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农业
我国是一个草原大国,拥有各类天然草原近4亿hm2,约占国土面积的41.7%。我国天然草原主要集中分布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西部12省区市,有天然草原面积约3.3亿hm2,占全国草原面积的84.4%。《2008年全国草原监测报告》显示,全国266个牧区、半农半牧区县(旗)可利用草原2.46亿hm2,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61.5%,牲畜超载率大于20%的有176个县(旗)。我国的牧区、半农半牧区实际上主要是西部牧区、半农半牧区。西部牧区不仅是国家生态建设的重点区域,而且是全国和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西部地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3517.73元,是东部地区的53.3%,是全国平均水平的73.89%。草原面积占全国65%的西藏、新疆、内蒙古、青海4大牧区,2008年农牧民人均收入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75.6%。广大少数民族地区所涉及的“牧业、牧区、牧民”问题实际上就是我国“三农”问题在许多西部民族地区的具体体现[1]。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等原因,我国西部少数民族牧区、半农半牧区县(旗)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均落后于其他地区,所以牧区的发展不仅是“十二五”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重点和难点之所在。我国广大牧(包括半农半牧)区与少数民族地区、牧民与贫困的多重耦合,使得“牧业、牧区、牧民”成为困扰我国广大西部少数民族牧区的“三牧”问题。笔者以典型西部少数民族牧区———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族自治旗为例,深入分析了影响牧民增收的制约因素,结合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牧民增收的对策和建议。
1鄂温克族自治旗概况
鄂温克族自治旗成立于1958年,是我国3个少数民族自治旗之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大兴安岭西麓,呼伦贝尔大草原东南部,是以鄂温克族为主体,蒙古族、达斡尔族等24个民族组成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2008年末,全旗49971户,总人口144409人,由24个民族组成,辖4镇1乡2个苏木,共44个嘎查、15个社区。土地总面积19111km2,可利用草场面积11803.3km2,占全旗总面积的62.5%。其中牧业人口为2.25万,牧业户数为5495户,少数民族人口57978人,占全旗总人口的40.15%。鄂温克旗是我国典型的少数民族地区,也是西部典型的牧区。2009年,鄂温克旗全年生产总值完成53.7亿元,同比增长24.4%。财政收入完成17亿元,同比增长23.9%;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3.2亿元,同比增长38.5%。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2143元和7883元,同比分别增长13.2%和11.8%。2009年,牧业年度牲畜头数控制在79万头(只),良种改良比例达到96%。鲜奶产量达到20.7万t,肉产1.5万t,全年打贮草2.6亿kg,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1333.33hm2。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2009年销售收入2.25亿元,增加值完成4289万元。全旗草原流转面积达到5780hm2;各类已注册并运营的经济组织、协会发展到84个。根据鄂温克旗相关部门2009年的调查摸底情况,全旗有牧业户5495户,牧业人口22483人,劳动力9314人。牲畜头数44.9万头(只),占有草场面积38.33万hm2,全旗44个行政嘎查中,通电嘎查达到39个,仍有11.4%的嘎查没有实现基本通电;通路嘎查达到43个,仍有1个嘎查未通公路;通电话嘎查达到29个,覆盖率不到66%;通广播电视嘎查达到41个,还有3个嘎查没有通广播电视;有卫生室(包括乡镇卫生院)的嘎查有26个,卫生室的覆盖率不到60%;通自来水的嘎查仅有14个,覆盖率不到32%。牧区人口大多数的住房均为20世纪80年代建的土坯房和部分砖混平房,现已达到或接近危房,目前仍有3850户牧民无房或住危房,其中无房户422户,居住土坯房的1329户,全旗人均纯收入不足1800元的贫困户有1765户、6180人,其中绝对贫困户有546户、1771人。少数民族贫困户占总贫困户的97%以上。以团结嘎查为例,团结嘎查是纯牧业嘎查,2009年在现有196个牧户中,有156户都是贫困牧户,贫困户占嘎查户数的近80%。近年来,经过各方努力,鄂温克旗落实各类扶贫资金共计1930万元,扶持贫困户达1380户、贫困人口4800人,培训牧民3500人次,解决了4061人的温饱问题,贫困户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劳动力素质有了提高,牧区贫困面貌得到新的改变。
2鄂温克旗牧民增收的制约因素分析
2.1牧区草原畜牧业增收受生态限制
草原畜牧业是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在牧区一般占到牧民收入的75%以上。但草原生态保护的首要措施是尽快改变家畜超载过牧的现状,实行退牧还草,推行禁牧休牧、草畜平衡等草原合理利用制度,这就要限制草原上放牧家畜的数量,并增加家畜替代饲草料与管理成本,从而在客观上将直接影响牧民的牧业收入和效益。牧民采挖和销售草原野生植物的收入减少。近年来,为防止草原植被的破坏,国家加大了对甘草、麻黄草、虫草、苁蓉、发菜等草原野生植物的管理力度,实行了限采或禁采等措施,据估计,全国牧民每年因此而减少的收入在数亿元。从草原资源保护的角度看,这种管理措施无疑还会进一步加强。
2.2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畜牧业发展依然缓慢
表现为综合生产能力低下,就业出路受限,牧民增收困难;牧区生产条件落后,设施配套跟不上畜牧业发展的要求。鄂温克旗公路通车总里程397.0km,截至2008年底公路总里程已达918.7km,其中国省道207.7km,县道60km,乡道361km,村道249km,专道41km。县乡公路占总里程的45.8%,已有一定的规模,但由于公路养护管理上存在资金短缺、技术力量薄弱、设备落后等情况,致使县乡路网普遍存在路面破损、路基沉陷等病害,整个路网的路面完好率仅为45%,这种状况影响了整个路网的服务水平。
2.3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总体水平不高
牧民合作社发展不平衡,规模相对较小,带动能力弱,合作层次低,规范程度不高,发展缺乏后劲。截至2009年,鄂温克旗已注册并运营的经济合作组织已发展到19个,其中,专业合作社11个,协会8个,拥有社员1149户,形成了固定资产1800万元的发展规模。龙头企业规模较小,带动能力不强,特别是有特色优势、有竞争能力和辐射带动力强的更少,生产加工能力弱,产品附加值低,名牌产品少,牧民持续增收乏力。对于鄂温克旗牧民,最为关心的、也是最为困惑的是奶价问题,留下阴影的是“三鹿事件”,事件发生后,奶价低迷,牧民形容“奶价还不如矿泉水价格高”,对收入影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