度激励的对比分析主要是基于道德与法律的关系的研究,其基本内容见表1:当然,在现实生活里,道德文化激励与是法律制度激励是相辅相成的。
(二)道德文化激励与经济利益激励的对比分析
综合平常所见的一些看法,我们总结出道德文化激励与经济利益激励的关系如下:
第一,茅于轼通过《镜花缘》里君子国的交易困惑,总结出:“如果人是利他的,任何理想都不能建立起来。”[5]因此,道德文化激励是不可能的。人,似乎天生就是机会主义者。因此,只有民主与法治才能规范市场行为。
第二,建立道德市场经济论。道德市场经济经济激励的现实合理性,但否定其未来合理性,“批判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逻辑,批判一切把市场神圣化的新老自由主义,在当前特别批判新自由主义的全球化”[6];承认现实多数人的自私,但否认性恶论,而主张人性的文化论;认为人性是理性,因而人人都是理想主义者,无非各自的理想不同罢了。因此,通过道德文化教育和道德实践,人们能实现道德和市场行为、经济激励与精神追求的和谐结合。这种观点的实质类似于:具有利己主义本性的个人应该努力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为尤其是自私的感情和行为,从而和谐的中庸的追求经济利益。
第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理性只能导致生态危机。高兹在《经济理性批判》一书中指出[7]:“资本家最大限度地控制自然资源、增加投资,以使自己作为强者存在于世界市场上。”“资本主义的利润动机必然破坏生态环境”、“生产也就是破坏……资本主义的危机本质上就是生态危机……资本的逻辑就是不断地追求增长。……过度积累的危机被再生产危机加剧,再生产危机最终又根源于自然资源的匮乏”。“资本家即使从事环保工作,脑子里想的也是赚钱”。他举张“足够”就好、“更少就更好”,主张消灭“劳动异化”,主张人性化生产。因此,基于经济理性的经济利益激励应该让位于基于人性自由发展的德性激励和基于精神生活的文化激励。我们赞同中庸之道,即:赞同道德文化激励与经济利益激励的有机结合。当然,二者也是很难结合好的。其运用之妙往往在管理者的恰当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