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城市生态论文 » 正文

滨水景观构想

2021-4-9 | 城市生态论文

 

从中国传统山水自然观提出的“山水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理念。城市发展强调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生态、历史文化、科技结合艺术,以市民宜居为导向,由物境到情境最后上升到意境是中华文化的精华[1],由生态城市到园林城市最后实现山水城市的意境美,形成“山—水—城”和谐的新城市形态,人与自然结合,天人合一的境界[2]。

 

滨水是山水城市意境美的灵魂。城市滨水景观空间是指城市内部陆地与河道、湖泊及湿地等自然资源濒临的边缘地带,是自然景观资源与人工建筑景观相互平衡、有机结合的双重产物。城市滨水景观空间承担着“生态、休闲、经济、景观、文化”等多项综合功能,是大量动物的栖息环境和迁徙的廊道[3]。滨水区景观设计是借助环境中已有的江河湖海和溪流等自然水域和陆地环境中已经形成的人工水资源条件(人工湖、运河),以水环境为主题进行一系列生态性、功能性、安全性和景观性的治理、改造、营建、防护、利用、种植等的设计活动。包括以水体、河道、防洪设施、护坡堤坝、水岸、桥梁、滨水道路与建筑、动植物、活动设施、山石等多种载体和周边环境为设计对象,采用与环境条件、气候相适宜的设计手法、使其具有优化环境的生态作用,满足滨水环境中人的多种行为功能,加强环境的安全性,体现丰富的人文意义,提高环境的观赏效果,并依据人在滨水环境中的行为特征,对观景的不同视线、视角、视距、高差等视觉要求,以多种景物对象进行符合自然生态和视觉规律的处理,更好地彰显滨水环境特有的生态条件、自然风光与人工景观的景象效果,提升人居环境的生活品质。滨水景观设计是以水为主题并结合岸畔等陆地环境作为整体思考的设计,城市滨水空间的合理规划设计影响着整个城市的发展,城市滨水景观的塑造是城市设计的重点。

 

1城市滨水区设计概况

 

滨水地区包括200~300m的水域空间及与之相邻的城市陆域空间,其对人的诱致距离为1~2km,相当于步行15~30min的距离。国外滨水区的正式规划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城市滨水区规划建设与历史遗迹、旧建筑保护并重,把原始的自然景观资源和历史遗迹作为重要保留点。我国山水城市建设传承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如著名的古城丽江、山城重庆等;丽江始建于750a前,规划布局充分利用自然,沿河而筑,依山而居,以水系为脉,以街巷为络,院落为肌,山水、树木和建筑融为一体,兼有水乡之灵,山城之势,在营造“天人合一”的聚居环境方面,达到了极高的境界,也是山水城市规划的一个典范[4]。

 

2武夷新区项目区位

 

武夷新区地处闽江上游,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8.1℃,年平均降水量1700~2400mm。地貌类型以丘陵和河谷盆地为主,地势起伏和缓,西部和东部地势较高,中部地势较为平坦,崇阳溪穿流而过,是集国际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一体的著名旅游胜地。对外交通便捷(图1),有浦南高速、省道303线、峰福铁路,在建京台高铁G3等是主要对外通道。武夷新区毗邻浙西南和赣东南,为闽浙赣三省交界处。武夷新区山清水秀,生态环境优越,森林覆盖率达73%;文化积淀深厚,武夷山、建阳是闽越文化集萃之地,被誉为“闽邦邹鲁”和“道南理窟”。

 

3武夷新区城市布局结构

 

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城市布局结构类型是以崇阳溪滨水景观带为纽带,有机分散、分片集中的布局结构[5]。

 

3.1串联式布局结构为主

 

城市受自然地形(山地丘陵、河流)影响,形成以崇阳溪滨水景观带为纽带,串联三城六片区的连续分布的城镇群的串联式布局形态(图2)。城镇之间有较大的间隔距离,能灵活适应地形变化,使城市的结构具有较大的弹性,城镇处于自然环境的包围之中,有良好的环境和生态条件,城乡关系密切。

 

3.2组团式布局结构为辅其特征是各组团的形态、环境差异较大,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交错融合。“三城”指北部城区(崇安组团和度假城市组团)、中部城区(兴田组团和将口组团,是重点建设的城市新区)、南部城区(童游组团和建阳城区,是一个以工业为主导的综合性城市片区)。“六片区”是指崇安片区(武夷山城区)、武夷山景区及度假片区、兴田片区、将口片区、童游片区、建阳片区(建阳城区)。

 

4武夷新区滨水景观规划策略

 

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秀,城得水而灵[6]。开展武夷新区城市滨水景观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研究,优先发展城市生态,指导新区城市建设。新区规划布局充分利用自然,以水系为脉络,沿河而筑,依山而居,山水、树木和建筑融为一体,营造山—水—城“天人合一”的聚居环境;开展溪流、湿地生态保护规划及居住区生态景观设计;在生态优先原则下研发各种亲水节点设计和生态护坡构造方式,建设各种滨水公园和休闲步道,把武夷新区打造成为国际性文化与自然旅游目的地,闽北区域中心城市的核心区,宜居宜游宜业的山水新城。

 

4.1区域生态优先原则

 

在武夷新区滨水规划设计中首先应保证滨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连续性和多样性,与自然的形态相依,空间融汇贯通,促进生态安全稳定,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创造具有地域水文化特色的水域景观,提高人居环境的亲水性、情趣性,人与自然和谐,追求最佳生态效益。基于区域生态优先的设计原则,从保护城市区域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进行滨水景观设计。充分考虑城市生态要素的相互联系,优先保障原始生态资源的维护与修复,对景观项目开发中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避免人为活动对自然环境不必要的破坏,或通过相应策略使建设活动对原有生态系统的不良影响减少到最小。在现有的区位分析、现状调研以及环保政策解读的基础上,进行环境敏感度分区和开发强度分级,在此基础上进行“斑块—廊道—基质”生态系统架构规划、生态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等:原有的河岸草地和林地资源是生态斑块,可用来创造城市生态公园,为动物提供栖息地,实现空气交换;改造水塘、保护和修复湿地、净化水体,实现水陆面空气的良性循环;原有的冲沟、陡坡以及河岸是生态廊道,完全保护陡坡的植被,避免人为破坏或干扰,冲沟作为水体廊道加以生态化的景观利用,以保持其生态廊道作用;河流与湿地的生态岸线则作为整个市域的生态廊道加以重点保护;生态基质是生态斑块和廊道的载体,既是基础也是延伸。在新区建设中加强水土流失防治和环境保护,用纵横双向的生态廊道联系各生态斑块,形成整合的区域生态系统。结合新的土地利用模式,保护和重建流域内湿地、洼地、滩地体系,根据四季河流和湖泊常水位、最高水位、最低水位变化,设计相适应的生态护坡构造措施或生态码头以达到植被覆盖的效果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