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语言文化
一、地域文化和艺术
地域文化生态在现代文明的发展中,越来越得到各方面的重视,但也陷入两难的境地。这是因为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地域文化一方面坚守着自身的渊源,一方面也要适应着时代的潮流。但就目前来看,地域文化的价值还是得到普遍的认同,也许它在将来仍然难以割除其深含的基因和命脉。从物种起源和生活轨迹看,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世界如果只有一副面貌、一种腔调,而忽略了不同地域的文化创造和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那么这样的文化垄断也就会使人类陷入僵化的语境中。因为地域文化的丰富多彩,才使人领略到新异的景观和音声。“文化的地域观念由来已久,但是,我们对地域文化的重视严重不足,这是长期强调统一文化、核心文化或文化一元论的必然结果。”①当然,这不是说地域文化不会产生变更再造,从某种意义而言,文化的嬗进其实就是一种异化的结果。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中,地域文化正是因为不同程度的交流和沟通,才加强了消解和重组,它的消解一方面使原生态文化在优选中受到破坏,它的重组一方面也使传统的资源发生着更新变异。但深入研究会发现,地域文化是植根于特定地理、气候、人种、族群之中的,其文化特性当然含有人类的共性,然而抽象的普适性恰恰是寓于具体的特殊性之中。
地域艺术创作是基于文化生态之上的,同时也是文化生态的集粹性反映。就人而言,生活在一定地域,其肌体、性格、情感、心理等等要素都会带有自然的选择和习惯的养成。而作为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反映的意识形态文化,每个人都受到其熏陶浸润而难以逃脱其制约。一般而言,艺术创作都要受到传统的框束和规训,同时又要面对现实的情境和诉求,最终形成自己的特点和风格。那么,艺术家除了要具有先天的禀赋外,其在传统技法训练中承续的正是所在地域的艺术结晶,其在走入自然和社会的采风中也更多的是家乡的景致和习俗,其在艺术创作中往往也就展示着自己的性格而形成独特的风貌。一个人是这样,一个地方群体同样如此,这就形成地方特色,如此积淀下来,于是便有了传统。放眼望去,中国的地域文化各有千秋,艺术流派更是不胜枚举。近年来,关于中国地域文化的研究成果不断推出,而艺术创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特别要说明的是,在全球化语境下对地域文化和艺术的关注不是削弱了,而是在中外学者的践行倡导中更加珍视了,都将一定地域列为考察和分析对象,这说明尽管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人们有着普适性的追求,但同样重视、挖掘、开发和思考着各地域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终极价值。
地域文化和艺术固然带有浓郁的本土性,当然也不是墨守成规、一成不变的。在中国长时期大一统的制导下,各地域的文化和艺术因素被整合提炼,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和气派的典型主流、精英风格。这种由统治者和士大夫倡导的具有高雅意味的文化艺术,无疑是在高端立场上、在广阔视域中由各地域民间生态与创作集萃而来。它抽取、糅合了各地域最富有生命力、表现力的鲜活题材和样式,使之注入自身的道德取向、教化功能、情感抒发、审美趣味,从而将原生态文化艺术提升到普世性宏约规律中。这种升华一方面导致了创作者的精深探索,引领了全社会的价值判断,一方面遮蔽了原生态的本体面貌,推进了多元化的兼并过程。就全球态势看,西方的现代化发达国家综合实力雄厚强大,因此其价值观念也伴随着高科技渗透进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对此,以往较为封闭的地域面临着开放的世界,怎么能无动于衷、坐视不见而心有戚戚焉呢?GDP的增长、互联网的开通,又怎能不牵动着每个人的神经呢?故而,地域文化和艺术正面临着被消解的灾难。但是,就如一个人的本性一样,他又不是很容易失灭的。一个地域的文化生态和艺术创作,正如一个人的生活习惯,它不是短时期能打造出来的,而是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时空限制性是人类一般文化存在的显著特征。从空间维度上看,人类总是在自己直接所处的地域空间创造着自己的文化,形成各自独特的文化形态和文化传统。所谓地域文化,是指一定地域内文化现象及其空间组合特征。其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在文化的形成及发展中,地理环境通过影响人类活动,而对文化施加影响。不同人群所处的独特地域环境所形成的文化隔离,也有效地保持了不同地域文化的独特发展趋向。尽管由于文化传播工具的进步使不同地域间文化的相互影响日益扩大,但漫长的历史所形成的文化隔离仍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发生着不同程度的作用。这种文化发展的空间限制性所形成的文化的地域性,成为一种文化强制力量,制约着不同地域的文化性质、类型、水平、方向和速度。”②因此尽管有着自上而下、自外而内的他者影响,地域文化和艺术仍然有着源自本地的血脉和特征,也正因此,其具有的不可再生性是难能可贵的。许多文化艺术遗产一旦损坏、变异、毁弃,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人类文明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对待地域文化艺术绝不能搞“先拆毁、后重建”,而应在吸收他者的新异创造中融入本地的生命意识,使传统的符码承载着当代的理性,使酒神的狂欢沐浴着日神的光辉而精彩焕发。
二、研究理论和方法
对地域文化和艺术的记述在我国古已有之,从先秦时期至今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反映了各地的文化生态的演进和艺术创造的过程。《诗经》中有风、雅、颂,风即各地民谣,记述了西周至春秋时期百姓的现实生活与思想情感。秦汉一统天下,书同文,车同轨,但文献中仍有各地风俗的记载与描述。西汉扬雄所著《方言》,生动地勾画了一幅当时东起齐鲁、西至秦晋、北起燕赵、南至沅湘的语言分布图,使我们真实地了解到各地使用的许多词汇和发音。南北朝时,南朝宗懔撰写的《荆楚岁时记》记载了许多当地的习俗。北朝杨炫之所撰《洛阳伽蓝记》也是一部集历史、地理、佛教、民情于一体的名著。唐代出现盛世,国家雄强壮阔,文化恢弘壮丽,李吉甫编成《元和郡县图志》,详细记载了全国各州县的沿革、地理、户口、贡赋等,各地各类艺术百花竞放,可谓风光无限。从北宋到南宋,汴梁和临安的朝野风貌亦可从《东京梦华录》、《西湖老人繁胜录》窥见一斑。明清时期,地方志大量增加,形成系统的各地之全史,其中富有特色的文化尤为本地看重。近代以来,徽商、晋商崛起,京派、海派形成,无不包孕着当地的文化艺术和时代创造。简要勾画中国地域的特色发展,意在表明自古以来虽渐整合一统,但在什么山唱什么歌,看什么景画什么图。尽管有雅颂之声、笔墨之道,但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必然以自我生存环境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