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教育相关 » 正文

新课程改革 合作学习的思考

2021-4-9 | 教育相关

摘  要:新课程改革即改变教与学的观念,还课堂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快乐中主动学习,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实施方式,合理有效的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保证。
关键词:课程改革;合作学习;课堂;思考
    以更新观念、转变方式、重建制度,即更新教与学的观念;转变教与学的方式;重建学校管理与教育评价制度为主要任务的新课程改革,在我国已实施多年,其改革思想已深入广大一线教师的观念,深刻意识到其实施的重要性、必要性与紧迫性。教育观念的改变会影响人的一生,不仅能改变教师的命运,并且影响到该教师所教学生的一生。新课改就是从原来的“教”完一堂课、一门课到现在的“学”完一堂课一门课,仅仅一字之差,却体现了不同的教育思想和观念。课改的根本目标即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如今普遍的实施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充分的体现了课改思想,并得到广泛的认同和推广。它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改变了以往那种忽视学生个性发展和认知规律以教师灌输知识、讲解知识的旧的课堂形式,为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提供了更好的条件[1]。以下是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素质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及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师素质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条件。教师应从强化职业道德、更新教育理念、扩展知识结构、强化能力结构及继续学习提高身心素质五个方面进行提高。国家应促进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的教师培训体系,使教师的素质有一个根本性的提高,使其能适应时代的发 展和课程改革的需要,为提高化学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奠定基础[2]。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学校人际关系的主体部分,具有一般人际关系的普遍性表现形式,包括:基本不接受型:这种人际关系一般表现为有厌烦心理,不喜欢、不尊重和不愿意合作;表层接受型:一般表现为表面接受,表面合作,实质叛逆;接受合作型:一般表现为思想基础稳固,情感相对稳定,能够互谅互让正常合作,但情感不深厚;尊拜合作型,表现为了解透彻,相互喜欢,情感浓郁,相互激励。显然我们在教学中应努力追求第三和第四类型,这样才能更好的激活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增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实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总目标。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式学习的必要前提[3]。
    三、合理分组
    在班级中按学生个性特征、能力强弱、实际学习水平混合编组,使每个学生能尽力合作、共同学习、相互提高[4]。把班级成绩排前的学生定为A类,分散在各个小组内,其他的成员自由组合,一般采取4到6人组合,小组长一般由成绩较好具有正义感的同学担任,组长负责分配收集问题、分支问题的讨论及结论的展示的小组成员的活动。学生之间的接触并相互帮扶,能充分发挥助学伙伴的作用。保证每个成员都有事做,都能为小集体做贡献,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
    四、重视学困生
    学困生的参与效果学困生学习能力低,不能独立进行自主学习,观察无条理性,知识交流能力差,学困生问题一直是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一直困扰着每一位教师的棘手问题。“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面向全体学生,侧重帮扶需要帮助的学生。而合作学习中,学困生往往被忽略,课堂上常常是优秀生唱主角,中等生唱配角,学困生当观众,致使学困生越来越差[5]。解决学困生问题的主要做法有:
    1.教师应对学困生进行合理的交流与适时的心理辅导,做及时有效的开导与引导。学困生同样具有进取心、自尊心,也渴望进步。因此,只要教师对他们都充满信心、真挚诚心、耐心,就能达到教学目的,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提高对学困生的关注度,及时发现学困生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要及时深入到学生当中进行了解,对学生的进步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使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真诚和亲切。师生间形成一种和谐、融洽的关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学困生出现问题时,教师不要讽刺挖苦和轻易下结论,而要尊重他们的人格,让他们感到教师对他们的信任。只有这样,学困生才有可能沿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
    五、科学的评价与充分的课后交流
    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注重把学生个体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从而形成一种“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把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转向全体学生。这样会让所有孩子都能得到老师或同伴的鼓励,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6]。
    小组学习不仅是一种课堂的表现形式,更是发挥互助学习的根本方法。充分的课后交流可以弥补部分组员对知识点理解不透彻的缺陷,同时,利用课后时间对当天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交流,也是对课堂学习深化和充实。实践表明,正确引导学生在课后组织学习、交流、讨论,让成绩较好的学生主动帮助成绩较差的学生补缺补漏,可以使全体成员有效地提高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合作学习能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合作能力,同时又能指导学生彼此进行交流合作性探讨。因此教师应提高自身素质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实现更好的实施学生的小组合作式学习。
参考文献:
[1]徐金杰,如何有效地开展分组教学的几点看法[J],教研教改.2009.9
[2]戴春华,21世纪初中化学教师素质初步研究[D],扬州大学.2004年
[3]刘东荷,语文教学中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J],学周刊•学术研究版.2009.4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