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论文 » 正文

高效生态课堂建构

2021-4-9 | 教育教学论文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传授课本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活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可见,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课堂已不再是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传道、授业、解惑的阵地。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课堂将被赋予新的含义,它将会变得更加平等、民主、和谐,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加充满趣味、开放、交流及成长与智慧的气息,即“生态课堂”。生态课堂强调“以生为本”,主张在课堂的生态场中,通过老师的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自由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在这一活动中,学生主要表现为主动探究知识,并不是被动地接受,能够主动思考、得出结论而不是照猫画虎、简单模仿、机械训练。因此,教师为学生打造一个充满趣味、得以充分交流、自由开放的生态课堂,不但能激发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精神。那么,作为中学语文一线教师,我们应该为学生打造怎样的生态课堂呢?

 

一、为学生打造充满趣味的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教学的艺术不仅是传播知识,还应该“激发”“调动”“激励”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并能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探究语文知识,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利用电教手段创设教学情境

 

利用电教手段播放歌曲,再现一些精彩的与课文有关的片段,创设教学情境,改变教师“一言堂”的死气沉沉的气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给学生造成强烈的感官刺激,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智力、非智力因素,激发他们的情感,并很快地把学生带入到文本中去。例如,在学习初中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这一写景名篇时,让学生借助电教媒体清晰地看到作品所描绘的茫茫雪景,再加上声情并茂的朗读,让学生从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器官来感知词中所描绘的银白世界的壮美,从而使学生体会北国的冬天并不枯槁也不凄凉,而是气势磅礴、气象雄浑、美丽动人。使学生从流动的画面和优美的语言中,体验作品所展示的奔腾壮观的美。同时也让学生感悟到作者洋溢着的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令人心气豪爽,精神振奋。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震撼着每个学生的心灵,从而激发了他们热爱祖国山河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也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利用歌曲创设教学情境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适时、适度、适量地插入歌曲,既能缓解紧张的学习气氛,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朱自清的《背影》时,我在课堂教学的结尾再次让学生听崔京浩的歌曲《父亲》,然后又加了一段深情的述说来激发学生叙述真情:父爱如山,母爱如水,让我们一生依靠,永生难忘。一个人如果不懂得享受爱,他的情感就是苍白的;一个人如果不懂得回报爱,他的良知就是自私的。父母对子女的爱很平常,也很平淡。一个眼神,一句叮咛,一个微笑,一个苹果……请你们说出父母令你感动的点点滴滴,用饱含深情的语言表达出来,让我们都来分享你的亲情,你的幸福。同时也让我们懂得感恩亲情,珍惜亲情吧!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情绪,调动了大家参与的积极性。

 

二、为学生打造“交流的课堂”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认真聆听,谈不上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交流。因此,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从而实现“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文本对话”。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上建立平等、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对学生的态度要和蔼,对学生的发言要肯定,对学生不同的观点要给予尊重。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朱自清的《背影》时,我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了几个问题让学生展开交流,通过课堂交流,发现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思维,都有发展的潜力。因此我们要理解他们的不足,要采取表扬、鼓励的方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要作为一个听众或朋友来聆听学生的见解和观点,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堂上敢于展示自我,乐于展示自我。

 

三、为学生打造“开放的课堂”

 

1.创设情境,让学生展示自我

 

“语文教学不仅是老师给学生传授知识,更多的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探究、感悟”,给学生打造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让他们尽情地展示。我们要把课堂看做是学生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们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是我们教师能否给学生足够大的平台。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孔乙己》时,我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文章所表现的主题,并让学生根据想象给文章加一个结尾,可以用多种形式表现。结果有的小组根据原文进行续写,有的小组表演小品,有的小组利用访谈形式等等,都表演得惟妙惟肖,展现得淋漓尽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注重实践,让学生感悟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那么教师就是要利用好例子———教材,在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之后,接下来就是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实践———感悟语言,进行读、说、写的练习。只有实践,学生的能力才能够不断地巩固和提高。因此,教师应多搜集一些课外阅读资料推荐给学生去阅读。如,学习了《出师表》以后向学生推荐阅读《三国演义》,学习了鲁迅的《故乡》后引导学生去读《藤野先生》,并让学生写读后感进行课堂交流,组织讲故事比赛等,从而使学生增加阅读量,提高他们听、说、读、写的能力。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学生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让其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通过“说“”读”和“写”把感情表达出来,使课堂在这情感的碰撞中进入高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