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教育研究
我国“九五”攻关课题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我国五大行政区6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发生率为22.6%,低骨量发生率为13.3%;80岁以上人群50%患有骨质疏松[1]。钙、维生素D缺乏,吸烟、饮酒、喝咖啡、碳酸饮料,高盐饮食,低植物蛋白高动物蛋白饮食、运动和日照时间缺乏等是影响原发性骨质疏松可控性的危险因素。目前,原发性骨质疏松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习惯能降低甚至消除危险因素[2]。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更相信从医护人员处得到的预防骨质疏松知识,更愿意接受他们的指导和帮助,并希望向医护人员个别咨询[3]。因此,医护人员常需要在居民家中和社区传播健康知识[4],他们在健康教育和医学知识普及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医护人员所掌握的骨质疏松防治知识较片面,且缺乏深度[5]。所以,需对医护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普及[6]。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某职业学院2011年已完成临床实习的五年制护生(在校成绩无显著性差异),共940人。其中二甲医院实习护生380人,占40.4%;三甲医院实习护生560人,占59.6%。
1.2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1)一般情况调查表。自行设计问卷,包括实习医院、有无骨质疏松家族史、有无接触过骨质疏松患者、实习期间有无对骨质疏松患者进行过健康教育。(2)骨质疏松知识问卷。问卷在BerarducciA等[7]编制的护理人员骨质疏松知识问卷(OKQ)的基础上,通过文献检索及专家意见修订形成,主要测试骨质疏松危险因素和防治知识掌握状况。问卷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危险因素,采用选择题形式;第二部分防治知识掌握情况,采用填空题形式。答对记1分,答错记0分。讲解了问卷目的和填写要求后,发放问卷,30分钟后统一回收。发放问卷1000份,有效收回940份,有效回收率94.0%。
1.3统计分析
将所有数据输入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对样本进行统计描述,两院计量资料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χ2检验,取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护生一般情况
二甲医院和三甲医院实习护生的家族史、接触患者和对患者健康教育无较大区别(P>0.05)(见表1)。
2.2不同医院实习护生得分和答对率情况
危险因素和钙知识方面得分和答对率二甲医院实习护生均高于三甲医院护生,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知识和其他知识比较两院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3讨论
二甲医院和三甲医院实习护生家族史、接触患者和对患者健康教育无较大区别,说明骨质疏松尚未引起社会和医院的重视,其预防知识在医护人员中没有得到广泛普及。所以,在医护人员中普及相关知识是防治患者骨质疏松的有效途径。
危险因素方面,二甲医院和三甲医院实习护生分别得(8.08±3.78)分、(7.32±3.44)分,答对率分别为57.7%、52.3%,总体答对率为54.5%,稍低于国内相关报道[8]。说明实习护生对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的认识相对不足。作为未来医务工作者,缺乏教育知识是影响健康教育的因素之一[9]。危险因素和钙知识方面得分和答对率二甲医院实习护生高于三甲医院,且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基层医院更重视骨质疏松的预防和健康教育。二甲医院与三甲医院实习护生接触患者和对患者健康教育无显著性差异,原因可能是二甲医院的健康教育主要在日常医疗护理工作中进行,并未标明是健康教育。
防治知识总体掌握情况得分明显低于其他调查[8]。可能和本次调查采取填空题形式有关。但笔者认为填空题更能反映护生对骨质疏松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因为健康教育是知识的传播过程而不是对知识的选择过程。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不同医院实习护生对预防骨质疏松的具体指导性知识匮乏,不但专业性较强的知识匮乏(如降低骨折需连续补钙多长时间、骨密度增高需坚持运动多长时间、雌激素替代疗法治疗骨质疏松至少需持续使用多长时间等),且较基础的知识也匮乏(如服钙的最佳时间、预防骨质疏松最佳的运动方式、运动的频次、峰值骨量的年龄等)。在健康教育中,患者最需了解的具体知识,如锻炼方法、治疗用药、饮食指导等[10],医护人员不能很好地为患者提供具体的指导[11],最终将直接影响健康教育效果;同时作为女性医护人员,缺乏防治知识对其自身预防骨质疏松也非常不利[12]。骨质疏松的预防应从儿童开始,贯穿其生命全过程[13]。护生正处于峰值骨量的形成期,缺乏防治知识会影响到自身预防,从而成为骨质疏松发生的下一群体。因此,应关注以女性为主的护生群体,加强其自身保健知识教育,提高其预防骨质疏松疾病的意识。
本调查表明,实习护生骨质疏松知识匮乏。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弥补可能存在的知识漏洞,并开设相关知识讲座,给护生提供系统的专科护理知识及相关的新进展。同时,培养护生自学习惯,使其主动学习和接受新知识,不断拓宽知识面,全面掌握骨质疏松知识,更好地加强自身防护,为大众普及更准确、更全面的健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