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农业
核桃Juglansregia是甘肃省陇南市的特色支柱产业之一,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展,目前种植面积达到14.0533万hm2、4200多万株,是产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管理粗放,甘肃陇南多处远离村庄的成年核桃大树仍处于只收不管的自然状态中,而新品种的大量引进和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新的生态环境又使得核桃病虫危害日趋严重,加之核桃树形高大,病虫防治难度较大,特别是近几年银杏大蚕蛾在核桃树上连续大规模爆发且已泛滥成灾。据调查,2006年在甘肃省陇南市康县、徽县首次发现该虫突发成灾,发生面积达240hm2;2009年发生范围已从康县、徽县扩大到成县、武都、两当、礼县等县地,发生面积迅速增加到1.6933万hm2,受害核桃约有508.92万株,而且有进一步扩散蔓延的趋势。为此,甘肃省政府、陇南市政府已连续几年发文、召开现场观摩会对陇南核桃病虫害防治工作进行部署,目前这项工作已经成为陇南农业的头等大事。
1分布情况与危害特点
1.1分布情况与寄主植物
银杏大蚕蛾CaligulajaponicaMoore,原名DictyoplocajaponicaButler,又名白果蚕,俗称白毛虫、核桃楸大蚕蛾,属鳞翅目Lepidoptera大蚕蛾科Saturniidae目天蚕蛾属Caligula[1]。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湖北、陕西、湖南、江西、浙江、贵州、四川、重庆、云南、福建、广东、广西和台湾及日本、朝鲜、俄罗斯。银杏大蚕蛾的寄主植物主要有核桃、漆树、银杏、李树、梨树、柿树、苹果、板栗、枫杨、柳树、朴树、樟树、樱花、梅花、紫薇、盐肤木等20科、30属、38种植物[2]。
1.2危害特点
银杏大蚕蛾以3龄后的幼虫暴食核桃叶片,该虫害严重发生时,上千条幼虫常将整株核桃树叶吃光,仅剩叶脉和青果,致使树冠光秃,树木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幼果因缺乏营养而大量落果,第2年被害树1年生枝干枯,严重的甚至造成树木死亡[3]。吃光核桃树叶后,幼虫再转移到漆树Toxicdendronvernicifluum、板栗Castaneamollissima、苹果Maluspumila、枫杨PterocaryastenopteraC.DC.、桫椤树Aesculuschinensis等树木上取食叶片[4]。
2形态特征
2.1成虫
采集到的银杏大蚕蛾标本如图1a~d所示。图1中的4个标本,a为雌蛾,b、c、d均为雄蛾。雄蛾体可分为3种类型:b为淡褐色雄蛾体;c为深褐色雄蛾体;d为红褐色雄蛾体。雄蛾展开的翅长为112~127mm,体长为26~29mm,触角羽毛状。雌蛾体色也有灰褐色、橙黄色和红褐色之分,其展翅长为131~133mm,体长约35mm,腹部较粗;触角栉齿状,触角颜色与体色同;前翅外缘略向后凹,近顶角处有一明显的黑斑,黑斑后方也有一红斑;后翅中室有眼状斑;前后翅均有一条很清晰的波状横线,其与外缘基本平行。
2.2卵
大蚕蛾的卵呈椭圆形短圆柱状,两端略平,顶端有胶质物覆盖的孵化孔,幼虫孵化时从此处咬破出壳。其长径2.2~2.5mm,短径1.2~1.5mm,初产卵为鲜绿色,后渐变为灰白色,卵壳外有米黄色花纹。卵随树皮缝走向排列,较整齐。
2.3幼虫
初孵幼虫为黑色,体背茸毛为黑色,腹部灰白色或黄色,具黑棕黄三色组合的粗线;3龄后体侧及下部逐渐变成浅绿色;老熟幼虫为绿色,体背为白色。各龄期体背均附有先黄绿后变成白色的长绒毛。除尾节外,每节两侧下方均有蓝色椭圆形气门。背部和体侧毛瘤上有1~2根黑色钢毛,老熟幼虫体背毛囊连成整齐的毛带,体长100~120mm,宽10~15mm。
2.4茧
新结茧为银白色,随着蛹的形成,茧逐渐干枯变成褐色。由粗丝交织而成的网目状茧呈纱笼状,椭圆形,长55~61mm,宽25~27mm。网目孔2~7mm,形状不规则。茧后端具开放孔。茧丝质粗,表面光滑,革质较硬。
2.5蛹
蛹长36~44mm,宽13~18mm,雌蛹略大于雄蛹;红褐色,雌蛹色比雄蛹深。
3生活史和习性
3.1生活史
在陇南,银杏大蚕蛾1年发生1代,以卵在核桃大树树干上的树皮裂缝中越冬。翌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核桃树叶长出后,卵开始孵化。幼虫大多为6龄,少数7龄,用银杏叶饲喂的4龄虫即可化蛹。整个幼虫期约为60d。5月下旬至6月上旬,幼虫进入暴食期,6月下旬至7月中旬,已完全发育的幼虫陆续从树上掉下,又从树下的灌木、杂草上或地面上再次向上爬行,寻找化蛹场所以结茧化蛹,仅有少数幼虫在树上的残叶上缀叶结茧化蛹。7月中旬至9月上旬成虫羽化,9月上旬成虫产卵,卵产于核桃树干上的树皮裂缝中,聚集成块以越冬。直到9月下旬还能利用灯光诱导成虫。
3.2习性
成虫一般在傍晚羽化。刚羽化时,蛾体周身潮湿,翅较软且紧贴体壁,1~2h后即开始飞翔。成虫白天藏匿于阴暗处,傍晚开始活动,并于次日晚开始交尾,历时12~24h,雌蛾第3~4天后开始产卵,每虫可产卵3~5次。成虫具有趋光性和较强的飞翔力,8km以外的日光灯都能诱惑到较多的雄蛾。产卵量在100~600粒间,平均300粒左右。卵一般产在直径为20cm以上的老龄树主干树皮裂缝中,且只分布在树干离地面1~3m的范围内。产卵量与核桃树主干直径成正比,其在直径为20cm以下的核桃树上的产卵量还不到总产卵量的1%;在直径为21~30cm的核桃树上的产卵量占其总产卵量的14%;其在直径为30cm以上的核桃树上的产卵量占其总产卵量的85%。背风向阳地块的产卵量高于阴坡和沟渠的产卵量。幼虫孵化与环境温度有很大的关系。同一卵块或同一棵核桃树上的卵孵化较整齐,但不同坡向的核桃树上卵的孵化时间不一致,一般其在阳坡(温度高)的孵化要早于阴坡,前后相差20d左右。幼虫孵化后聚集在卵块附近,一小时以后孵化幼虫群集,由树干爬向树冠中下部内膛叶片,1~2龄虫常在叶片的背面群集为害,但食量很小。一只叶片上的幼虫,少的有12~30头,多的达40~60头。大多头向叶缘排列取食,头尾排列整齐,直到3龄前多为群集状。4龄后其食量开始增大,逐渐分散取食,最后分散到全树,吃光叶片时,常结伴转移到另一核桃树为害。阳坡孵化早的幼虫可达7龄,阴坡孵化迟的幼虫进入6龄后便四处活动,寻找结茧化蛹场所,但多在四处爬动时便从树上掉下来,又从树下的灌木、杂草中或地面上再次向上爬行,以寻找化蛹场所结茧化蛹,仅有少数幼虫在核桃树上的细枝残叶上缀叶结茧化蛹。大多数选择地表湿度较大、地面的矮小植物的顶端细枝上结茧化蛹。在距地面高0.5~1.0m的灌丛和杂草上结茧最多,也有少量的茧结在农作物上或距地面1.5~3.0m的小乔木树冠的细枝树叉处。化蛹后即进入夏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