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语言文化
提 要:在新时期,汉语教学处于地方语言风生云起、外来语言前呼后拥、网络语言层出不穷的环境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处理好统一性与多样性、纯洁性与开放性、规范性与创新性等关系,成为汉语教学工作者必须面对又要妥善解决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应该在统一的基础上多样,在纯洁的基础上开放,在规范的基础上创新。
关键词:汉语教学 环境 关系 策略
推广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维护国家主权与尊严、体现国家核心利益的战略举措,对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传播弘扬中华文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⑴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都处于大开放、大交流之中,汉语教学除了受到传统的地方语言的影响外,还要面对外来语言的侵入、网络语言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处理好统一性与多样性、纯洁性与开放性、规范性与创新性等关系,成为汉语教学工作者必须面对又要妥善解决的课题。笔者认为,应该在统一的基础上多样,在纯洁的基础上开放,在规范的基础上创新。
一、汉语教学的环境
在大开放、大交流的环境下,汉语教学的环境越来越复杂:由于一些传媒特别是电视台方言节目的推波助澜,地方语言对推广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产生了新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外来语言也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我国的日常生活之中;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上网人数越来越多,网络语言对汉语教学的冲击也越来越大。
(一)地方语言风生水起
地方语言即方言是一种以地域化为标志的从早期语言中分化出来的某种语言变体,是一种语言的不同种类的句子结构、词汇和发音等差别表现。
中国地广人多,百里不同音。各种方言都是中国地域文化的载体,是总体文明的土壤,从而形成了文化的多样性。但因为各方言之间有极大的差别,造成了彼此沟通的困难,因此历代都提倡有互相能听懂的通用语言。也正因如此,通用语与方言形成了你进我退、此消彼长的局面,这在广电事业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早在20世纪20年代,我国最早的一批广播电台里就有使用各地方言来播送节目。新中国成立之初,也有很多方言播音节目存在。在有的地方甚至是唯一的播音形式。1956年国家正式下达文件推广普通话,国家在语言规范化方面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从而使方言的生存空间越来越艰难和狭窄,处于“在衰亡的过程中”。⑵
而近年来出现的情况是,电视荧屏上出现了很多方言节目,且屡禁不止。2004年10月,国家广电总局下令,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一律不得播出用地方方言译制的境外广播电视节目;2005年10月,广电总局进一步重申:电视剧的语言(地方戏曲片除外)应以普通话为主,一般情况下不得使用方言和不标准的普通话;电视主持人一律讲普通话;2006年,国家广电总局通过官方网站重申“限制方言令”。2009年7月,广电总局办公厅发出《广电总局办公厅关于严格控制电视剧使用方言的通知》,再次重审2005年的规定。
但每次禁令发出都是引起了较大的争议,也因此而分为三方。有的认为推普有理:全面推广普通话,电视媒体责无旁贷。有的认为护方无错:方言代表着一种历史,是一个地方的非物质文物,方言的节目是很受市民喜爱的,“禁播方言”莫名其妙。有的认为普方应互相吸收:严肃的新闻节目应该必须禁止方言,一些娱乐类的节目用方言挺好的。
而汉语教育工作者因此所面对的局面是:学生不仅说本地的方言,还说着电视上所说的其他地方的方言。
(二)外来语言前呼后拥
外来语,也称为外来词或借词,是一种语言从别的语言借来的词汇。外来词是语言交流中的必然现象,是文化接触语言发展的产物。其“借用”之多少与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以及社会集团之间的交往频繁程度成正比。
在我国汉语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大规模吸收外来词有三次。
一是汉唐时期(公元前206—907)。公元前138年,张骞受命首次出使西域, 在西汉至东汉的漫长历史时期,中国商队开始携带中国的主要商品西行,开辟了中国古代与世界的“丝绸之路”,不仅中国的丝绸、蚕丝、铁器等商品传人西域,而且西方的物品也传人中国,这些物品的名称如葡萄、石榴、牡丹、茉莉、胭脂、玛瑙等就成为古汉语史上引入的一批外来词。佛教传人中国,大约在两汉之际由西域传人中原,至魏晋南北朝便广为传播。隋唐时期,随着佛教的兴盛,佛经的翻译,一大批佛教的词汇如佛、劫、安居、因果、真谛、世界、境界、众生、不二法门、大干世界、五体投地等等便走进汉语词汇。
第二次大量吸收外来词,是在晚清到“五四”运动期间。在这100多年的时间里,西方先进技术的引进,政治制度、文化思想的传入,都离不开语言的接触和外国书籍、报刊的翻译工作,而语言接触涉及英语、日语、俄语、法语、葡萄牙语等多语种;外来词涉及范围也很广泛,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科学、文化、哲学及日常用品、食品等。如哲学、科学、化学、历史、企业、地图、物质、意识、观念、自觉、积极、消极、人道、人格、人权、文明、支持、自由、自治、作品、定义、沙发、沙龙、咖啡、可可、巧克力、三明治、威士忌等。
第三次大规模地引入外来词是改革开放至今30多年的时间。改革开放以后,国门大开,许多新事物蜂拥而入,大量的外来词也随之进入,数量之多,渗透面之广,是前所未有的。首先是大量引进新技术、新概念,许多反映这方面内容的外来词进入我们的生活,如基因、克隆、黑客、艾滋病、CT(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UFO(不明飞行物)、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等。经济领域也有外来词,如欧佩克(石油输出国组织)、GATT(关贸总协定)、WTO(世界贸易组织)、CEO(首席执行官)等。教育文艺方面的外来词也不少,如托福、雅思、迪斯科、卡拉OK等。最活跃、最常见的当属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语词了,如汉堡包、乐百氏、迷你裙、比基尼、呼拉圈、巴士、桑拿浴、AA制,等等。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