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要求,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批准(新出报刊[2007]390号文件),自2008年1月起《昆虫天敌》将正式更名为《环境昆虫学报》,新编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为CN44-1640/Q,办刊宗旨是以刊登昆虫学领域的原始创新、综合性、理论性为主,鼓励探索自然奥秘,加强知识创新,开展广泛而深入的昆虫学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以促进我国昆虫学研究的发展及培养和造就创新型昆虫学科研人才服务。
原刊《昆虫天敌》杂志于1978年由我国著名昆虫学家蒲蛰龙院士等创办,迄今已出版、发行了29多年,承蒙广大读者、作者的支持和厚爱,各届编委的悉心呵护和辛勤耕耘,在国内外均已有较大影响,对我国自然科学研究和国民经济建设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昆虫天敌》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期刊群、中国学术期刊文摘(英文)版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遴选) 数据库等多家检索性期刊
现刊数据库收录。随着我国昆虫学科和相关交叉学科的发展,原刊《昆虫天敌》由于名称的局限,接受和发表文章的范围显得太窄,不利于本学科的学术交流与研究成果的推广。
更名后的《环境昆虫学报》仍为季刊,大16开本,每期96页,由广东省昆虫学会和中国昆虫学会联合主办,庞义教授任主编,主管单位是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学报设研究报告、研究简报、综述与专论等栏目,主要刊登昆虫学及各分支学科的重要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的学术研究论文,反映现代昆虫学发展方向的优秀综述性文章。
本刊除特邀专家撰稿外,真诚欢迎从事生物、农业、林业、医学卫生、动植物检疫等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和生产科技工作者踊跃投稿。
办刊宗旨
为我国广大昆虫学工作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园地,以刊登昆虫学领域的原始创新、综合性、理论性的学术论文为主,鼓励探索自然奥秘,加强知识创新,开展广泛而深入的昆虫学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以促进我国昆虫学研究的发展及我国培养和造就创新型昆虫学科研人才服务。
征稿范围
本刊主要刊载昆虫学及各分支学科的重要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的学术研究论文,反映现代昆虫学发展方向的优秀综述性文章。优先刊登农、林、卫生昆虫具有创新性、开拓性、前沿性的研究成果。每期设研究报告、研究简报、综述与专论等栏目,并根据需要增加病理和医学昆虫等不固定栏目。
投稿和发表
(一)基本要求来稿要求题材新颖、内容真实、论点明确、层次清楚、数据可靠、文句通顺。文章一般不超过5000字。投稿请寄1份打印稿,同时推荐大家通过电子邮件形式投稿。
(二)文题文题要准确简明地反映文章内容,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作者姓名排在文题下。
(三)作者与单位文稿作者署名人数一般不超过5人,作者单位不超过3个。第一作者须附简介,包括工作单位、地址、邮编、年龄、性别、民族、学历、职称、职务;其它作者附作者单位、地址和邮编。
(四)摘要和关键词所有论文均要求有中文摘要和关键词,摘要用第三人称撰写,分目的、方法、结果及结论四部分,完整准确概括文章的实质性内容,以150字左右为宜,关键词一般3~6个。
(五)标题层次一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二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三级标题用“1.2.”来标识,四级标题用“(1)、(2)”来标识。一般不宜超过4层。标题行和每段正文首行均空二格。各级标题末尾均不加标点。
(六)计量单位、数字、符号文稿必须使用法定的计量单位符号。
(七)参考文献
限为作者亲自阅读、公开发表过的文献,只选主要的列入,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按其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编号,列于文末,并依次将各编号外加方括号置于文中引用处的右上角。书写格式为:作者.文题.刊名年份;年(期):起始页.网上参考材料序号.作者.文题网址(至子--栏目).上传年月。
为保证本刊的权威性,杜绝任何形式的抄袭稿。稿件文责由作者自负,编辑部有权作必要的修改。文稿在3个月内未收到退修或录用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另投他刊。未被录用的稿件一般不退稿,请自留底稿。
期刊收录论文范文:
云南高原地区马铃薯田有翅蚜种类及迁飞动态
李向永;胡奇;隋启君;尹艳琼;赵雪晴;谌爱东8-13人为干扰对山西蟒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蛾类多样性的影响
侯沁文;铁军;白海艳20-29初羽化的柑橘大实蝇成虫起飞日节律和降落位置
罗杰;桂连友;王福莲36-43白带锯蛱蝶实验种群生命表的研究
陈仁利;蔡卫京;杨怀;顾茂彬44-50广东省首届昆虫摄影大赛征稿启事
50DNA条形码在紫斑谷螟幼虫鉴定中的应用
郭凤娟;阳建春;胡诗佳;苏栋栋;李咏施51-55小菜蛾蛋白质提取方法的比较
王筱翔;林庆胜;尹飞;胡珍娣;陈焕瑜;沈斌斌;陈小帆;冯夏56-60五种昆虫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何钊;李娴;孙龙;陈智勇;冯颖61-67丝光绿蝇不同虫态附着蜡蚧轮枝菌分生孢子的能力及与其体表结构的关系
庞仁乙;高熹;章一鸣;谭清;李正跃;吴国星77-84极地与深海生境链霉菌产生的吲哚咔唑生物碱杀虫活性及作用机理初探
王可;张久明;史振平;田黎85-89小菜蛾对溴虫腈抗性筛选、风险评估及交互抗性研究
贾变桃;洪珊珊;王龙90-95桃蛀螟性信息素在板栗园中应用技术研究
任帅;郭素娟96-101白星花金龟幼虫对酵化玉米秸秆取食效果的研究
杨诚;刘玉升;徐晓燕;赵莉122-127昆虫脂肪酸及其脱饱和酶与耐寒性的关系概述
易杰群;邹志文;张古忍155-162昆虫海藻糖与海藻糖酶的特性及功能研究
秦加敏;罗术东;和绍禹;吴杰163-169中国大弄蝶属一新纪录种
费雯;黄珍富;千葉秀幸;范骁凌184-186那拉环蛱蝶一亚种再描记(鳞翅目:蛱蝶科)
陈泽晗;达娃;张雅林190-192微红梢斑螟蛀孔在马尾松上空间分布研究
吴磊;玉舒中;常明山;黄雪芬;李德伟;杨振德193-198龙眼果实挥发性成分比较分析
马锞;张瑞萍;谷超;尹君乐;胡锐清;李建国;罗诗199-205+162一种昆虫观察记录仪及其初步应用
郭洋洋;郑基焕;毛润乾;张宇宏;李文辉;陈嘉东;黄明度;Ying-Fang XIAO206-209一种新型训练蜜蜂装置的初步探索
狄纳言;高洁210-213
相关论文范文赏析:园林艺术园林艺术理论
颐和园坐落于西郊,是中国古典园林之首,世界最广漠的皇家园林之一。园林总面积达1000多公顷。由万寿山和昆明湖构成,全园分三个区域: 以仁寿殿为核心的勾当区,以玉澜堂、乐寿堂为主体的帝后糊口区,以万寿山和昆明湖构成的风光旅游区。全园以西山群峰为借景,加之建筑群与园内山湖形势融为一体,使景色幻化无限。万寿山前山的建筑群是全园的精髓之处,41米高的佛香阁是颐和园的意味。万寿山下昆明湖畔的长廊将勤政区、糊口区、旅游区联为一体。长廊以精彩的绘画著称。整个景区由两条垂直对衬的轴线统领,工具轴线是出名的长廊,南北轴线从长廊中部起,顺次为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等。佛香阁是全园的核心,四周建筑对称分布其间,构成众星捧月之势,气派雄伟。最北部的后山湖景区,虽然建筑较少,但林木葱笼,山盘曲,文雅恬静的气概和前山的富丽构成明显对比。园水面占全园面积的四分之三,烟波淼淼,西望群山崎岖、北望楼阁成群。
颐和园集中了中国古典建筑的精髓,容纳了分歧地域的园林气概,可谓园林建筑博物馆。人工景观、天然山峦与宽阔的湖面融为一体,为中国园林设想的佳构。
SCI期刊推荐 >
论文指导 >
职称论文常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