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语言文化 » 正文

地方非遗传承与文化软实力提高

2021-4-9 | 语言文化

 

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并把它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明确了发展目标和方向。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大力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充分发挥文化对经济社会的推动作用,推进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是一个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当今世界,是以城市为主导的世界。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其规模日益扩大,占据的空间达到前所未有之高度。近30亿的全球城市人口已占据全球总人口的一半。而文化软实力所呈现出的影响力、感召力、凝聚力、创造力等在城市发展的诸多要素中愈显重要。犹若每一片树叶都有自身特有的形状,每一个城市也有其自身特有的文脉和性情。这特有的文脉和性情历经岁月轮回,逐步壮大。从人文历史到古迹名胜,从巍山秀水到风俗民情,众多物质的与非物质的文化遗产,全部都凝聚着一个城市对历史的认知和感受,也往往凝聚一个城市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判断。因此,城市历史文脉的传承、个性与特色的塑造,正是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成为我们国家当前的重要发展战略。

 

一、地方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通过口传心授而世代相传的无形的、活态流变的文化遗产。由于其深藏于民族民间,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的文化基音,因此它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民族的精神。①中国有着丰厚宝贵的戏曲资源,宋金时期形成,形态更迭不断,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递嬗流变,从民间到城市,南曲北曲形成“四大声腔”,一直长盛不衰。如今,随着时代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我国的文化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许多民族文化精髓濒临灭绝,中国传统戏曲文化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其一,大量外来强势文化的涌入,客观上造成了我国民众文化心理上的“下潜”,导致传统文化继承人和欣赏人的数量迅速下降;其二,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难以想象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生态环境空间缩小,其消亡数量越来越多,速度越来越快,周期性越来越短,许多承载着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优秀戏曲文化品种随着历史的流逝而衰落。传统戏曲艺术逐步退出城市文艺舞台,在农村的演出市场也慢慢缩小。据统计,上世纪50年代,中国戏曲有368个剧种,到80年代初编纂《中国戏曲志》时为317个,2005年时剩267个,且有一半剧种为业余演出,有近60多个现有剧种没有音像资料保存。

 

二、衡阳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

 

衡阳位于湖南省中南部,湘江中游,四周高山环绕,为盆地地形,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因其位于南岳衡山之南,故名“衡阳”,又因“北雁南飞,至此歇翅停回”,栖息于城南回雁峰,又称“雁城”。南岳衡山为五岳独秀,湘江、蒸水和耒水汇流于此,是一方天成之“宝地”。衡阳是造纸术发明家蔡伦、大思想家王船山的故里,共和国元帅罗荣桓的家乡。这里拥有丰富的历史民俗文化、移民抗战文化、山水景观文化等。衡阳戏曲文化遗产丰富,有着其它地、市所不能比拟的极为厚重的戏曲文化资源。其一,迄今为止,衡阳拥有11个专业剧团,各县(市)每地1个,市直4个。在湖南省十数个地(市)中是独有的;其二,衡阳拥有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剧团、剧种3个,这在全省地、市当中是绝无仅有的。一是高雅文化与地域文化混然一体珠联璧合的雅俗共赏之戏剧———衡阳湘剧。衡阳湘剧与湖南的“湘剧”没有任何渊源,现在的称谓只是历史留下的一个符号。上世纪70年代末,省文化厅来衡阳商定将“湖南昆剧院”一牌挂与衡阳湘剧,因为“衡阳湘剧”的精髓就是“昆曲”。可惜,当时的“昆曲”濒临绝境,其时又因其他缘故,省厅的多次挂牌终未成行,使“衡阳湘剧”人失去了一次绝好的机遇。在中国戏曲艺术史上,外来剧种与本地剧种在高度融合后的“二次开花”真可视为不可多见的特例,唯独衡阳湘剧凝露芳华,风骚独领。二是祁剧———虽以发源地小县城“祁阳”命名,但却是比京剧还要更早流传的古老大剧种;三是衡州花鼓戏。在我省庞大的花鼓戏群体中,它是唯一以古地域“衡州”命名的地方小戏,也是湖南省地级市中唯一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花鼓戏剧团。不难看出,中国戏曲艺术的两端———“极雅”(衡阳湘剧)和“大俗”(衡州花鼓戏)在衡阳的戏剧遗产中居然同时得以体现。在戏曲文化的融合流变过程中,真正体现了“古衡州”人(或日衡州地域)由来已久的大度、宽容的“集体潜意识”。尽管衡阳拥有了丰富多彩的戏曲艺术资源,在国家大力倡导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潮中,也积极组织成功申报了三项“国字头”的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进入新时期以来,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使衡阳的戏曲艺术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票房急剧下降,剧团经营困难。几十年前剧场观众场场爆满的场面已不复存在。戏曲艺术遭遇到现代社会多元的娱乐文化挑战。在城市,很多人已没有欣赏戏曲的习惯,在农村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无人学戏,即使存在观众人们也找不到看戏的渠道。

 

三、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1、加大政府的调控力度

 

目前戏曲剧团存在的困难,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给予三方面的调控:第一,制订出统一的保护措施和发展计划。根据剧团历年来创作、获奖、演出和观众等量化指标,来作为重点扶持的评介条件,给予创新求实、艺术精湛、作风优良的地方戏曲剧种、剧团政策上的照顾;对一些观众面窄、演出少、创作跟不上的剧种,加紧进行资料整理和挖掘工作,尽可能让其保留。第二,扶持地方戏曲不宜用一般齐、一刀切的方法,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分出轻重缓急,列出需要重点扶持的剧种、剧团,兼顾全面保护的原则来实施。第三,及时提高戏曲编创与演职队伍的工资福利待遇,使他们能减去后顾之忧,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戏曲创新与发展的工作中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