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人论文网一个专业的学术咨询网站!!!
树人论文网

北京市门头沟区地质遗迹特征及保护利用建议

来源: 树人论文网发表时间:2020-04-29
简要:摘 要:北京西山素有中国地质工作摇篮之称,门头沟区地处北京西山,占总面积98.5%的山地是西山的核心地区,拥有包括地质(体、层)剖面、地质构造、古生物化石、矿物岩石与矿床、

  摘 要:北京西山素有“中国地质工作摇篮”之称,门头沟区地处北京西山,占总面积98.5%的山地是西山的核心地区,拥有包括地质(体、层)剖面、地质构造、古生物化石、矿物岩石与矿床、地貌景观、水体景观和环境地质遗迹景观7大类地质遗迹。本文在总结区内地质遗迹资源7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先保护后利用,保护措施包括制定保护规划、确定地质遗迹保护名录、建立保护联动机制。提出在沿河城、庄户洼、下苇甸遗迹3个遗迹集中区打造地质公园;在清水涧深挖矿业遗址文化建设矿山地质公园;以地质和人文遗迹为背景在爨底下村、柏峪村、燕家台、沿河城、东胡林村等村建设地质文化村;在永定河流域、东灵山沿线、潭王路、斋幽路一带设置精品研学科普路线等利用建议。

  关键词:地质遗迹;北京西山;保护措施;利用建议;门头沟区

地质工程师论文

  推荐阅读:地质工程师职称评定材料

  地質遗迹是地球演化的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各种内外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自然地质现象,它反映了地质发展历史的演变过程。

  门头沟区自西北向东南有黄花梁-黄草梁-棋盘山复式背斜,百花山-清水尖-妙峰山复向斜,铁坨山-九龙山-香峪梁复向斜,各岭脊之间形成大小沟谷300余条,出露形态多样、类型丰富的地质遗迹,这里有挺拔的白羊石虎花岗岩地貌、绵延数十公里的沿河城断裂、神秘幽静的永定河峡谷、惊魂摄魄的石羊沟峡谷、蜿蜒曲折的野溪褶皱、迷人的亚高山草甸黄草梁、拥有高原气候环境的东灵山,北方植物王国之称的百花山,还有向阳口巨型花岗岩脉、大面积出露有十几亿年历史的波痕、大型构造奇观青白口穹隆,迄今为止在碳酸盐岩地层发现的全世界最古老的古地震遗迹等。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关于城市空间结构,北京未来是“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门头沟是首都西部重点生态保育及区域生态治理协作区、首都西部综合服务区、京西特色历史文化旅游休闲区,还是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主要承载区。因此,本文在总结区内地质遗迹特征的基础上,提出门头沟区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利用建议,以期为今后门头沟区服务京郊休闲旅游度假板块,丰富“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研究内容和首都生态涵养区的建设提供参考。

  北京市门头沟区地质遗迹特征及保护利用建议

  1 地质调查史

  (1)区域地质调查史

  1863年美国地质学家庞培莱到北京西山调查京西煤矿,提出“震旦方向(sinian direction)”的概念,表述太行山脉北东方向展布,将地层从下到上划分为3个系(Pumpelly,1867);1869年德国学者李希霍芬调查玉泉山及南口地质,1871年调查斋堂地质,将地层细分到12层,提出“震旦系(sinian system)”地层名称,将中国地层表中的长城系、蓟县系、待建系、直到寒武系上统均包括在内,写成“China”(Richthofen,1882)。

  1910年北京大学教授梭格尔(德国)曾填绘京西1∶20万地质图,1920年叶良辅等著《北京西山地质志》。建国后,开展了较为广泛的区域地质调查,1958—1961年,北京地质学院、北京矿业学院和北京地质局共同开展北京地区1∶5万区域调查,完成包括门头沟区在内的23个图幅的调查工作,取得丰富的地质资料,编著了《北京的地质》,该成果一直应用至整个20世纪70年代(北京地质学院,1961)。改革开放以来,由北京市地质调查所等单位进行了新一轮1∶5万区域地质调查,提交了清水幅、沿河城幅等地质图(北京市地质调查所,1982,1989,1987,1993)。2001年,北京市地质调查研究院汇集1∶5万区调成果,对北京地区的基础地质特征进行总结,出版《北京地质百年》(鲍亦冈等,2001)。2002年,北京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开展了北京市1∶25万北京市幅区域地质调查,对门头沟的地层、构造、岩浆岩等进行了进一步的梳理(北京市地质调查研究院,2002;吕金波,2012)。

  另外,门头沟有许多重要的矿产,如:煤矿、灰岩矿、耐火黏土等,还有一些在北京较为罕见的叶蜡石、紫石等矿产。勘探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京西矿务局、煤炭部173煤田地质勘探队、北京市地质调查所、北京101队、冶金部石景山钢铁公司、重工业部华北地质分局503地质队等单位在该区进行过勘探,先后发现煤、石灰岩、黏土矿物、叶蜡石、紫石及金、银、铜、铁等20多种,矿产地70余处(北京市地质矿产局,1990)。

  (2)地质遗迹调查史

  北京市专门针对地质遗迹的调查工作始于1988年底,北京市地质矿产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公司根据地质矿产部和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要求,对北京地区比较珍贵的、有较重大地质研究意义和保护价值的自然地质景观以及旅游地质资源进行科学考察,并进行地质自然保护区区划和旅游地质资源开发规划,于1990年完成了《北京市地质自然保护区区划和旅游地质资源考察报告》及相关图件,首次全面、系统地考察了北京山区地质自然资源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地质自然保护区区划和旅游地质资源分区,提出国家级保护区(点)2处,市级保护区(点)14处,门头沟丁家滩-下苇甸寒武系地层剖面是其中1处,并在门头沟区旅游地质资源概况一节中介紹了潭柘寺龙潭、第四纪冰川遗迹(如冰斗、“U”形谷、冰蚀残丘、冰川条痕石、压坑、压裂及冰碛物)、潭柘寺紫石、灰峪石炭-二叠系剖面化石点、马兰黄土剖面、唐县期夷平面、灵岳寺冰川遗迹、龙门涧景观以及沿河城古火山口等地质遗迹资源(北京市地质矿产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公司,1990)。

  1996年,由北京市地质矿产局和北京市计划委员会共同开展“保护北京地区若干重要地质遗迹的调查”项目,对北京地区17处重要地质遗迹资源进行了专门调查,提交完成《保护北京地区若干重要地质遗迹的调查报告》《报告》对北京地区17处重要地质遗迹资源的特征进行了论述,并提出这些地质遗迹资源遭受破坏的情况。

  2000年,北京市地质矿产局对全市9类67处地质遗迹进行调查,编写了《北京市地质遗迹保护工作概况》,概况中提到1999—2010年北京市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要求,在全市要建立45处自然保护区,其中地质遗迹保护区有10处,1999—2000年首先申报建立市级房山石花洞地质遗迹保护区、并完善平谷黄松峪京东大溶洞地质遗迹保护区(北京市地质矿产局,2000)。

  2006年,由北京市国土资源局组织开展的“北京市地质遗迹资源及其保护现状综合调查”项目,北京市地质研究所承担,第一次针对全市地质遗迹资源进行了普查,对全市地质地貌遗迹、典型地层剖面、构造形迹、古人类、古生物化石及遗址、矿物、岩石、奇石及其典型产地、有特殊意义的水体资源等各类地质遗迹进行了调查,2007年提交了《北京市地质遗迹资源及其保护现状综合调查报告》。调查确定7大类共170处地质遗迹,其中门头沟区共24处(北京市地质研究所,2006)。

  2012—2014年,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下达任务,北京市地质研究所承担,进行华北地质重要地质遗迹调查(北京)。2014年,提交《华北地区重要地质遗迹调查(北京)项目成果报告》,项目组调查了全市195处地质遗迹,并最终确定了50处重要地质遗点,并对每处进行地质遗迹价值评价,其中门头沟区含9处(北京市地质研究所,2014)。

  2016年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颁布《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地质遗迹保护规划(2016—2020年)》。该规划阐述了北京市地质遗迹调查和保护现状,存在的问题,对全市地质遗迹调查评价、地质遗迹保护工程、地质公园建设、重要地质遗迹监测等工作做了部署。

  2017—2019年,北京市地质研究所对门头沟区地质遗迹进行详细调查,完成区内地质遗迹调查136处,对地质遗迹进行分类和综合评价,并提出了保护利用建议。

  2 地质遗迹资源特征

  门头沟区的地质遗迹众多,华北地区代表性地层绝大部分在门头沟境内都有出露,许多地层单位是在门头沟境内首先研究并根据门头沟的地名命名的。在十几亿年的地质演变长河中,受不同时期的地质作用,形成了形态多样,类型独特的地质奇观。主要包括地质(体、层)剖面、地质构造、古生物化石、矿物岩石与矿床、地貌景观、水体景观和环境地质遗迹景观7大类,地层剖面、岩浆岩(体)剖面、构造形迹、古人类、古植物、重要岩矿石产地、火山地貌、冰川地貌、河流景观、地震遗迹和地质灾害景观等20类、30个亚类地质遗迹(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