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论文 » 正文

朝鲜族中小学双语教学模式革新

2021-4-9 | 教育教学论文

 

牡丹江市是黑龙江省朝鲜族人口第二多的地级市,现有朝鲜族人口12.6万人,朝鲜族中小学15所,其中小学9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完全中学4所,12年一贯制学校1所。在校生4546人,其中小学2042人、中学2504人;朝鲜族学生4346人,汉族及其他民族学生144人,外国学生56人。幼儿园14所,其中独立幼儿园3所,纳入小学管理的幼儿园11所。在园儿童784人,其中朝鲜族儿童706人,汉族及其他民族儿童78人。教职工765人,幼儿园52人、小学288人、中学425人;朝鲜族教师647人,汉族及其他民族教师66人。除牡丹江朝中123名纯汉语授课班学生之外,对其他在校生全部实施“朝汉双语”教学。自20世纪90年代中韩建交以来,大批韩国企业涌入中国,大批朝鲜族居民出国或到南方务工,随之带来大批农村朝鲜族群众迁居城市,加快了朝鲜族的城市化进程。

 

大批农村朝鲜族中小学逐渐萎缩,甚至撤并,目前全市只有5所农村小学、1所农村中学,三分之二的朝鲜族中小学集中在县镇以上城市,90%学生集中在县镇以上学校。随着大批朝鲜族进城定居,他们的居住和日常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以及受到广播、电视、网络等汉语媒体的影响,绝大多数家庭的双语文化生态发生了质的变化,部分家庭特别是年轻父母的家庭语言交流多以汉语为主,朝鲜语为辅;原城市朝鲜族家庭则以汉语为主,不用朝鲜语交流,缺少双语环境,造成多数朝鲜族适龄儿童不会讲本民族语言;并且当时城市还缺少朝鲜族幼儿园,只有海林市有1所朝鲜族公办幼儿园。这些导致大批朝鲜族适龄儿童流向汉族学校就读,城市朝鲜族中小学生源开始下降。据调查,当时有多数朝鲜族高中毕业生升入大学后很难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习,汉语关很难过,四年平均成绩很难入闱大型国有企业和其他外资人才供需交流会。针对以上变化和情况,从1997年牡丹江市开始了“朝汉双语”教学模式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朝汉“双语”教学现状

 

(一)“朝汉双语”教学模式改革

 

自1997年开始,牡丹江市根据各学段的教育教学目标、任务和特点以及生源双语状况,分学段实施了不同的“朝汉双语”教学模式。具体如下:

 

1.对学前班和小学一年级学生实施两种“双语”教学模式。即针对农村或市区学校的农村生源实施“朝鲜语为主加授汉语”的模式;对市区生源实施“汉语为主加授朝鲜语”的模式,并逐步向“朝鲜语为主加授汉语”的教学模式过渡,以适应小学加强民族语言教学的主旨。

 

2.小学二年级以后整个小学阶段采取“朝鲜语为主加授汉语”的教学模式,其主要原因是小学阶段距离学生毕业、接触社会和就业遥远,以加强民族语言教学为主,汉语教学为辅,除汉语学科,其他学科均用朝鲜语授课,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均采用朝鲜语,积极营造朝鲜语言环境,帮助学生夯实民族语言基础。

 

3.初中阶段采取“朝汉双语兼固”的教学模式。在进一步加强朝汉双语学科教学的同时,把其他学科分成两大类,分别用朝鲜语或汉语授课,即政治、历史、地理用朝鲜语授课,物理、化学、生物用汉语授课,进一步巩固了朝汉双语学科的教学成果。学校教育教学活动采用朝汉双语,积极营造双语交流的环境。

 

4.高中阶段采取“汉语授课加授朝鲜语”的教学模式。高中阶段距离社会和学生就业最近,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汉语交流和表达能力,除朝鲜语课外,其他学科全部用汉语授课。多年的实践证明,高中阶段采用这种“双语”教学模式,有助于全面提高朝鲜族高中毕业生的汉语水平。

 

(二)加强朝鲜族幼儿教育,为“双语”教学营造环境

 

2002年前,牡丹江市只有1所朝鲜族公办幼儿园,若干个民办朝鲜族幼儿园,在园朝鲜族幼儿人数不超过150人,公办幼儿教师不超过10人。2000年为了扭转城市朝鲜族适龄儿童因不懂本民族语言大批流入汉族学校的现象,市有关部门几经深入朝鲜族社区和朝鲜族中小学调研,发现多数朝鲜族小学生源萎缩、教学用房闲置、师资剩余,便提出依托朝鲜族小学创办朝鲜族幼儿园的建议和要求。经过两年的运作,2002年首先在宁安市朝鲜族小学创办了第一所依托小学创办的朝鲜族幼儿园。2003年后,牡丹江市、海林市、穆棱市、东宁县、林口县等相继在朝小创办了朝鲜族幼儿,形成了将幼儿园纳入小学管理的新的办园体制。目前,牡丹江市有14所朝鲜族幼儿园,其中独立幼儿园3所,纳入小学管理的幼儿园11所,在园儿童784人,切实扭转了大批朝鲜族适龄儿童流入汉族学校的现象,为城市朝鲜族适龄儿童接受本民族语言文字教育创设了良好的“双语”环境。

 

(三)努力实施生源多元化,为“朝汉双语”教学开拓新的需求点

 

1997年的社区调查发现,个别汉族家长看到朝鲜族毕业生到外资企业就业优势就提出了送子女接受朝鲜族教育的需求。1998年市教育局不失时机地在牡丹江朝鲜族中学高中部创办了汉族班,开始录取市区12名汉族初中毕业生,期间转走4名,剩余8名学生2001年高中毕业时全部升专科以上院校。由于他们具备了简单的朝鲜语会话和文字交流能力,大学毕业后均得到良好的就业。2002年市区朝鲜族小学创办幼儿园以来,有部分汉族学生流入朝鲜族中小学,目前全市有144名汉族及其他民族学生在朝鲜族中小学就读。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长、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上掀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2010年牡丹江朝中、朝小创办了国际部,目前全市有56名外国学生就读,实现了朝鲜族学校生源多元化,为“双语”教学开拓了新的需求点。

 

(四)以“双语”教学为依托,积极营造“双文化”生态环境

 

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后,牡丹江市朝鲜族中小学以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为契机,以“双语”教学为依托,开发了《中国朝鲜民族历史》、《朝鲜民族礼仪教育》、《朝鲜民族艺术欣赏》、《朝鲜族民族体育》、《唐宋古诗词欣赏》、《中国古代散文欣赏》等校本课程,用以传播“朝汉双文化”。同时,通过艺术节、体育节等活动积极营造“朝汉双文化”氛围,让各民族学生和外国学生感受到多元文化差异和影响,为其成为多元文化人和创新型思维创设了成长环境。

Top
站长统计

多对一·精细化服务

请填写信息,出书/专利/国内外/中英文/全学科期刊推荐与发表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