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语言文化 » 正文

茶叶之路传播途径及其意义

2021-4-9 | 语言文化

 

1茶叶之路

 

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被誉为茶的祖国(图1)。据《诗经》、《尔雅》等历史文献记载,早在3000年以前中国人就开始栽种茶树,饮用茶叶。至迟在汉代,中国茶树的栽种和茶叶的饮用开始外传。世界各地的种茶、饮茶风尚都源于中国,中国茶和盛茶的瓷器(china)成为世界各国对中国的称谓。1824年,英国出于世界对茶叶的需求和茶叶贸易的需要,派人四处寻找茶叶的种植地,驻印度英军勃鲁士少校(R•BRUCE)在当时为英国殖民地的印度北部发现了野生茶树,并利用中国的种植技术,逐渐开始对其扩大种植和利用。目前,全球约有50多个国家种植茶树,其茶树树种均来自中国。这些国家主要分布在北纬45°以南,南纬34°以北的广袤区域。但饮茶习俗却遍及世界几乎所有国家。中国茶叶外传,一是因为茶的提神醒脑和医疗保健功能;二是茶叶是高寒地区牧民生活的必需品,是以肉食为主的民族,维生素的主要来源;三是茶与佛教融合,形成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时尚“茶道”。茶叶在什么时候,从何地方开始向外传播,目前尚无定论。但我们可以从历史文献和考古材料中得知,中国茶叶最迟从汉代开始,经唐、宋、元、明、清等朝代,茶文化通过以下通道外传。

 

2茶叶之路传播途径

 

向东传播:由海路到日本、朝鲜半岛等国。日本人饮茶始于奈良时代(710年~794年),在当时的日本首都,一条、正亲町、猪熊和大宫的万一町等地,都设有官管的茶园,专门种植茶叶供朝廷使用。9世纪,日本全面仿效唐王朝,饮茶随“唐风”一起在宫廷和高级僧侣中风靡。并在日本兴起了第一个茶文化高峰“弘仁荣风”。12世纪,日本僧侣荣西又从中国佛教圣地五台山带回了优良茶籽和宋代“末式冲茶法”,并写成日本第一部茶书《吃茶养生记》,极力鼓吹茶的药用和养生价值,并将该书献给当时镰仓幕府二代将军源实朝。寺院也将茶作为药救助贫苦百姓。形成了日本茶文化的第二个高峰。其后,日本文化与中国茶文化不断融合,至15世纪下半叶,日本室町幕府后期形成了今天的日本茶道。茶叶传入朝鲜半岛大约在新罗统一时期(668年~935年),唐文宗太和后期新罗大使大廉在返回朝鲜时,将茶树籽种于华岩寺。“入唐回使大廉,持茶种子来,王使植地埋山。茶自善德王时有之,至于此盛焉。”(朝鲜《三国本纪》卷十《新罗本纪》)

 

向南传播:从四川、云南经西藏,延伸到不丹、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抵达西亚、西非,形成著名的“茶马古道”。时间至迟在西汉以前,盛于明清。“茶马古道”原是边地相互沟通土产的人畜小道,是由人畜长期行走而自然形成,后因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而大兴。茶马古道所经过的周边地区,特别是青藏高原属高寒地区,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当地生活的藏民,需要摄入含热量高的脂肪,以抵抗高山严寒,糌粑、奶类、酥油、牛羊肉是藏民的主食。但却没有什么蔬菜,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不易分解,必须依赖茶叶分解脂肪,防止燥热。在长期的生活中,藏民创造了喝酥油茶的生活习惯,但藏区不产茶。而在汉族内地,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而藏、川、滇则盛产良马。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马互换“茶马互市”应运而生。这样,藏区和川、滇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等和内地出产的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川流不息,形成一条中外著名的“茶马古道”。

 

向西传播:沿续古代的丝绸之路到波斯等国。丝绸之路是由张骞在西汉建元三年(前138年)出使西域后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贸易通道。应该说明的是,在张骞通西域之前,丝绸之路就早已存在。其起始的时间目前学术界仍有争议。还需要指明的是,丝绸之路的鼎盛时期是汉唐时期,其标志性的现象,是大批阿拉伯商人专程来中国购买丝绸、瓷器、茶叶等,经新疆,远销至波斯等国家。

 

向北传播:从湖北经河南、陕西、山西、河北、内蒙、蒙古直至俄罗斯的大通道。时间至迟在明代(图2)。在茶叶外传的四条通道中,向东到日本、韩国的茶主要以佛教为媒介传入,还谈不上以茶为贸易,也不是专门的茶叶贸易通道。向南到不丹、尼泊尔、印度的茶,是唐宋时期官方以茶换取战马开辟的“茶马古道”。元代和清代,入主中原的统治者是北方少数民族,他们并不缺少战马,这条“茶马古道”就改为民间商业通道,主要从事少数民族的边境贸易,是一条从事多种土特产品(包括茶叶)经营的古道。向西随丝绸之路外运的茶,是中西贸易中的重要货物之一,但这条通道主要的是运送丝绸和瓷器,茶叶只是副产品。在这条路上曾有过茶马互换的专用场所,那只是封建王朝因战事需要而开设的临时场地,还谈不上是专门的茶叶贸易通道。只有向北外运的茶,是专门为茶叶贸易而开通的通道。这条通道要经过自然条件非常恶劣的区域,又没有现存的通道可借用,必须开辟专门的通道。这条路因茶叶贸易而开辟,又因茶贸易而兴盛,最后因茶贸易衰败而废弃,可以说是一条严格意义上的茶叶贸易大通道。

 

1689年,满清王朝和沙俄政府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建立了两大帝国间直接的贸易和政治层面的接触,从理论上说“茶叶之路”作为中俄间的贸易通道正式形成。1824年,通过恰克图进行的茶叶贸易达到了顶峰。1917年俄国的“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府鉴于中俄茶叶贸易引起的巨大贸易逆差,大量白银流向中国。为此,出台各种措施,限制和打压茶叶贸易。1929年,中蒙之间最大的茶叶贸易公司大盛魁商号的关闭,从理论上标志着茶叶贸易的衰亡和茶叶之路的废止。

 

3茶叶之路建筑遗产的启迪

 

茶叶之路由南至北长达万里,纵贯大半个中国,作为文化线路,涵盖的文化遗产资源不可胜数。在茶路遗产中,以建筑为主要形式的物质文化遗产中,部分被国家各级政府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或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图3)、名村,使这些遗产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但更多的建筑遗存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甚至没有列入重点保护名录。如赤壁许多小桥、石板路以及北方小关隘、骡马店等(图4~7),都因为单体建筑价值还够不上保护的标准,没能得到有效的保护。相信随着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的深入开展,这些文化遗产将会纳入各级文物保护范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