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生态保护论文 » 正文

公园生态保护构想

2021-4-9 | 生态保护论文

 

城市公园应该遵循生态保护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将公园建设成为一个适宜市民运动、休闲的“绿色、生态、环保”为主题的生态公园。

 

1公园生态系统现状

 

了解公园生态系统(包括空气、水、土壤、植物等)的现状,对其制定生态保护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生态保护规划的目的就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1城市公园空气状况

 

佳木斯市公园空气质量受城市整体空气环境的影响,大气、水体、噪声、固体废弃物对城市环境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可吸入颗粒物全年日均超标率达7.4%,市区月均值有6个月出现不同程度超标情况。降尘超标0.2倍,公园上空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

 

1.2公园水环境状况

 

佳木斯市大多数公园没有自然水资源,因为只有表层壤土,有的公园是回填土,存不住水。水分枯竭和缺乏导致生态系统发生整体变化,是公园脆弱性和不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水体退化主要包括水源(包括大气水、地表水和地下水)数量的减少及其质量的下降。水资源减少导致植物数量减少,且向旱生群落方向发展,还使土壤抗蚀力降低,结构和肥力下降。

 

1.3公园土壤状况

 

佳木斯市公园表层壤土约10~20cm,下面是沙土。土壤是植物生长和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公园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主要场所,具有支撑、肥力和环境三大基本功能。土壤退化是由于自然因素或人为干扰或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1.4公园植被状况

 

对于无机环境而言,植物是有生命的物质,而对于动物和人类而言,它又是一个环境要素。植被状况是生态系统状况的重要标志,主要表现为数量减少、组成与结构单一。公园现有植物有:樟子松、云杉、落叶松、杨树、榆树、糖槭、水曲柳、龙须柳、桑树、柳树、椴树、稠李、核桃楸、山丁子、杏树、李子、胡枝子、丁香、碧桃、金老梅、黄槐、玫瑰。

 

2生态保护规划目标

 

从佳木斯市宏观的自然环境出发,充分利用城市的自然特征,发挥多民族文化的文脉特色,在公园内建构“生态基质—生态廊道—绿地斑块”的生态绿地系统。通过景观空间格局和景观元素形态的设计,维护各种生态过程的健康和安全,使生态系统得以持续发展,以恢复保护为主、开发利用为辅。将城市公园建成文化、科普、历史、教育基地;为民间、社会参与建设搭建平台,并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游人休憩和娱乐需求。为佳木斯市建设成为“城在林中,人在绿中,城市依托森林,森林环抱城市”的生态魅力城市添砖加瓦。

 

3生态保护规划原则

 

在公园保护与恢复的生态规划设计中,从总体至细部合理配置自然资源、人文资源,营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景观体系[1]。

 

3.1因地制宜原则

 

基本保持现有的地形地貌,按不同的地形特点,根据需要进行适当改造,尽量减少对现有地貌的改动,保证环境因子不受太大变动,利于当地的种群生存。

 

3.2生态性原则

 

保护和恢复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贯彻“人与自然和谐,人与自然共存”的理念。生态景观在现代城市公园建设中可以演绎为对自然风貌的保护,最大限度地利用现状条件,减少对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

 

3.3生物多样性原则

 

要为公园生物的生存提供最大的生息空间、最适宜发展的环境空间,对生境的改变应控制在最小的程度和范围内,尽量恢复公园的原有生态环境,提高公园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为了使植物能在公园生态环境中持续、稳定、健康地生存和发展,在树种选择上必须坚持生物多样性的原则,以当地植物生态系统及乡土树木群落为基础,在重点应用大量乡土树种的同时,再适当引入外来树种作为补充,这样才能体现出树种的多样性和树木景观的多姿多彩。只有建立相对稳定而又多样化的园林植物复层种植结构,才能使树木在公园环境中发挥出最大的生态效益。

 

3.4独特性原则

 

引入生态建设的新理念,结合各公园的具体特点和现状优势,创造出新意的生态群落景观,使其有别于其他城市公园的特有生态景观。3.5系统性原则利用景观生态学“斑块—廊道—基质”的规划方法,将公园绿地系统化,实现整体效益大于局部效益之和的绿地效应。以绿地斑块为点,以生态植物廊道为线,以公园自然植被基质为面,形成多层次、多品种、多功能、色彩丰富的生态系统格局。

 

3.6科学性原则

 

绿地系统规划和构建上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运用各专业科技优秀成果和前沿理论,确保规划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

 

3.7文化性原则

 

公园生态保护规划融合佳木斯市的历史文脉及时代特点,营造公园生态景观特色,提高佳木斯市“春赏杏、夏观荷、秋品菊、冬戏雪”知名度,丰富城市文化内涵。

 

3.8生态关系协调原则

 

指人与环境、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景观利用的人为结构与自然结构及生态系统与生态系统网的协调。把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建立在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之上,实现人与自然共生。

 

3.9共享性原则

 

城市公园的生态建设是让游人在自然中休闲、游赏,建设中应注重可达性、共享性,力求游人可进入、可参与、可享受于其中。

 

4生态保护规划内容

Top
站长统计

多对一·精细化服务

请填写信息,出书/专利/国内外/中英文/全学科期刊推荐与发表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