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古代文学论文 » 正文

阳羡姻亚家庭文学

2021-4-9 | 古代文学论文

 

陈寅恪曾言,“盖自汉代学校制度废弛,博士传授之风气止息以后,学术中心移于家族,而家族复限于地域,故魏、晋、南北朝之学术、宗教皆与家族、地域两点不可分离”[1]。其实,不仅中古学术呈现家族化倾向,纵观清代文学的发展演变,也具有“地方化”、“家门化”的特征。对清代文学的考察,也离不开地域、家族背景。尤其是在梳理一门风雅流变的基础上,更应关注一定地域内数代联姻、互为姻亲的家族集群的创作活动。清代阳羡姻娅家族的文学创作活动正是清代地域文学版图中颇具研究意义的典型样本。

 

清代阳羡陈、储、吴、史、任、路、蒋、徐等文学家族,这些家族一方面家风优良、以儒为业、诗书传家,另一方面,家族间通过数代联姻而形成交叉勾连的状态,在人际和文化上产生更为紧密的联系。清代阳羡文学家族以地缘、血缘、婚缘关系为基础,凝聚成为一个特殊人文群体,构造出一个渗透着血缘性和亲缘性的人文空间。在这一空间内,阳羡姻娅家族强化或互补彼此的文学优势,家族文人互相激发文学热情,互为师友,共同雅集唱和,从而形成具有独特意味的文学生态。

 

一、清代阳羡姻娅家族与词文学集群

 

清代阳羡姻娅家族词文学成就最为突出,从清初至民国,阳羡姻娅家族“户习倚声,家精协律”的传统一直持续不断[2]。清代阳羡词人大都出自本邑文学家族,如陈氏、储氏、万氏、史氏、徐氏、吴氏等,这些家族保持着世代通婚的关系。阳羡词人集群不仅具有血缘性,而且还具有亲缘性。这一特质在清代阳羡家族文学发展过程中也具有普遍性。

 

陈氏、史氏、徐氏、储氏、蒋氏、万氏等具有联姻关系的文学家族集群是清代阳羡词发展演变的重要力量。家族内部呈现纵向的师承渊源,如陈维崧与弟陈维嵋、陈维岳、子陈履端、侄陈枋;徐喈凤与弟徐?凤、子徐瑶、侄徐矶;万树与叔万锦雯、表兄万廷仕等。特定时空内,姻娅家族间的文学交往形成联袂创作状态,数家词人风雅联唱,体现聚集和韵之趣。

 

首先确立清代阳羡姻娅家族“户习倚声,家精协律”传统的是清顺治末到康熙初的阳羡词人。这一时期的阳羡家族词人,在词体与词艺的探讨上,词创作风格方面都趋于一致,最终由群体跃升

为词派。陈维崧以其卓越的词学成就成为这一时期阳羡姻娅家族群落的领军人物。康熙八年以后,陈维崧返乡,居于里门近十载专攻填词,与其表亲史氏词群、吴氏词群、曹氏词群以及外家储氏词群、万氏词群等,积极交流,频繁展开唱和,切磋词艺,将磊?抑塞之意,发之于词,出现了“人各有集,家各有集……啧啧可传”的局面[3]。这一时期的阳羡姻娅家族词人承苏轼、辛弃疾词风,积极实践或慷慨激昂,或悲愤苍凉,或寄托深微的词风,不同于云间词派所崇尚的柔靡花间风格,天下词人耳目为之一新,当下即有“近时倚声一席,独推阳羡”的声誉[4]。清初阳羡姻娅家族词人还积极进行文献整理,选本汇编之风屡振不衰,主要包括至今犹存于世的《今词苑》、《荆溪词初集》、《瑶华集》等以及仅见于著录的陈维嵋《古今词选》、蒋景祁《名媛词选》等。这些选本以选“当代”词为主,体现了自觉的文献意识与存词存史的实录精神。清初阳羡词人对词体功能的认知比云间词人更为深刻,他们以“词言情”为理论基点,倡导以真情作词,将词情范围从风月幽怀扩大到社会人生。他们认为词是性情的载体,词风因性情各异而呈现不同状态,表现出兼容并蓄的宽容气度。不过,就阳羡姻娅家族词人的创作实践而言,他们比较偏重抒写悲壮之情,这是对清词词境的大力开拓,在清词史上产生了深刻影响。如果说,与明词保持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的云间词人传递了清词转变的最初信息的话,那么真正拉开清词中兴的历史帷幕的则是具有独立批判意识的顺康时期阳羡姻娅家族词人。

 

康熙三十年以后,阳羡派日渐式微,阳羡姻娅家族词人集群规模缩减,并呈现分化之态,阳羡词风亦随之而发生变化,以悲慨为主导而变为悲慨与清逸并重。这一时期活跃在词坛上的阳羡家族词人,大多出生于清朝,没有经历易代鼎革,审美取向开始与父辈词人有所区别。有些继续保持父辈的悲豪疏朗,以弱冠即投身阳羡词学的以蒋景祁、董儒龙等人为代表。有些另觅词学路径,呈现出别样的艺术风貌,如徐瑶、徐玑兄弟与路传经、路念祖兄弟,以营造清疏俊雅词境为主。在他们手中,清初阳羡词的劲急悲愤之气渐呈衰微趋势,而以清逸闲淡之态为主。

 

乾隆前期,阳羡姻娅家族词人再次变革了阳羡词风。他们推崇小山、少游、美成诸人,强调词作风流婉约、情致缠绵。史承谦是这一时期阳羡文学家族词人群的领军人物。史承谦词瓣香片玉、梅溪,兼有众美,被誉为“一代词手”[5]。与史承谦交往密切的家族词人,主要有史承豫、任曾贻、储国钧、储秘书等,他们皆是盛世的词坛寂寞者,在当时及后世都很少被人提及。史承谦与他的词友,不满于浙西词风,对当时词坛只求形式而言之无物的不良风气提出严厉批评。他们的创作也与浙西词风有别,因而游离于当时主流词坛之外。同时,因为坚持以词表现真性情,他们努力追求以词言真情,故而具有耿介之气,与清初阳羡词风又有一丝相似之处。

 

嘉道以后,清廷衰落,江南又起战事之祸,阳羡姻娅家族经兵火毁坏,呈衰微趋势。乱世之中,仍有蒋氏一族支撑阳羡词学传统,并得到其妻族储氏的积极支持。蒋氏一门祖孙、昆季、胞妹并善讴吟,突显清代阳羡词文学的家族特征。蒋萼,字跗棠,自号醉园,性闲静寡,自称为竹山后裔,仿蒋捷以诗词自娱。蒋萼《齑臼词》,取法词坛先辈陈维崧、周济等,语多创获,风格多样。蒋萼弟蒋彬若,字次园,有《替竹?词》。蒋萼妻储慧,字啸凤,有《哦月楼词》,存词十余首,大多为闺帷内的侧艳之词,织丽有余,风韵不足。储慧父为蒋萼之师,亦有作词雅兴,并与储慧兄及蒋萼、蒋彬若时有唱和,惜因战乱,其词集已不传。蒋萼子蒋兆兰,字香谷,亦擅倚声,曾参加寒碧词社、鸥隐词社,著有《青蕤庵词》前后两集。蒋兆兰还是民国初年重要的词论家,著《词说》一卷,总结词体特征、阐述词体流变、申发各家各派的艺术风格,颇有见地。蒋兆兰及储氏后人储南强,与宜兴名士在民国初年结社唱和,突显地域文风与家族传统交融的文化特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