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教育相关 » 正文

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公共修辞模式构建初探

2021-4-9 | 教育相关

摘  要:面对大学生网络舆情主体的特殊性、客体的复杂性等特点,对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引导不能只关注于限制与监管,而应该变堵为疏。本文借鉴了亚里士多德“修辞术”的理论观点,针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特征以及网络舆情形成发展过程提出了引导的公共修辞模式,为有效理性引导大学生网络舆情提供了新的探索,即具有可行性,又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公共修辞;模式
    网络舆情如同迅猛发展的互联网一样呈现出两面性,大学生的心理、经验等限制,加上转型期社会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和偶发性因素,社会各层面应认真对待大学生网络舆情可能引发的后果,采取相应措施,对网络舆情加强引导和监控。基于大学生的特殊性,对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引导不能只关注于限制与监管,与大学生们对立起来,而是应该变堵为疏,说服就是最为有效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形式,而亚里士多德的《修辞术》中的修辞理论就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这也正是提出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公共修辞模式的重要来源。网络舆情如同迅猛发展的互联网一样呈现出两面性,大学生的心理、经验等限制,加上转型期社会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和偶发性因素,社会各层面应认真对待大学生网络舆情可能引发的后果,采取相应措施,对网络舆情加强引导和监控。基于大学生的特殊性,对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引导不能只关注于限制与监管,与大学生们对立起来,而是应该变堵为疏,说服就是最为有效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形式,而亚里士多德的《修辞术》中的修辞理论就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这也正是提出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公共修辞模式的重要来源。
    在《修辞术》中亚里士多德总结了演说者想要说服听众的三个关键要素,即三种说服论证:一是借助演说者的品格,即信誉证明;二是使听者处于某种心境,即情感证明;三是借助证明或表面论证本身,即逻辑证明。亚里士多德对说服的经典性总结对网络舆情的引导也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基于此权威理论提出的网络公共修辞模式无论从修辞主体、修辞方法还是修辞内容上,都更加符合大学生的特点,有利于大学生自主接受,促进网络舆情自觉向积极方向发展或遏制不良舆情的进一步扩散,达到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良好效果,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一、注重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公共修辞主体,充分发挥舆情领袖的作用,实施信誉证明
    亚里士多德在《修辞术》中提到的第一种说服听众的关键要素便是演说者的品格,即信誉证明。此种说服论证方式重视的是演说者的品格对听众的影响,亚里士多德认为演说者的品格具有最重要的说服力量。“依靠演说者品格的演说,是指这样的演说能使听者觉得可信。因为在所有事情上我们都更多和更愿意信赖好人,在那些不精确和有疑义的地方也毫无保留地相信”[1]。亚里士多德更进一步阐述了演说者使人信服所要依靠的三大素质,他认为这三种素质无需证明就能使大家信服,那就是明智、德性与善意。所谓“明智”指的是演说者对所谈话题的判断能力,“品德”指的是演说者的道德品质,而“善意”则是指演说者对听众的态度。
    大学生这一群体无疑是大学生网络舆情的主体,但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公共修辞主体却并不这么单一,可以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社会人士,更可以是大学生自身,从修辞主体入手,是加强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重点。结合亚里士多德的《修辞术》中的相关论点,发挥网络舆情领袖作用,主动将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主体培养成网络舆情领袖,把握话语权,利用网络舆情领袖影响和感染大学生网络舆情的主体,可以引导舆情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达到良好的引导目的。
    1.主动培养大学生网络舆情领袖,掌控话语权
    网络媒体在迅猛发展的同时,各种载体的力量对比也在发生着一定的变化。微博客发展迅速,改变了网络舆论载体格局,在此同时,网络社群的发展也很迅猛,中国的网络社群,以QQ群和SNS社交网站为主要形式。[2]据初步调查显示,这也正是大学生利用各种网络载体的趋势。因此,不仅要根据不同载体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将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公共修辞主体培养成舆情领袖,而且要根据不断变化的载体格局培养所需的舆情领袖。
    虽然网络的不断发展伴生出各种载体力量的不断变化,但大学生的主要网络载体仍然集中在微博客、网络社群以及论坛、博客三个方面。针对微博客、论坛、博客具有匿名性,每个ID对应着的真人并不明确,因此这样的交流会更为自由开放,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让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公共修辞主体主动介入高校网络舆情,并通过讨论、当任版主等增强自己的凝聚力和感召力,积极参与构建热点话题,引入正确思想,成为网络舆情领袖,发表积极言论的同时注重引发学生中理性声音的力量,而尽可能地规避偏激的观点。这就要求修辞主体思想理论水平比较高,价值观积极正确,网络技术能力强,方便接触多资源,了解大学生学生生活特性并且在网络讨论方面有一定的能力与技巧等,这些特征也正是亚里士多德所提到的演说者所需的品格的诸多方面,而高校老师、学生工作者,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较为符合,因此,让这些人成为修辞主体,主动介入,积极成为网络舆情领袖,把握话语权,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而针对网络社群,与开放式的网络舆情载体不同,它是由部分具有相关性的网民构建的相对封闭的交流空间,具备一定的保密性和真实性,因此,也比较容易实现实名制,大学生所关注的网络社群在这方面的特性更为明显,共性强,认识程度高,QQ群、SNS社交网站、人人网等都相互知道对应的个体身份。而高校老师、学生工作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由实体延伸到虚拟网络,本身就带有人格权威性,只要主动加入就能顺利成为网络舆情领袖,引导网络舆情向积极、正面、理性的方向发展,因此,针对网络社群载体,应培养更多的高校老师、学生工作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等成为舆情领袖。
    分析可得,要注重不同网络载体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把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公共修辞主体培养为舆情领袖,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此外,也要时刻注意网络载体力量的变化,了解大学生普遍关注的载体形式,根据大学生的需求进行调整,与时俱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