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教育教学论文
《统计学原理》是高职高专经济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我校会计、市场营销、物流管理专业均开设了这门课程,学分为3学分,经济类学生掌握一定的统计方法,具备基本的统计素质对于参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是必不可少的。统计学原理是经济类得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凸显出统计知识在经济类专业的重要地位。那么针对高职高专的学生知识基础普遍薄弱,对理论知识学习兴趣不浓,自学能力较差等特点,应该如何上好这门课程,值得我们深思。为此根据自己几年的统计教学实践,对经济类的统计学教学改革进行浅析。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高职高专经济类非统计专业统计学内容的改革是近年来统计教学界的讨论热点,有关教学内容改革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思考。
(一)课堂教学内容设计要与各专业相融合
由于统计学教学时面对经济类各个专业,作为专业基础课程,教师要注重不同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差异性,对不同专业授课对象做到因材施教,将学生最需要的知识传授给他们,这样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如有市场营销专业的统计学课程,会计专业的统计学课程等等,并针对不同专业的统计学课程开设不同学时,如营销专业可能会做市场调研分析,应用较多,开设64学时;会计专业做财务分析,开设60学时,物流专业开设51学时。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不同专业不同学时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同时还要根据各专业应用的特点,授课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完成教学计划又要突出重点地讲授。即授课教师课堂授课内容要有专业特点。
(二)在讲授过程中注重知识的实用性
统计教学课程多是在本科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降低了理论教学的难度,引进一些案例多做一些练习,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并没有真正体现理论教学的针对性,案例教学的实际性,统计方法的实用性。高职高专的课程更突出实用性,因而在教学内容上就更应加大推断统计方法的讲授。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改革过程中,高职院校统计课程的建设始终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中心,统计课程的开设必须符合各专业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体现其职业定向性。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应当遵循现代教育思想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强调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应由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转为启发式教学,在教师讲授与学生参与的结合上下功夫。具体来看,就是要改变原来在教学中过分偏重讲授的教学方法,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提问式、讨论式教学,实践教学。
(一)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以统计工作过程为向导、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方法进行教学。也就是说把统计学这门课程以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为线,将所有知识点穿成串来完成。在这条线下有设有九大模块分别是认识统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静态数据特征分析、动态数据特征分析、统计指数分析、统计数据抽样估计、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撰写统计调查报告。在每个模块下设有若干个情景化项目,学生在完成每个项目的具体任务的工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提升实践能力。
(二)提问式与讨论式相结合的教学
通过恰当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源动力,有了兴趣,就有了好奇心,就有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进行头脑风暴,并且使学生能够具有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在运用这种提问及讨论形式时,可以选择原有的课后习题,但更应该注重选择一些实践性强的开放型问题,也适用于项目教学,完成任务,更有利于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践教学
对于高职学生而言,现在的统计实践必须掌握以下方面的技能:设计调查方案、收集调查资料、整理调查资料、撰写分析报告。围绕着教学目标,可选择与学生相关的、熟悉的课题,指导学生进行统计实践活动。可以依据同学们在设计调查问卷和调查方案的基础上,让他们分成若干个调查小组,在校园内真正进行一次演练。比如开展我系在校生生活费收支情况调查、我系在校生使用手机情况调查、我系在校生逃课问题调查等。指导学生进行方案设计时,重点关注调查问卷的设计,对学生而言,这是最难把握的,哪些标志是必须调查的,哪些标志与调查目的关系不大的,可有可无的,这些必须区分清楚。收集资料过程要注意调查对象的配合问题,以确保问卷的回收。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可以充分利用Windows操作系统里的Excel,利用Excel提供的统计函数和分析工具,结合电子表格技术进行处理,最后要求学生写出统计分析报告。通过完整的统计实践活动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及具体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同学们互相合作的团队意识和团队的责任感。
三、考核方式的改革
过去学生学生成绩主要是期末考试的考核方式,如今高职教育要做到既姓“高”又姓“职”既重理论又重实践。因而我们到考核方式要与教育目标相一致,必须也进行改革。学生成绩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综合评定:
(一)平时作业,占总成绩的10%。由于统计学学科的特点,需通过做作业来加深和巩固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因此,平时作业是少不了的。但班级人数太多,全批全改也不现实,为了使得学生能按质按量完成作业,可采用分组的形式,在每组中随机抽一部分同学的作业进行批改,中选的学生成绩按实际记录,未中选的学生成绩按该组的平均成绩记录。如果抽中的学生中有未做作业的记为0分,记入中选学生总成绩,该组平均成绩仍然是总成绩除以中选人数,这样可以提高各组成员的集体意识。
(二)每次任务完成情况占总成绩的30%,主要考察学生运用统计知识的能力。此环节可以考虑安排每次课程结束时进行。这部分成绩每次任务都以100分满,其中包括重点知识内容的运用占80%,小组成员课堂讨论热烈、积极回答问题、积极参与操作占10%,小组成员分工操作合理,按时完成操作情况占10%。这部分成绩的评分人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有“自我评价”×20%、“他人评价”×30%、“教师评价”×50%,最后得出该项任务的综合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