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计算机工程师职称论文发表了计算机审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计算机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新形势下的计算机审计课程教学改革刻不容缓,论文给出了新的教学改革思路,在审计通用领域的分析和建议以及审计案例项目。
关键词:计算机工程师职称论文,通用领域,计算机审计,教学改革
引言
计算机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在审计领域具有提高审计工作效率、解决复杂审计计算问题、发现审计线索、建立标准化的格式、防止人工错误等功能。计算机审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课程,在高校培养审计人才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审计制度的不断完善,传统的计算机审计课程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审计发展的需要,面临着如下问题。
(1)审计理论基础不足。随着国家全面深化改革,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1],从国家治理层面上完善审计制度,要求审计全覆盖,审计理念、审计功能、审计业务、审计方法与手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审计理论仅是建立会计制度下的审计理论基础,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审计发展的需求。
(2)审计技术与方法落后。传统审计是人工与计算机相结合的方式,数据包括结构化与非结构化。传统的审计信息系统彼此独立,形成多个信息孤岛。计算机新技术的出现,为解决现代审计领域出现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方法,如大数据审计、审计信息系统、物联网审计(实时跟踪审计)、人工智能审计、计算机审计标准等。
(3)传统审计对象单一,不能满足对多领域、多行业交叉审计的需求。根据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1],要求对公共资金实行审计全覆盖、对国有资产实行审计全覆盖、对国有资源实行审计全覆盖、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因此,现代审计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审计对象由单一变为复杂,审计业务由固定变为灵活。新的审计领域在不断增加,如稳增长审计、精准扶贫审计、国有资源审计等。针对以上问题,需要重新定位计算机审计在审计领域中的作用,对计算机审计的对象及业务流程要进行重新梳理。计算机审计课程是整个计算机审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核心课程,也是计算机审计人员需要掌握的核心技术,它涉及财务、会计、金融、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的交叉知识,因此,新形势下的计算机审计课程教学改革刻不容缓。
1教学改革思路
1.1审计通用领域的分析与建立
常规审计内容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审计、事业单位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社会保障审计等领域。然而,《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要求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审计范围越来越大,涉及领域越来越多。例如,国有资源审计要求对土地情况、山脉、矿产资源、江河海域、森林草原等国有自然资源的情况进行掌握,尤其是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情况以及法律法规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其他资源进行审计。这就要求审计人员掌握多种技能,如土地资源知识、海洋知识、矿产知识、法律知识、计算机技术等。计算机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在审计方面主要以数据为主体,发挥其计算能力强大,便于数据采集、数据清洗、数据转换的特长,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与手段进行可视化数据关联图,发现数据线索,帮助审计人员发现问题、找出问题。然而,面对新的审计领域,并不是每一个都能够进行计算机审计,尤其对于那些没有电子数据基础及信息化几乎为零的领域,需要进行个性化订制处理。笔者针对新形式的审计重点领域进行归集,从计算机角度出发,建议建立通用审计领域,见表1。由此可以看出审计领域复杂多变,不同领域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建立通用的审计领域标准,是以数据流为中心,建立与之相关的通用计算机审计技术标准,在教学中要重点让学生掌握通用计算机审计方法。
1.2审计案例项目
2016年8月—9月,审计署组织地方审计机关对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等医疗保险基金进行了专项审计,笔者将专项审计中《XX市医疗保险基金审计》项目引入课程。该项目涉及全市10个县市所有人口的公积金、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药品医疗信息等总计近800MB的数据材料,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采集、整理、清洗、转换,涉及数据库、大数据、物联网、信息系统、人工智能等多种计算机审计技术。笔者将以项目为导向,进行计算机审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根据审计业务流程,以数据流为中心,分解设立4个审计项目及10个子任务,将每个知识点串成一个完整计算机审计工作主线,让学生清楚了解审计项目全过程,最后利用2周的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参与审计项目,撰写审计日志和审计底稿。
2面向计算机审计课程的应用
2.1教学设计
传统的计算机审计课程是从计算机审计概念概述开始的,笔者直接将审计项目引入课程,采用翻转课堂形式进行项目化教学,见表2和表3。
2.2教学过程与考核
在教学过程单元中,教师首先建立计算机审计课程教学资源平台,主要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的教学模式,将项目背景、审计数据信息、项目任务、教学大纲、课件、参考文献等内容上传到资源平台上,同时在课程资源平台上进行作业与任务的布置、在线答疑和考核。1)课前预习。每次课堂教学前,教师提前在资源平台上布置任务,学生根据教师的任务提前预习,以3~6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完成课前任务目标,带着目标和任务进课堂。2)课堂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师主体教授—学生被动接收”教学模式,采用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根据课前分组讨论的情况,汇报审计构建、审计问题、审计所采用的技术,可以集体讨论,也可以互换小组讨论等。教师要对每组的审计思路进行点评,针对当前关键性技术、共同性问题进行单独讲解。3)课后复习。课堂之后,教师要布置与之相关的审计任务,并要求在一定时间内上交。每组要设有组长,组长进行分工,组员要积极配合,将课后任务提交到教学资源平台上。教师收到后,进行点评、打分。学生还可以通过资源平台的师生互动模块,以留言、邮件等形式和教师进行互动。4)考核方式。针对课程考核方式,打破传统的“一张试卷评出成绩”模式,主要采用“平时成绩+审计底稿”的方式进行评分。平时成绩包含每期的审计日志完成情况、每次任务参与完成情况以及对小组的贡献度等。最后,学生通过2周实战项目训练完成审计底稿,教师综合评分,审计底稿能够真实反映学生是否掌握审计项目能力。这种考核方式既能对平时审计过程进行考核,又能对学生整体审计能力进行考核。
3教学效果与评价
根据计算机审计课程授课对象,笔者对2015、2016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审计方向)专业约103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该问卷主要针对计算机审计课程教学的学习状况,以学生为主体,从审计项目构建能力、审计技术掌握能力、审计取证与验证能力、审计底稿的撰写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审计项目认知程度、组员的参与程度、学习自主性、教师评价等方面,进行客观的评价分析。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3份,回收103份,回收率为100%。笔者选择了有代表性的问题作了分析,见图1、图2。以上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针对计算机审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是可行的。学生的满意度基本在80%以上,对审计项目的满意评价在90%以上。教学改革实施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组成团队参与真实的审计项目,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教学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4结语
针对计算机审计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主要进展在于:①针对新形势下计算机审计出现的诸多问题,进行一种教学改革模式的应用,较好地解决了计算机审计新问题;②根据该模式,以计算机审计课程为例,将真实的审计项目贯穿于全课程,并进行了具体的应用,尤其对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与考核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
作者:徐超 葛红美 单位:南京审计大学工学院
推荐阅读:《信息技术时代》创于2009年,月刊,是由信息技术时代杂志社主办的刊物。主要栏目: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
论文指导 >
SCI期刊推荐 >
论文常见问题 >
SCI常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