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 | 网站地图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你的位置:首页 >  外国文学论文 » 正文

生态审美视角下的一幅画

2021-4-9 | 外国文学论文

 

长篇小说《一幅画》(Картина)发表于1980年,作者达尼伊尔•亚力山德罗维奇•格拉宁(Даниил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Гранин)是俄罗斯当代著名作家,他以科技题材的创作登上俄罗斯文坛,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一系列引人深思的作品中,作家不断地对科学与道德这一中心议题进行探索,比较广泛而深刻地描写了“科技革命”条件下的社会矛盾冲突和人们道德面貌的变化。20世纪六七十年代,当人们还沉溺于对“科技革命”的赞美中时,一些有远见卓识的作家已经开始对技术文明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深刻的哲学反思了。他们出于对人类命运和前途的强烈忧虑,直面人生,毫不隐讳地揭露现实中的各种问题和弊端,追求真理和社会的正义,思考一系列全球性的重大问题。格拉宁就是这样的作家之一。他在轰轰烈烈的社会建设中看到了沉湎于物质主义和技术至上的种种弊病;看到了随着物质文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的精神价值和道德信念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看到了保护自然的重要性,且与此相关,提出了保护人的内心世界的问题[1]2。20世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阿尔贝特•施怀泽说:“我们的灾难在于:它的物质发展过分地超过了它的精神的发展”,“在不可缺少强有力的精神文化的地方,我们则荒废了它”[2]。《一幅画》从发表至今虽然已经过去了30余年,但它的生态审美取向在当今社会却显得愈发具有现实性。往者虽旧,余味仍新,从生态审美的角度来解读《一幅画》,我们可以发掘非常丰富的意义和内涵,领会心灵美、生活方式的审美追求与自然生态美、艺术美和精神家园保护之间有机统一的关系。  

 

一、一幅画———自然生态美的艺术体现

 

长篇小说《一幅画》说,雷科夫市执委会主席洛谢夫从莫斯科带回已故作家阿斯塔霍夫的一幅题为《河畔》的风景画,他被这幅画吸引的原因首先是画中描绘的是洛谢夫熟悉的家乡雷科夫市的一处风景———古老的建筑基斯雷赫府邸及其周围景色宜人的日穆尔金纳河湾;再就是洛谢夫敏感地意识到这幅画对雷科夫市具有的重大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于是洛谢夫设法说服画家的遗孀把这幅画赠送给雷科夫市。这幅画被带回雷科夫市后在市民和干部中引起了各种反响。

 

当洛谢夫从《河畔》这幅画旁边经过时,身体便像中魔般被牵动了一下,他是被这幅画的艺术魅力打动的第一人,他从未料到过,一件东西竟然能这样反复玩赏并从中取得快意。画中的景物对他来说是熟悉的,没有任何新鲜东西,而且也没有标注和说明。可是这温馨与某些回忆来自何处,又何以当他看着这幅画时,能够听到妈妈的声音呢?他很不理解。他赞叹画中的美,思考着“这美是从哪里来的呢?没有这幅画的时候,这块地方看上去很平常。可是,同这幅画两相对照就显出美来了。试问,这美是藏在哪里的呢?为什么我们自己发现不了它?”[3]44

 

最为这幅画打动的是美术教师图奇科娃。她早就知道这幅画,可当她看到原作时,还是高兴得欢呼雀跃,流下了激动的眼泪。她对洛谢夫说:“您看,这幅画里包含着多少心灵啊!怎能把这样的珍品藏起来不给人看呢?”[3]37

 

《河畔》是一位有才华的画家阿斯塔霍夫在爱情的驱动下,经过长期的考察、多角度的选择和深思熟虑后完成的。这幅画里寄托了画家深深的爱情和对恋人的无限思念。他画的是实物实景,又不单单是实物实景。为了选择合适的角度,他一连好多天早早来到河边。一天,当他跑到河对岸观察时,闪现出一个对他的创作意义重大的想象:“空气是由多种色彩推动的!空气的运动不是由看不见的风和温度产生的,而是由于色彩。”[3]267这与其说是自然现象,毋宁说是画家的一种美轮美奂的心境,是自然美在他心中的升华。基斯雷赫府邸铜屋顶的绿色在画家的眼里也是那么具有魅力,它使上百年遭受风吹雨打的金属有了灵魂。画家故意在一面墙上画出脱落了墙皮的一块,露出红砖

 

,说这样“现出了房子的肉体,给人一种厚重而又脆弱的印象”。画家将自己的感受倾注于笔端,给这幅画注入了生命的活力,画中的自然超脱于真正的自然,是自然生态美的艺术体现。基斯雷赫府邸这座古老的建筑也是一件艺术品,它凝结着当时建筑设计者的心血,是当时先进建筑的代表。它修建于19世纪,与周围的景色、美丽的日穆尔金纳河湾早已融合为不可分割的、和谐的一体,也早已融入人们的生活和记忆中。有多少辈人小时候都在那个地方学会了游泳,学会了用简陋的方法钓鱼。年轻人在那里幽会,学会了接吻。那里也是“儿童们的自然保护区……他们捞到第一条鱼和初次下河洗澡都是在那儿”。

 

在日穆尔金纳河湾畔长大的人们与这片地方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它美丽的风景已经自行置入人们的记忆,成为记忆不自觉的一部分。而经过艺术加工创作出来的画作《河畔》唤醒了这种深藏的记忆,熟悉这片风景的人们从画中感受到了现实的美,又从现实的美景中领略了它所蕴含的艺术性,它的确如诗如画!于是,现实的图景和艺术创作的图景交相呼应,汇成了人们心目中一幅美好的画卷。那么,小说标题“一幅画”是否蕴含着这两方面的含义呢?

 

哲学家海德格尔提倡“人诗意地安居”的审美理想,“诗是真正让我们安居的东西”[4],而“没有爱伴随的美就没有生命,没有诗”[5]。《河畔》这幅画富含诗意,以一种朴实又巧妙的手段展示着自然的生态美,散发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温馨气息,唤起每位善良的人对这种氛围的向往和热爱,对本真生命存在的渴望和追求。它给每一位欣赏者以美的感悟的同时,唤起他们对自然美的再认识,对美好年华的回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遐想。这幅画的艺术魅力正由此而生。

 

  二、一幅画———心灵审美的生态诉求

 

被这幅画作吸引和感动的人们获得了崇高的审美体验,身心开始涌动起爱自然、爱家乡的热潮,并进而转化为一种生态诉求。

Top
站长统计

多对一·精细化服务

请填写信息,出书/专利/国内外/中英文/全学科期刊推荐与发表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