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教育相关
摘 要:沟通式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它高扬师生沟通的教育力量,并坚信沟通即是教育。本文在剖析当前高等教育困境的基础上,界定了沟通式教育的内涵,并从六个方面分析了沟通式教育的特点,以期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打开一个新的思路。
关键词:沟通式教育 教育质量
2011年的高考已尘埃落定,反观整个招生过程,国内各高校为争夺生源可谓是煞费苦心,但尽管如此,我们却发现越来越多的优秀考生将目光投向了欧美、日韩、港澳等高校,例如,高考分数公布之后,香港大学在内地招走了17名省级高考状元和6名市级高考状元,其中,有3名文科状元是放弃了北大而选择香港大学。这反映了考生对国内高校的质疑,折射出当下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困境。而扭转和摆脱当前的困境,提升高等院校的科学研究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增强高等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全面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是关系到中国是否跻身人力资源强国的根本保证。而实现这一目标不仅需要我们从宏观、中观层面转变人才培养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也需要我们从微观层面改善高校的人际沟通环境,形成和谐融洽的校园文化生活氛围。本文正是从微观层面出发,基于师生沟通的分析视角,通过考察沟通式教育的内涵与特点,探索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机制与途径。
一、“沟通式教育”提出的现实背景
教师、学生是高校场域内的两大主体,一切教育活动都在两大主体的互动中发生,因此,师生关系是高等教育中最核心的人际关系。然而,近年来,从杨帆门事件到中国政法大学教师程春明被学生砍成重伤致死,再到中大博士称遭导师体罚虐待,师生关系恶化的新闻报道频见报端。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曾在2009 年9月8日召开的第四届全国师德论坛上指出师生关系紧张已经成为学校内较为普遍的现象。
当前高校师生关系缘何紧张?本文认为,高校师生关系的紧张归根结底是师生沟通关系的紧张,师生之间沟通渠道不畅、沟通机制不良是师生关系紧张的重要症结所在。具体而言,当前高校师生沟通呈现出六个方面的特点:第一,师生沟通以工具性沟通为主,情感性沟通相对缺乏;第二,师生沟通以课堂沟通为主,课外沟通相对缺乏;第三,师生沟通以指令性沟通为主,民主性沟通相对缺乏;第四,师生沟通的管理性功能突出,交流性、服务性功能相对缺乏;第五,师生沟通的阶段性特点突出,持久性、系统性相对缺乏;第六,师生沟通的被动性特点明显,自发性、内生性相对缺乏。
师生沟通呈现出的上述特点,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负面影响。
首先,它不利于和谐教学关系的形成。教学活动是在师生间的交往和沟通中完成的,教学效果的好坏也直接取决于师生沟通的效果。从目前来看,无论是某一课程体系的建立,还是某一门具体课程授课内容和授课方法的确定,反映的都是教学人员的意志,学生的意愿和需求在其中是被隐没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不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必然会导致学生厌恶和排斥课堂,因此,目前各高校学风问题突出,学生逃课、课堂不听课的现象可谓比比皆是。同时,由于师生缺乏沟通,尤其是缺乏深层的情感交流,使得师生之间缺少信息的交换和思想的碰撞,师不爱生,生不近师,师生之间缺少情感上的交集,教学活动变成了一个机械的、无感情的知识的传达与接收过程,自然会影响教学的实际效果。
其次,它不利于健康校园文化的形成。校园文化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所在,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构筑学生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良好的师生沟通能够孕育出严谨的教风、优良的学风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而不良的师生沟通将会导致师生群体缺乏对学校的归属感,导致涣散的教风、学风以及冷漠的人际关系。
再次,它不利于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环境的形成。育人工作是在师生沟通中展开的,然而不论是任课教师还是教学管理人员,都没有将与学生进行持续良好的沟通作为自己工作内容的一部分,学校也没有从制度层面将其作为考核教育工作者工作完成情况的指标。在这种情形下,教师缺少与学生沟通的内在驱动力和外在约束力,他们人为地将教书、管理、服务与育人割裂开来,他们不了解也不愿了解学生想什么,关心什么,想要得到什么,他们缺少帮助学生解决成长道路上出现的情感困惑、职业发展困惑和人际交往困惑的责任意识,他们的教书、管理和服务没有很好地承载和体现其对学生的教育功能。
二、沟通式教育的内涵与特点
要弄清什么是“沟通式教育”,必须要对“沟通”、“教育”两个概念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在社会学中,“沟通”是指人类个体或集合体之间信息处理与传递的过程。而本文则将“沟通”界定为“沟通双方或多方,为达致一定目的,在平等的前提下和特定的情境中所进行的语言或非语言的信息、思想和情感的交流活动”。可见,沟通不仅包括“信息”的处理与传递,也包括思想、情感的传递与融合。“教育”则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的活动。本文使用的是狭义层面上的教育概念。
因此,“沟通式教育”是指“在平等的前提下和特定的情境中,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持续的信息、思想和情感交流,使双方的思想观念得到提升,生存发展能力得到提高,知识文化得到延续,身心得以健康发展的活动。” 从某种意义上讲,“沟通式教育”是相对于“说教式教育”而言的。说教式教育是一种强制性的灌输,它不考虑接受方的意愿和偏好,在教育方式上它是生硬的,在教育内容上它是单中心的;而沟通式教育是一种温和的渗透,在教育方式上它是富有弹性的,在教育内容上它是复杂多元的。具体而言,沟通式教育应具备以下六个方面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