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生态保护论文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西藏的生态资源面临着诸多的问题,能否正确处理生态资源保护与经济持续增长之间的关系与矛盾,已经成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一个根本问题。在当今西藏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针对不同的环境资源和现行的生产、生活方式,正确处理和协调“生态保护-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西藏生态保护与补偿的背景及现实意义
(一)现实背景:脆弱的生态环境
西藏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加之落后的生产方式使得生态环境极度脆弱和环境资源极为有限,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自然资源在逐渐耗竭。其原因是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经营活动所致,特别是过度放牧、不合理开采和对有限的生态资源利用不当等行为,加速了自然资源的耗竭进程,使本来很脆弱的生态资源再生能力在逐渐降低;第二,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由于技术落后,土地耕作仍然是粗放型经营,重用轻养,单位土地投入产出率很低,甚至部分地区已造成土壤肥力逐年下降,土地的可持续生产和再生能力下降;第三,生态资源系统破坏严重。主要是因盲目追求当前经济利益而过度放牧和乱砍乱伐造成了水土流失、草场退化、土壤荒漠化等,使得生态系统严重恶化,使本来很有限的生态资源的再生力和承载能力降低;第四,生态资源受限。西藏地处高海拔地带,常年气候寒冷,不适宜植被和农作物生长,生态资源非常有限。
(二)理论背景:人类发展观念转变
纵观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人与自然的关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改变,人类历史大体经历了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四个阶段,在每一个阶段,由于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不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方式也就不同。目前,环境与发展关系得到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人类逐渐认识到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办事,不然就要受到自然的惩罚。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应该运用各种科学技术和其它手段控制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辅之以科学有效的补偿手段以促进人类生产经营活动与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并进,实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三)政策背景:生态建设与民生工程并进
2006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10年1月,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议上提出:“更加注重保护高原生态环境,全面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同时,农牧民增收和民生工程建设也是一项重要议题。由此可见,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经济持续增长已被提高到战略高度予以重视,积极探索和构建一种新的生态补偿体系,以促进西藏生态资源保护与经济持续增长势在必行。
(四)战略背景:西藏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对于西藏而言,生态安全不仅会涉及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而且也关系到能否改善投资与发展环境,缩小与内地的差距,更关系到西藏经济的繁荣昌盛与各项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这对于巩固和维护祖国边疆的安全与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要正确认识和处理西藏生态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问题,切实将其作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来做。
(五)现实意义:西藏生态保护与补偿的现实意义
一是能够确立新的生态保护与补偿机制,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目前政府补偿在生态补偿中占据主体和主导地位且具有不合理性。因此,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因素,建立一个科学、合理并实行多元化、宽领域、全方位的生态补偿体系与运行机制,这不仅能够扩大生态补偿资金的来源渠道,而且还能发挥生态补偿资金的最大效益,对于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二是有助于建立长效生态补偿机制,推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生态环境恶化的结果同时也加剧了城乡和地区之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与不协调,严重影响到社会福利在不同群体之间的合理、公平分配。因此,通过构建长效、科学、合理的生态保护与补偿体系,对于推进西藏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生态保护与补偿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一)生态资本理论
生态资本理论认为,生态系统提供的生态产品、服务应被视为一种资源或是一种基本的生产要素,且具有生态效益价值,即这种生态产品、服务的生态效益价值就是生态资本的成本。它为计算防风治沙生态补偿标准和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外部性理论
外部性理论指某种经济活动就与其活动无关的第三方所带来的影响而言,有正的外部性影响(外部经济)和负的外部性影响(外部不经济)。对于正的外部性影响(外部经济)可以通过政府干预的手段来矫正,而对于负的外部性影响(外部不经济)应处以罚款,使其外部性效应内部化,以达到对生态环境的维护与恢复等目的。
(三)资源产品定价理论
资源产品定价理论指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产品的价格应等于它的边际成本。因此,资源产品价格在理论上应等于生产者为资源产品生产所付出的成本。若资源产品价格高于其所付出的成本就会刺激资源的过度使用,若低于其所付出的成本就会抑制该种资源的合理利用。
(四)机会成本理论
机会成本的产生基于资源的稀缺性和其用途的可选择性,指当资源用于某种用途时所必须放弃的其他用途中的最高收益。一般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生态资源地必须放弃一些对当地资源的开采、利用及发展机会,即在机会上丧失了这部分经济利益的流入,而换回的是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