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论文 » 正文

多媒体教学情境的多样性

2021-4-9 | 教育教学论文

 

随着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深入,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进入课堂,笔者所在学校在借鉴相应经验的同时,着力打造自己的互动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其特点是以人为本,关注师生发展,唤醒学生的生命价值,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探究。为了教好历史课,笔者将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互动生态课堂教学模式融入到初中历史教学中,给枯燥的历史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一、利用多媒体的多种形式导入新课,抓住学生心理,激发学生探究新课的欲望

 

面对知识和阅历都不丰富的初中学生,笔者根据每节课的特点,利用多媒体采取不同形式的导入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乐学的心理需求,进入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认识活动中。例如,在学习“难忘九一八”一课时,笔者选择著名的抗日流亡歌曲《松花江上》作为这节课的开始,其凄凉悲愤的歌声很快就把学生的思绪从鸟语花香的校园拉到硝烟纷飞的战场,迅速地进入那特定的历史环境里,开始了对那段国破家亡的历史的体验。又如,在学习“鸦片战争”一课时,笔者选择大型历史资料片《世纪中国》中关于“鸦片的危害”一段视频作为教学内容导入新课。在播放过程中,笔者和学生一起回溯鸦片为什么会进入中国,以及由此给中国社会带来的震撼,使学生对该节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又如,在学习“文艺复兴运动”一课时,笔者先向学生出示达•芬奇的名画《最后的晚餐》的图片,并进行故事描述。接着指出,这幅油画歌颂了殉道精神和对叛徒行为的鞭挞,从而表现出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是人文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

 

二、利用多媒体增大课堂容量,训练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材中的某些内容比较抽象或复杂,年代久远或地域空间概念强,学生对这些内容感到陌生,教师也难以用语言表述清楚。而多媒体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以强化感知,或帮助其建立起地域空间想像能力,解决了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例如,在教学“郑和下西洋的历史作用与历史局限”一课时,笔者准备了大量郑和船队的图片、文字资料和西方航海情况等资料,通过对比分析,学生能够认识到郑和下西洋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又如,“第三次科技革命”一课的重点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难点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由于这些问题都很抽象,如果单凭教师的讲解,学生理解起来就很困难。为此,笔者利用多媒体补充各种史料,学生借此归纳总结出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难点,则复杂的理论性知识在学生面前实现了简单化。又如,在评价秦始皇、拿破仑等历史人物时,教师借助多媒体启发学生的思维,既化解了学生的误解,又引导学生探究内在的本质问题。同时,多媒体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探疑解惑模式,让学生在思考和答疑解难的过程中多角度、全方位地认识和理解历史,从而解决了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

 

三、利用网络媒体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互动生态课堂的教学理念是,课堂是师生生命共同成长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求知、进取、成功的过程,是不断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师生间不断质疑、不断探索和创造的过程。多媒体及网络进入课堂,使历史教学中诸多课外探究成为可能。例如,九年级下册活动课一是为老照片配文———图说法西斯暴行。学生通过网络搜集老照片、相册、专题报道,并配好解说词,以更好地感悟法西斯的暴行,取得了较好效果。又如,同册教材的活动课三是致巴以人民的一封信。笔者让学生课后搜集巴以冲突、巴勒斯坦地区的历史、地理资料,并结合当今世界发展潮流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将历史与时政结合的方式,既开阔了学生思路,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如在学完第三次科技革命后,笔者让学生结合网络资料撰写历史小论文《科学技术与未来》,畅想未来的科技发明及对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并不急于给学生一个“标准和惟一的”答案,而是尊重学生的个性与想法,鼓励学生通过网络搜集资料,用具体实例支持自己的观点。

 

总之,在每节课的教学设计时,笔者把握以下三项原则:一是以探究问题为目的,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为形式。二是以史料运用为条件,以教师引导为助力。三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努力实现学科整合。笔者认为,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凸显了教学情境的多样性,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教学方式的灵活性,创设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生态课堂空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