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城市生态论文
随着世界各国生态旅游的兴起,环境审计开始被人们所重视。但环境审计在生态旅游管理实践中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还很少有人去探讨,特别是人们对生态旅游中的环境审计的概念、意义、特点和种类的认识尚比较模糊,实践中也还存在许多空白。本文从生态旅游角度出发,结合审计学基本理论,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环境审计的概念:从生态旅游含义中形成
当前,衡量生态旅游规模的困难之一源于准确界定生态旅游的含义很难,到目前为止生态旅游尚无明确定义,存在术语使用上的多样性,比如可持续旅游、多样化旅游、游猎旅游、绿色旅游、自然旅游、循环式旅游等等。一种较为流行的观点是,生态旅游是一种在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以自然区域为对象,以享受大自然和了解、研究自然景观、野生生物及相关文化特征和人文资源为宗旨,并使当地居民和旅游企业在经济上受益为基本原则的特殊形式的旅游行为。由此看,生态旅游强调的是“生态”与“旅游”的有机结合,着力解决的是传统旅游无法解决的旅游区和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生态环境、社会文化、经济效益等衰退问题,实质就是追求这三者之间的平衡协调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旅游是一种可持续旅游发展模式。从生态旅游含义看,应用于生态旅游中的环境审计应具有其特殊的概念,即这类环境审计在符合环境审计一般概念的前提下,还应具有行业或产业性特征。由此笔者认为,应用于生态旅游中的环境审计,应该是以生态学、环境审计学和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为指导,由特定的审计主体依据一定的生态保护法律法规、政策和环境评价标准以及审计准则,独立地监测和评价生态旅游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影响程度,以确定其是否实现并促使其实现生态旅游目标的一种审计活动。生态旅游目标,决定着环境审计目标的确立。从一般意义上讲,环境审计目标包括审计企业与环境有关的经济活动和经济事项是否具有公允性、合规性和绩效性,其中绩效目标最为关键。从生态旅游概念出发,环境审计绩效目标显然就包括监测和评价生态旅游是否实现了旅游者高质量的旅游体验和需求、是否实现了生态保护和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及企业、社区、当地群众等利益相关方多赢的经济发展目标。
概念中提到的“审计主体”,即为环境审计的实施者。从我国“三位一体”的审计组织体系来看,环境审计的实施者可以是公共部门审计组织,包括基于公共利益和政府监管角度的审计机关,以及基于部门利益和行业监管角度的旅游行政管理当局的部门审计。不过,从根本上讲,生态旅游有序发展和有效管理的关键还在于企业自身,所以企业内部审计组织应承担环境审计的主要工作。需要强调的是,环境问题是一个横跨多学科的实践问题和庞大的系统工程,企业现有的内部审计组织可能无法独立完成这一任务,为此在组织安排上可考虑仍然由常规的内部审计人员组成环境审计小组,并对原有审计人员进行适当的培训,必要时聘请相关学科的专家辅助审计;或是考虑在内部审计组织中设立专门的环境审计小组,由各方面的专家组成,包括审计师、工程师、经济学家、环境学家等;或是考虑委托专门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的机构或专业性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目前这种情况多为对企业公布的环境事项进行的第三方鉴定。概念中提到的“独立性”,即为环境审计的主要特征。其实,环境审计从技术层面上看并不是一项多么神秘和深奥的工作,一些旅游管理部门、环境保护部门、环境影响评价机构都可从不同层面上从事这项工作。之所以从审计层面上开展这项工作,主要是审计具有制度上和地位上的独立性,即没有具体参与生态旅游规划、环评、审批、建设、管理等活动,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从而有利于保证评价结论的公平、公正和公允,这是审计(包括环境审计)区别于其他管理和评价工作的关键所在。由于审计主体和目标的具体差异,环境审计既可以是一种贯穿于整个生态旅游管理过程并服务于生态旅游可持续旅游发展的一种管理机制或工作安排,也可以是专门针对某一生态旅游活动或产品实施的一次审计行为,或是委托专业性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环境报告实施的一项第三方外部鉴定。
二、环境审计的意义:从生态旅游可持续性发展中总结
作为一个依靠自然秉赋和社会遗赠的产业,旅游业的发展是建立在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基础之上的。为了使旅游产业真正实现可持续性发展,许多国家都把生态旅游放置到旅游发展的最前端,成为世界旅游发展的趋势。同样,生态旅游在我国近些年来也是异军突起,已被视为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必然形式。但总体上看,目前我国的生态旅游基本上还停留在初级阶段,从生态平衡角度看,暴露出来的问题还不少。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态旅游区的环境受到污染。许多旅游区的旅游活动和设施产生或排放了大量的噪声、垃圾、废气、废水、废物等,致使区域性大气、土壤、水体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据我国人与生物圈委员会的调查资料显示,在已开展生态旅游的自然保护区中,44%的存在垃圾公害,12%的出现水污染,11%的有噪音污染,3%的有空气污染。二是生态旅游区的景观被迫改变。旅游区的生态景观因其天然性、脆弱性、敏感性,需要精心的维护,但一些生态旅游景点为单纯追求经济利益而不考虑环境容量,肆意挖掘旅游资源,改变原有生物景观,破坏原始地质地貌,使得生态环境受到较大破坏。三是生态旅游区的动物面临威胁。生态旅游中一些旅游者的无序和失范行为不仅侵犯了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干扰了野生动物的生命进程,而且人与动物的近距离接触,还会将某些疾病传播给野生动物。
这些问题说明,一些生态旅游开发和经营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存在较为严重的短期行为,并缺乏对生态旅游有效的管理。生态旅游的开发多选在原始性好、地方色彩浓、经济贫困落后的地区,为了尽量满足旅游者个性化偏好,最大限度地接待和容纳游客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一些企业不顾条件限制随意开发或强化开发力度,由此带来旅游设施和旅游项目过多过滥、旅游者蜂拥而至的局面,恶化了旅游区动植物的生存环境条件。另外,缺乏生态保护意识的旅游者的增多无疑也是对生态旅游区环境的威胁。因为一个旅游者就是一个污染源,旅游者的增多特别是那些缺乏生态保护意识的旅游者越多,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和污染的可能性就越大。为此,加强对生态旅游的“可持续管理”,避免过度旅游开发和不当旅游行为对环境的影响,促进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就显得越来越迫切。其中,“可持续管理”不仅只是制定和落实一些建议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采取适当的行为这类守则或指南,还要通过强化和优化生态旅游管理以及旅游政策与环境之间的协调性以促进生态保护。于是,作为动态地监测和评价实际与潜在环境影响因素,促进生态旅游良性循环发展的环境审计便被人们所关注。在一些发达国家,环境审计已被看作是保障生态旅游和环境“可持续管理”机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管理层可据此来决定企业的环境管理系统是否足以保证遵守相关法规和环境政策,并且在评价和处理环境绩效以及生态问题过程中,环境审计已被看作是一个重要的监督与反馈机制。就企业层面而言,实施环境审计的意义表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