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教育相关 » 正文

关于小学数学教科书使用的一些思考

2021-4-9 | 教育相关

摘  要:新一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提倡转变教材观,小学数学教师在使用教科书时应对内容进行适当的整合、恰当取舍与调整、不断开发课程资源,并以恰当方式呈现;然而在实践中却存在着或完全照搬、或另起炉灶、或错解教材等现象。为了更好地使用小学数学教科书,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深刻领会课改精神,转变教材观念;提高数学素养,整体把握教材;提升科研能力,转变教师角色。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科书使用;期望;现实;对策
    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标志着新一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正式启动。《标准》提出“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1]这意味着教师们长期以来形成的“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教材观将发生实质性的改变,教师将成为教材的使用者和开发者。至今,新课改已走过十年之久,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对小学数学教科书的认识和使用取得了诸多进步,但距离新课程的期望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科学、理性地审视期望与现实,填补两者之间的鸿沟,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小学数学教科书使用的期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2] 可见,如何正确地认识和科学地使用教科书,已经在国家层面上得到充分的重视,同时也为教师再创造教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意味着教师必须尽快从学科本位、书本至上的传统观念中彻底解脱出来,重建符合教学规律、适应时代要求的“用教材教”的教材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具体而言,小学数学教师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适当整合内容
    在本次新课改中,小学数学教科书内容发生了重大改革,抛弃了划分为“数与计算、量与计量、几何初步知识、应用题、代数初步知识、统计初步知识”六个方面的传统做法,在对传统内容进行充实、调整、更新、重组以后,构建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按学段分别阐述。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跟据自身对内容的理解和学生的原有水平,从整体的高度去分析和组织小学数学教科书,对整个单元、整册教科书等进行内容的整合,从而达到分阶段、分层次、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教学的目的。
    此外,从“一纲一本”到“一标多本”,为小学数学教师选择和使用小学数学教科书提供了更多的自由。不同版本的教科书各有特色,它们在为教师提供丰富教学资源的同时,也为教师整合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教学提供了可能。
    2.恰当取舍与调整内容
    《标准》指出“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的需要,灵活地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1]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原有的知识结构和生活经验,在不影响教科书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情况下,不被教科书所提供的学习材料所束缚而自主地取舍教科书内容,尤其是在一些容易使小学生产生错误的地方进行适度调整,灵活、创造性地把握,这样才能使数学课堂更加有效。
    3.补充开发课程资源
    在新的理念下,教科书仅仅是课程的一种重要资源而非唯一资源,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以《标准》为依据,以小学数学教科书为基本素材,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适应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补充开发其它课程资源,并不意味着对数学课程核心资源——教科书的放弃。首先,教师要有效地挖掘和用好教科书资源,尤其是那些对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明显作用的内容,更要给与充分的重视,以发挥其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其次,教师还要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其它课程资源,既包括显性的课程资源,如计算机网络等,又包括隐性的课程资源,如学校和社会风气、家庭气氛、师生关系等;既有学校范围之内的课程资源,又有超出学校范围的课程资源……总之,生活中处处有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小学数学教师要走出个人经验化、习惯化的封闭视野,善于发现并挖掘数学课程资源的价值,作为教科书的有益补充。
    4.以恰当方式呈现
    小学数学教科书体现了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无论是所设计的“主题图”还是所选取的素材等,都很好地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可谓图文并茂、形象生动,既贴近学生生活又充满时代气息。这意味着小学数学教师要仔细揣摩教科书编写者的意图。如主题图,图中提供了许多相关的问题信息,教师应利用它创设系列的学习情境,形成“情境链”,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情境,激活已有的经验,自己提出一连串的问题,从而形成“问题串”。对于教材中所提供的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素材,教师要善于利用并充分发挥这些素材的作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究和交流空间,形成“问题情境—探究新知—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探究、交流和运用,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方式和运用数学的意识。
    二、小学数学教科书使用的现实
    在实践中发现,广大小学数学教师虽然有新的理念作为指导,但是在操作中仍然跳不出旧框框,与新课程的期望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完全照搬
    长期以来,在一些小学数学教师的头脑中始终有这样一个观念:小学数学教科书是课程专家编制的课程“产品”,是小学生从事数学学习、教师从事数学教学的“范本”,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种在绝对意义上的正确性和精确性,它所呈现的每一个知识、每一种解答方法都是最准确的,具有示范作用。于是,在实践中就出现了所谓的“教书匠”照本宣科、完全照搬的现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