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人论文网一个专业的学术咨询网站!!!
树人论文网

后疫情时代PPI持续上涨对我国工业经济的影响

来源: 树人论文网发表时间:2021-08-27
简要:内容提要:今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行趋势显著加快,推动我国 PPI 持续走高。由于采掘和原材料等生产资料价格涨势突出,需密切关注其对中下游加工业和生活资料工业的影响

  内容提要:今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行趋势显著加快,推动我国 PPI 持续走高。由于采掘和原材料等生产资料价格涨势突出,需密切关注其对中下游加工业和生活资料工业的影响。本文从上游价格回升比较明显的煤炭、金属、石化产业链入手,详细分析了部分重点行业“价格—利润—投资”的传导情况;并基于面板模型分析各工业大类行业价格对利润率和投资增速的影响系数。从整体上看,PPI 持续上涨有助于改善各行业利润率,但加剧了上中下游行业的利润率分化,对制造业投资的带动作用也比较有限;若原材料价格上涨趋势继续向下游传导恐将扰乱消费复苏步伐,加重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困难。建议相关部门加强价格监测预警,切实做好原材料保供稳价;适时调节政策力度,化解企业经营“痛点”“难点”;主动顺应市场变化,提升企业风险意识和竞争力。

后疫情时代PPI持续上涨对我国工业经济的影响

  乔宝华; 张文会; 王珊, 价格理论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08-21 07:15 期刊

  关键词:PPI 工业经济 产业链 投入产出

  今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行趋势显著加快。从 5 月份开始,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关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问题,要求跟踪分析国内外形势和市场变化,有效应对大宗商品价格过快上涨及其连带影响。在国家采取一系列强有力保供稳价措施之后,7 月份钢铁和有色行业 PPI 分别环比下降 0.2%和 0.1%,已连续 2 个月环比小幅回落。但由于原油、煤炭及相关产品价格仍在大幅上涨,7 月份工业品 PPI 环比涨幅回升至 0.5%、同比涨幅回升至 9.0%、累计同比涨幅扩大至 5.7%,PPI 整体涨幅仍处于高位。本文将从原材料价格上涨比较突出的重点产业链入手,详细分析 PPI 持续上涨对我国工业经济的影响,并对如何保供稳价以推动工业经济稳定复苏提出相关建议。

  一、研究背景

  自 2020 年 5 月全球经济重启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进入新一轮上涨周期,社会各界一直保持高度关注。有文献对价格上涨原因进行了分析,如朱险峰等(2021)认为,当前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主要由市场预期推动。一方面,全球经济复苏带来商品需求增长预期;另一方面,美国的“无上限”量化宽松政策催生了市场对流动性过剩的担忧,两者共同作用大幅提升了市场对后期价格上涨的预期。高善文(2021)认为,本轮大宗商品涨价短期是由于疫情带来的货物消费对服务消费的替代以及疫情对基础商品供应能力的抑制和对供应链的扰动,长期或受供应持续收缩与全球碳减排浪潮等因素影响。还有文献对价格上涨影响进行了研究,如卢延纯等(2021)认为,本轮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给我国带来的输入性通胀风险总体可控,但需要关注价格上涨带来的调结构压力、效益下滑风险、外贸形势不确定性增加等问题。

  综上,目前关于本轮原材料价格上涨的研究多围绕涨价原因、对国内价格的传导等展开,鲜有文献专门研究价格上涨对我国工业经济运行产生的影响及风险。因此,本文将聚焦重点产业链,定量分析原材料价格上涨在上下游行业间的传导、价格持续上涨对工业经济的综合影响,以更加精准地保供稳价,更有针对性地支撑我国工业经济稳定复苏。

  二、PPI 持续上涨对我国工业经济的影响

  本轮大宗商品价格上行,既有疫情冲击导致全球主要原材料供给收缩的影响,也有疫情后全球经济恢复性增长带来的原材料需求增加的影响,还有全球性货币宽松政策的影响,更有国际投资机构炒作的影响。由于全球疫情在短期内很难有根本性改善,加之全球绿色低碳转型正在加速推进,都将不可避免地对石油、煤炭等原材料供给继续产生冲击;而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也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综合研判我国 PPI 仍会在高位震荡调整一段时间。因此,需要深入分析 PPI 持续上涨对工业经济的影响,特别是重点分析那些价格上涨相对突出的行业对相关产业链的影响。

  (一)对重点产业链影响

  为了考察上游涨价对中下游的传导情况,本文利用投入产出表计算了国民经济大类行业间的完全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 bij 反映的是第 j 产品部门每提供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第 i 个产品部门货物或服务的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之和,能够全面反映部门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因此,完全消耗系数 bij 越大,意味着产品部门 j 受产品部门 i 价格上涨的影响越大。本轮 PPI 上涨从上游的采掘业、原材料业开始,沿着产业链向中下游的加工制造业以及生活资料行业传导。下文将围绕煤炭、金属、石化三类价格上涨比较明显的产品,考察价格沿着产业链的传导效应。

  1.煤炭产业链。基于 2018 年投入产出表,对煤炭产品完全消耗系数比较大的部门主要是电力、煤炭、建材、钢铁、石化、化工等。考虑到今年以来建材价格上涨相对平稳,这里的煤炭产业链主要聚焦煤炭和电力行业。

  煤炭行业的“价格—利润—投资”传导比较顺畅。今年以来,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PPI 上涨明显,上半年同比上涨 17.5%,涨幅排工业大类行业第 5 位。在价格大幅上涨的带动下,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利润率提升至历史高点 17.01%,较上年同期提高 6.60 个百分点。由于盈利能力显著增强,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投资持续扩大,今年上半年累计同比增长 10.6%,两年平均增长 3.9%,平均增速领先工业投资。

  电力行业受上游煤炭价格上涨影响,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利润率出现回落。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对煤炭的完全消耗系数为 0.2431,在所有大类行业中排首位,相应地受煤炭价格上涨影响较大。由于电力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产业和公用事业,出厂价格变动非常平稳。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PPI 自 2015 年 2 月以来一直同比下跌,环比涨跌幅几乎不超过 0.5%;今年上半年同比下降 0.9%,其中,6 月份环比下降 0.4%,当月同比下降 0.7%。由于上游煤炭价格大幅上涨,电力出厂价格跌幅收窄但仍在下降,赢利空间自然受到挤压,电力行业利润率改善幅度明显收窄且已出现下滑。上半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利润率为 5.57%,较上年同期回落 0.40 个百分点。

  2.金属产业链。金属产业链上游主要是黑色 /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 /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由于黑色 /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最主要流向黑色 /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文重点研究黑色 /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产品价格上涨对中下游加工制造业的传导和影响。基于 2018 年投入产出表,对金属产品完全消耗较多的主要是装备制造行业。具体分析,对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产品完全消耗系数较高的主要是有色和电气机械;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产品完全消耗系数较高的主要是金属制品和钢铁。

  有色金属行业的“价格—利润—投资”传导比较顺畅。有色金属采矿和加工环节 PPI 今年以来一直保持快速上涨态势,上半年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PPI 同比上涨 13.6%,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PPI 同比上涨 21.0%,涨幅均排在大类行业前列。对比可以发现,有色金属加工环节价格涨幅远高于采矿环节。这主要是由于我国铜等有色金属高度依赖进口,而今年国际市场铜价大幅攀升,5 月份全球铜实际市场价格历史性突破 1 万美元 / 吨,较疫情中的价格低点已翻一番。受出厂价格大幅上涨带动,有色行业利润率改善比较明显。长期以来,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收入利润率不足 3%,今年上半年达到 4.31%,较上年同期大幅提高 2.71 个百分点,利润率升至历史较高水平。其盈利增加带动投资稳步回升,上半年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长 16.5%,增速高于工业平均水平。

  钢铁行业的“价格—利润—投资”传导比较顺畅。黑色金属采矿环节和加工环节价格上涨明显。今 年 上 半 年 黑 色 金 属 矿 采 选 业 PPI 同 比上涨 37.6%,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PPI 同比上涨 24.5%;涨幅均稳居工业大类行业前三。黑色金属采矿环节的价格涨幅要高于加工环节,主要是由于铁矿石在钢铁行业成本中占据半壁江山,而我国铁矿石的进口依赖度高达 80%,受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很大。5 月份全球铁矿石实际市场价格历史性地突破 200 美元 / 吨,是 2020 年疫情中价格低点的 2.4 倍。价格的大幅上涨带动钢铁行业利润率显著提高,今年上半年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收入利润率为 5.65%,较上年同期提高 3.12 个百分点。钢铁行业投资从 2020 年 4 月起就一直保持正增长,今年上半年投资累计同比增长 26.3%,两年平均增长 19.3%,平均增速在工业大类行业中遥遥领先。

  电气机械和金属制品等装备制造行业受上游金属产品价格上涨影响,利润空间受到挤压,投资持续低迷。电气机械、金属制品都是典型的机械制造行业,金属产品投入较多,电气机械对有色金属产品的完全消耗系数为 0.4266,金属制品业对有色和黑色金属产品的完全系数分别为 0.2167 和 0.3205,受金属产品涨价冲击更直接也更突出。由于电气机械、金属制品的企业数量众多(企业数量在工业大类行业分列第 2 位和第 3 位),市场竞争激烈,多数产品属于固定定价,企业议价能力较弱,价格向下游传导能力不足。今年上半年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PPI同比上涨 2.1%,金属制品业 PPI 同比上涨 4.4%。由于价格涨幅远远小于上游原材料,利润空间受到严重挤压,投资持续低迷。上半年电气机械收入利润率为 5.27%,较上年同期出现回落苗头,投资同比增长 24.2%,两年平均增速刚刚转正;金属制品收入利润率为 4.27%,较上年同期提升 0.50 个百分点,改善幅度逐月收窄,投资同比增长 16.6%,两年平均仍在下降。

  3.石化产业链。基于 2018 年投入产出表,对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产品完全消耗系数比较高的部门是:石化,燃气、化工、化纤、橡胶等。其中,燃气生产和供应业主要影响道路运输业、住宿业、居民服务、餐饮业等第三产业;石化产品主要影响运输仓储业、化工、化纤、钢铁等;化工产品主要影响化工行业以及橡胶、化纤等。考虑到石化产业链比较长,这里着重研究油气开采、石化、化工、化纤,以及中下游的橡胶、纺织业、纺织服装、皮革制鞋业。

  ——石化产业链上游价格上涨带动利润明显改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PPI 在疫情中波动很大,从去年 11 月开始一直保持稳定的环比上涨态势,今年6 月份环比上涨 2.5%,当月同比上涨 53.6%,累计同比上涨 26.7%;利润率提高至 23.18%,基本回升至疫情前水平。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 PPI 从 2020 年底开始加速上涨,除个别月份环比涨幅都在 3% 以 上,6 月份环比上涨 3.1% ,当 月 同 比 上 涨 36.1%,累计同比上涨 14.8%,涨幅在工业大类行业中都比较靠前;利润率反弹至 6.94%以上,较疫情前有显著提高,利润率改善非常明显。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PPI 从 2020 年 9 月开始环比小幅上涨, 6 月份环比上涨 0.2%,当月同比上涨 20.3%,累计同比上涨 12.4%;利润率连续 3 个月保持在 10%左右,远超疫情前水平。化学纤维制造业 PPI 波动较大,一季度各月环比上涨较快,二季度各月环比涨幅显著放缓,6 月份环比下跌 0.8%,当月同比上涨 17%,累计同比上涨 9.6%;利润率连续 3 个月保持在 6.8%以上,较上年同期提高幅度保持在 5 个百分点左右。

  ——石化产业链中下游利润空间受到挤压。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PPI 从 2020 年 11 月开始温和环比上涨,6 月份环比上涨 0.2%,当月同比上涨 3.4%,累计同比上涨 1.5%。由于上游化工产品价格上涨较快,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利润空间受到挤压,今年上半年利润率为 5.98%,较上年同期的改善幅度由年初回升 3.81 个百分点逐月快速收窄,目前已出现小幅回落。下游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皮革制鞋业等受价格冲击较大。由于需求恢复缓慢,这些行业的 PPI 同比涨幅较小或者仍在下降,价格上涨压力很难向终端消费传递,利润率改善幅度微弱,纺织业利润率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且降幅持续扩大。

  (二)总体影响

  前文分析了三条重点产业链的价格传导及其对利润率、投资的影响。下文将基于 2018 年 2 月至 2021 年 6 月规模以上工业及工业大类行业的价格、利润率、投资增速数据,运用 EViews 软件的 Panel Data 模型综合分析价格上涨对工业经济的影响。同时,也将定性探讨价格持续上涨对消费复苏和中小企业的影响。

  1.价格持续上涨加剧上中下游行业的利润率分化。模型结果显示:各行业 PPI 上涨有助于提升该行业利润率。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酒饮料茶、医药、煤炭、烟草、有色金属矿采选等行业 PPI 上涨对利润率改善的影响系数较大。这六个行业的 PPI 涨幅每提高 1 个百分点,利润率提高约 0.11-0.17 个百分点。由于各行业在产业链所位置不同,价格对利润率的影响系数也存在显著差异。统计数据显示:本轮价格持续上涨加剧了上中下游行业的利润率分化。具体分析:上游采矿业、原材料制造业在价格大幅上涨和需求回暖的带动下,利润强劲反弹,利润率持续改善。今年上半年,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石化、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化工、化纤等行业的利润率较上年同期改善幅度超过或接近 5 个百分点;钢铁和有色利润率同比回升 3 个百分点左右。中游装备制造业价格转嫁能力有限,利润空间受到严重挤压。今年上半年金属制品、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等行业的利润率改善幅度有限且逐月放缓,仪器仪表、电气机械等利润率出现小幅下降。下游非必需消费品制造业利润改善普遍不明显,纺织业、印刷业等利润率较上年同期回落幅度有所扩大。

  2.价格对多数制造行业投资的带动作用比较有限。模型结果显示:整体上看,各行业 PPI 上涨有助于增加该行业的投资。其中,钢铁、非金属矿采选、电子、仪器仪表、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等行业 PPI 涨幅对投资增速的影响系数排名靠前。这些行业的上一期 PPI 涨幅每提高 1 个百分点,投资增速相应提高 0.37-0.49 个百分点。但是,由于影响制造业投资的因素除了价格和利润率,还有对未来发展前景的预期以及产业政策等。因此,对多数行业来说,价格对投资的带动作用并不明显。

  今年以来,上游采矿业、原材料制造业价格大幅上涨带动利润率持续改善,企业有强烈的扩张冲动。但是,由于钢铁、有色、石化、化工等均是主要的高碳排放行业,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约束下,新增产能审批日益趋严,产能扩张受限,部分上游行业的投资改善并不明显。比较突出的是:今年上半年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投资同比下降 2.1%,两年平均下降 4.4%;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化学纤维投资两年平均分别下降 2.8%、1.3%,投资仍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而中下游行业出厂价格涨幅普遍小于上游原材料行业,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即使当前需求有所回暖,企业也更愿意通过提高现有设备利用率来增加产品供给,而不是去扩大投资。如汽车上半年产销量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汽车增加值和利润增速均大幅反弹,但汽车投资同比下降 2.3%,同比增速连续 4 个月为负,两年平均降幅仍高达两位数。下游多数耐用消费品制造业 PPI 尚未转正,投资降幅仍然较大。如纺织服装服饰、皮革制鞋等投资两年平均降幅仍在 10%以上。

  3.上游产业价格上涨趋势向下游传导将扰乱消费复苏步伐。经济重启以来,我国消费市场的恢复一直弱于生产活动,直至 2020 年底,处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仍同比下降。今年上半年,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消费市场加速回暖,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累计同比增长 23%,两年平均增长 4.4%,但距疫情前 8%以上的增长水平还有不小差距。特别需要警惕的是:当前生产资料价格的快速上涨趋势已开始向生活资料传导。其中,耐用消费品类出厂价格从 3 月份开始持续环比上涨。如果生活资料出厂价格也出现快速上涨,而居民收入实际增速持续低于经济增速,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得不到提高,那么刚刚回暖的消费市场可能再度遇冷,消费的复苏步伐可能也会放缓,不利于经济持续稳定恢复。

  4.上下游产业链之间价差持续扩大将加重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困难。当前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及其带来的效益改善主要集中在中上游,而中小企业多处于产业链中下游,议价能力不强,对原材料成本上涨的传导和消化能力较弱。2020 年 3 月份以来我国制造业 PMI 一直保持在荣枯线上方,经济稳中加固稳中向好。但部分中小企业受疫情冲击较大,尚未完全恢复元气,本轮价格上涨对中小企业的冲击也更为显著。7 月份 PMI 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和出厂价格分别为 62.9%和 53.8%,在 6 月份短暂回调之后又继续回升,两者之间的价差已连续 5 个月超过 9 个百分点,处于历史较高水平,企业面临严峻的成本上涨压力,一些企业不敢接新订单甚至出现限产停产。7 月份中型企业 PMI 较上月回落 0.8 个百分点至 50%;小型企业 PMI 较上月回落 1.3 个百分点至 47.8%,已连续 3 个月处于荣枯线下方。如果价格持续快速上涨,不利于中小企业稳步恢复,甚至会加重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困难。

  三、思考与建议

  总体来看,本轮 PPI 上涨是在疫情冲击后我国经济快速恢复背景下出现的阶段性上涨,随着国家保供稳价措施落地,PPI 当月同比涨幅在 6 月份已出现小幅回调,环比涨幅也显著放缓。但要充分认识国际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以及全球疫情的不确定性,坚持底线思维,顺应市场规律,多措并举保障大宗商品市场供应稳定和价格平稳运行。

  (一)加强价格监测预警,切实做好原材料保供稳价

  首先,完善大宗商品价格监测平台。加强对原油、铁矿石、铜等重点商品的价格监测力度,构建大宗商品价格预警指数,及时发现价格的异常波动,明确风险等级并做好应急预案。其次,稳定国内大宗商品供给,短期内要充分发挥好国家储备对大宗商品市场的调节作用;着眼长远要继续完善多元化进口供应体系,加快健全国家物资储备体系,切实保障国内供应链安全和稳定。此外,加强市场监管和价格预期管理,坚决遏制大宗商品金融化资本化炒作。严厉打击恶意囤积、变相涨价、合谋涨价等行为,合理引导市场预期,消除市场过度担忧。

  (二)适时调节政策力度,化解企业经营“痛点”“难点”

  一是继续加大对中下游行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帮扶力度。通过减税降费、贷款贴息等多种方式减轻企业成本上涨压力;进一步放宽制造业留抵退税条件,落实保就业和保市场主体任务,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二是进一步做好铜、铝、锌等国家战略储备投放工作,适当倾斜支持中小微企业,帮助企业降低资金占用水平,稳定企业避险情绪。三是避免为短期效果出台激进的碳减排措施,因地制宜、科学有序替换高碳产业,适当放缓钢铁、煤炭等行业减产步伐以提升国内供给,探索建立“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新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三)主动顺应市场变化,提升风险意识和竞争力

  一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智能制造以提升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加快绿色化转型以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促进产业链向两端延伸、价值链向高端攀升,提高企业产品附加值,扩展企业生存空间。二是强化价格风险预判,利用期货套期保值功能作为风险对冲工具,锁定远期成本,应对现货价格不利变动的冲击,避免偏离套期保值初衷的投机炒作。三是借助相关行业协会力量,建立上下游企业长期战略性供应链合作关系,协同应对市场价格波动风险,根据市场变化合理调整产品结构,以行业自律维护良好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