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互联网
当前,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把人类带入了网络社会。互联网新时代的到来,深刻影响到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维度的发展,它在为社会变革提供动力的同时,也将自身的触角伸向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成为推动民主政治建设须臾不能离开的条件,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产生积极影响。
一、互联网开辟电子政务新时代,保障公民知情权
电子政务,即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新的政府运作过程与基本工作形式。随着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不断推进,电子政务在发布、传播和获取信息方面的独特魅力,使其成为保障公民知情权的重要手段。
(一)电子政务:信息公开与公民知情的新渠道
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正式启动于1993年的“三金工程”,至此我国开始了信息公开的探索之路,特别是2008年《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施行,更将我国政府推向“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时代,从汶川特大地震到玉树强地震等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中的有效信息公开,从新闻发布会、听证会频繁举办到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出台,从中央财政预算公开到中央部委公开预算,从地方政府“晒账本”到地方官员的财产公示,这一切都表明信息公开已成大势所趋,尤其是利用互联网,进行电子政务建设,更是当前促进政府信息公开与公民知情工作的重要突破口。
(二)电子政务:公民充分享有知情权的重要平台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只有群众知道一切,能判断一切,并自觉从事一切的时候,国家才有力量。”①公民的知情权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之一,是公众行使民主权利的前提与基石。随着网络这一新兴媒体的出现,互联网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局限以及信息传输障碍,有效地促进各种信息的充分流动,使信息呈网状分布,从而为政务公开提供了技术条件。实践表明,在电子政务时代,人们不仅可以自由传播信息,也可以快速查找信息。这种全面、充分的信息传输与获取,将使处于最基层的民众也可以了解国家高层机构的状况,并与之对话,为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打下基础。
(三)电子政务:公民平等享有知情权的重要保障
平等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应有之义,而互联网自身的平等性和自由性,恰恰注定了它在公民平等获取信息、平等参政议政等方面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其中,保障公民平等享有知情权的作用尤为明显。这一方面表现为人人都有知情的平等权利,另一方面也表现为这种权利在人与人之间是没有差别的。只要你拥有一台电脑,并办理入网手续,便可以尽情地在网络中畅游,而不受身份、地位、学历、财富等因素的限制。运用电子政务开展一种新型的、便捷的民主体验,令广大群众在获取信息的基础上能够与政府部门发生互动,真正地参与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为民主协商、民主决策创造有利条件。
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是要使公民充分的知情,而公民的知情必然离不开政府的信息公开,在电子政务新时代,互联网作为公民获取信息的新平台,必将对民主政治建设产生极大的推进作用。
二、互联网开创网络问政新形式,保障公民参与权
充分利用互联网,实现政务公开,激发参政热情,已成为不少地方政府的施政亮点。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的网民数量已达4.85亿,较2010年底增加2770万人,互联网规模稳居世界第一位,这为网络问政的充分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受众。在政府与官员的高度重视和网民的热情追捧下,网络问政正向着纵深化、实质化、体制化推进。
(一)网络问政:激发公民的参政热情与参政意识
政治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深度的民主是建立在广泛政治参与基础上的。然而我国长期形成的民主政治现状,却根本满足不了人们对政治参与的渴望,于是作为一种新媒介,网络整合了传统媒介的许多优点,改善了信息受控制的局面,营造良好的政治氛围,较好地培养了公民的民主素养和参政意识。首先,互联网的自由性与开放性,使人们能以“隐形人”的身份在网上自由交流、发表言论,从而大大减少现实中政治参与的不安全感,促使人民群众更敢于发言,更积极地参与到民主政治建设中;其次,互联网的便捷性和低成本性,使得网络问政这一方便、快捷、低消耗的政治参与新形式,对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形成了极大的吸引力;最后,互联网的交互性和高效性,使信息实现了从单向到多向流动的转变,使公众实现了从受众到参与者的转变。而一旦公民的意见被采纳或自身发布的信息受到关注,那么他们就会在无数次的网络民主实践中意识到参政议政是自身不容推卸的责任,内心强烈的参政热情也会被瞬间激发出来。
(二)网络问政:改善公民的参政途径与参政手段
过去人们大多是通过信访、投票等途径来参与政治,并在很大程度上受时间、空间、经济等因素的限制,导致诸多参与行为被迫夭折。而在网络时代,互联网使更多的人通过电子会议、电子邮件、网络论坛等直接发表意见。2010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和省长黄华华真诚希望广大网民继续对广东发展话题“打好铁”,对广东民生热点问题“织围脖”,对广东工作中的不足“拍大砖”,随后,广东省又开展“我为广东建设文化强省建言献策”的网民代表座谈会,以带动领导干部更加重视网络问政。总之,互联网的兴起,一方面使各级政府更加重视通过网络问政于民,另一方面,这也是公民主动问政的集中体现,公民在网上的|“围观”、“灌水”已然成为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手段与途径。
(三)网络问政:拓宽公民的参政范围与参政空间
科恩曾说:“如果一个社会不仅准许普遍参与而且鼓励持续、有力、有效并了解情况的参与,而事实上实现了这种参与并把决定权留给参与者,这种社会的民主就是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民主。”②在网络时代,互联网恰恰为广大公民提供了广泛、深入地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机会。亳州网友“在亳一方”因《街巷为链,景点为珠,打造中原第一老街景区——亳州北关老街开发保护构想》的帖子,促成了亳州北关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开发。在两会期间,2007年的“两会博客”、“两会论坛”等,开启了我国“网评”国事的黄金时代,2009年,人民网的“网友议政”、“博在两会”、“网眼看会”、“强国E两会”等栏目,成为政府问政于民、问计于民的有效平台。事实证明,无论你身在何处,也无论你从事何种职业,只要你想参与,互联网就会为你提供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