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人论文网一个专业的学术咨询网站!!!
树人论文网
扫码关注公众号

隐形杠杆的穿透监测及风险防范

来源: 树人论文网 发表时间:2021-12-01
简要:[摘 要] 科技金融作为金融不断创新的产物,填补了传统金融的空缺,拓宽了金融市场发展的空间,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效率,但其高杠杆尤其是隐形的高杠杆也带来了高风险。通过对蚂蚁金服科

  [摘 要] 科技金融作为金融不断创新的产物,填补了传统金融的空缺,拓宽了金融市场发展的空间,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效率,但其高杠杆尤其是隐形的高杠杆也带来了高风险。通过对蚂蚁金服科创板上市暂停案例的分析,其高杠杆下隐藏的风险是:高杠杆撬动贷款,高周转回笼资金;高消费价值主张,高利率发放贷款;高收益收入囊中、高风险转移社会;纯信用放贷和垄断,推高了放贷风险和社会风险。为加强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及防范,提出的建议是:开放与规范并重、激励与防险并举,建立预防性监管体系;科学共享大数据、合理利用云计算、稳步布局人工智能,实现智慧化、穿透性的联合监测;强化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完善金融科技法律法规建设。

  [关键词] 隐形杠杆;穿透监测;蚂蚁金服;风险防范

隐形杠杆的穿透监测及风险防范

  刘豫杰; 肖丹桂, 商业经济 发表时间:2021-11-25

  一、蚂蚁集团科创板上市暂缓事件回顾

  2014 年 10 月蚂蚁金服正式成立,这得益于阿里巴巴推出的“支付宝”在全国的大范围推广使用,从此其业务开始了无限的发展和扩张。2015 年 9 月蚂蚁金服开始将自己的移动数字支付业务延伸至海外的印度、英国、越南、香港等国家和地区。2016 年 4 月又将手伸向了社区团体服务业,收购饿了么、淘票票等企业。2017 年,随着金融部门加强了监管,P2P 也不断爆雷,蚂蚁集团便走上了从 FinTech 向 TechFin 的战略转型之路。2018 年 6 月陆续推出自己的技术风险防控和双模型微服务平台。2019 年又推出阿里健康来进一步掌握更多用户大数据,从而扩大自己的商业版图。2020 年 7 月蚂蚁金服正式更名为蚂蚁集团,同年 8 月 25 日,蚂蚁集团向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提交了 IPO 申请,随后上海证券交易所同意蚂蚁集团科创板上市申请,蚂蚁集团宣布将于 2020 年 11 月上市,发行价 68.8 元,对应市值 2.1 万亿人民币。2020 年 10 月 24 日第二届外滩金融峰会在上海如期举行,然而马云却借此对国家有关部门和机构“炮轰三连”,这也导致了随后的 11 月 2 日他及蚂蚁集团其他相关重要人物被相关机构和部门联合监管约谈,银保监会也同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公布了《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隔日的 2020 年 11 月 3 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便公布了暂缓蚂蚁集团科创板上市的决定。蚂蚁金服仅用 6 年时间就从成立之初 2014 年约 250 亿美元估值飙升至 2019 年 1538 亿美元,再到 2020 年预估的上市市值约 3212 亿美元,其发展之快不禁让人瞠目结舌。虽然资本本身在出生时并没有原罪,但很多时候资本的原始积累与急剧增加都有着不可告人的私密,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二、蚂蚁金服隐形高杠杆的风险探析

  (一)高杠杆撬动贷款,高周转回笼资金

  蚂蚁金服日常的运营资本并不都是自己的钱。实际上蚂蚁金服只需拿出约 30 亿元的资本金,再玩一个隐形杠杆的循环游戏,就能撬动约 3600 亿元的贷款,甚至更多。重庆市长黄奇帆曾透露蚂蚁金服的操作手段:首先拿出 30 亿元人民币作为这场游戏的本金抵押给银行,银行将按照 2:1 的比例给蚂蚁玩家贷款 60 亿,这样蚂蚁立马就有了 90 亿元的游戏资本,90 亿元还不够玩的话,没关系,还有其他办法,那就是资产证券化(ABS)。蚂蚁将已放贷出去的 90 亿资金打包作为债权再次抵押,就能再次贷到 90 亿,这样它又有钱放贷了。这样的游戏继续下去,第二轮放贷,蚂蚁手里又有了 90 亿债权,它继续抵押贷款,一直循环。40 次循环游戏结束后,蚂蚁就只用了 30 亿本金,贷到了 3600 亿的资金,隐藏在背后的杠杆率足足 120 倍!蚂蚁金服是以“科技之名”,而行“金融之实”的金融公司,蚂蚁金服坐拥中国市场最多的金融牌照,它却经常自称自己姓“科”而不姓“金”,其本质就是以科技之名而坐金融之实。蚂蚁金服利用自己强大的技术优势,突破 ABS 发行次数不得超过五次的监管限制,通过各种渠道与其他银行联合贷款,形成更大的隐形杠杆,撬动更多的资金。蚂蚁金服还大大缩短了资金回笼的周期。蚂蚁金服把债券卖给投资者,迅速获得新一轮的资金,再贷给更多的借款人,再又把借款合同打包进行债券资本化,再开始循环操作,让高杠杆得来的 3600 亿元再加杠杆得到更高的收益。

  (二)高消费价值主张,高利率发放贷款

  2015 年 4 月蚂蚁金服推出蚂蚁花呗,公司通过旗下运用极为广泛的 APP 支付宝导流,目前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线上消费信贷平台,据其招股说明书称,截至 2020 年 6 月 30 日蚂蚁金服的平台促成的消费信贷余额为 17320 亿元。蚂蚁集团的收入主要来自其数字金融科技平台,其中微贷科技平台的占比在所有的数字金融科技平台中越来越大,据蚂蚁集团招股说明书的数据称,在 2020 年 1-6 月占比已达到 62.2%。大家所熟知的“年轻,就是花呗!”“爱自己,想花就花呗!”正是他们的广告语。蚂蚁集团一路带领消费者从用天猫淘宝深夜剁手买买买冲向无抵押的贷款买买买,极力诱导超前奢侈消费。蚂蚁花呗挖掘了月均支出在 1000 左右的大学生等中低消费群体的巨大消费潜力,打着普惠金融的幌子,收获了众多长尾市场的客户群体。据一份关于 90 后负债情况的调查显示,90 后平均负债 12.7 万元,是其月收入的 18 倍,究其原因,蚂蚁金服推动的高消费价值主张难辞其咎。就仿佛一只无形而有力的手,牵引着中国新一代的年轻人在不知不觉中就负债累累,其负面影响是潜在的也是明显的。2020 年疫情期间,多少人因为没有收入还不上超前高消费所产生的贷款,有的人不得不变卖家产,差点失去房子。蚂蚁金服已经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放贷公司,从招股书中可以看出小额贷款服务正是其赚得盆满钵满的业务,因为它一面低息吃进资本,一面高利率贷款给用户消费。蚂蚁的利息差是很恐怖的,蚂蚁金服在平时的宣传中会有意弱化年化利率来模糊用户实际借款的利率水平。由于并不是所有的消费者都具备相应的金融知识,展示宣传日利率、月利率,会让消费者误以为一天就花几块钱,这个利息好像并没有多少。如果将其转化为年利率,蚂蚁的年化利率其实是紧贴着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线 15.4%的。

  (三)高收益收入囊中、高风险转移社会

  只要有利可图它便无限扩张,一旦崩盘将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和巨大风险。蚂蚁集团的上市估值已经远超工农中建四大行,它在攫取巨额利润的同时却不用承担资金的巨大风险。而且蚂蚁一旦成功上市,如此巨额财富中的大部分将被国际资本、国内少数互联网巨头、蚂蚁控制人内部瓜分。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美国采取无限量化宽松政策,发行了天量美元,这些天量美元正在进入我国境内,国外资本进入通过互联网巨头的垄断和扩张,加入收购我国新兴产业和重要实体企业,蚂蚁集团就是外国大资本控制我国新兴战略产业的渠道之一。很多国内外有名的私募及股权基金、投资财团等都是蚂蚁的 “幕后玩家“,这些外国资本并不需要投资我国实体制造业就能获得巨额利润,这些钱归根到底搜刮的是我国人民的财富。蚂蚁金服加了 120 倍杠杆赚的盆满钵满,同时潜藏着巨大的风险。蚂蚁金服钻金融不断创新而法律监管存在滞后性的法律空子,因为放贷属于央行和银监会的监管范围,而其进行的资产证券化 ABS 属于证监会的管辖范围,它便游走在两不管的灰色地带,即使后来三家联合监管要求 ABS 发行次数不得循环杠杆超过五次,它也总能找到联合贷款的方式,以加大杠杆撬动更多的资金。在如此大规模广范围的放贷业务中,总会产生许多的不良贷款,一旦大量用户还不上贷款导致资金链断裂,那么之前的资产抵押贷款、资产证券化 ABS 的链条就会化为乌有。在这巨大的资产规模中,只有 30 亿是蚂蚁的本金,一旦出问题,它最多赔光 30 亿。剩下为之买单的是与之合作的银行,是广大的中国消费者。蚂蚁金服似乎玩了一场稳赚不亏的游戏,赢了高收益收入囊中,输了却将风险和损失转移给社会、让国家和老百姓来承担。

  (四)纯信用放贷和垄断,推高了放贷风险和社会风险

  首先,通过对蚂蚁金服与日本信贷之王武富士的比较,不难发现两者有着高度相似性。虽然诞生的国家与时间不同,但都处于国民对消费休闲娱乐需求急剧上升、贷款缺口巨大的时期。同样利用大数据手段和纯信用授信,向个人和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为了提高贷款业务的效率和频率,蚂蚁金服通过支付宝、日本武富士发明了“无人贷款机”,线上操作自主申请贷款和签约。日本武富士随着巅峰期到顶,信贷黑幕曝光,迅速走向没落,最后在 2010 年宣布破产退出历史舞台。前车之鉴,蚂蚁金服当引以为戒。再比较蚂蚁金服与京东金融,可以看出京东金融选择的战略是合作竞争,参与主体也更加多元化,将中小微企业的上下游产业链拆分,针对不同的节点,做出相应定制化的个性金融服务,这样更有利于将整个产业链盘活,促进整个系统的良性循环发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京东金融的贷款授信方式,不只是纯信用放贷,而是采用京东自营的信用授信 + 与商业银行合作,要求有资产保证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践行了自身资源和银行资金支持的经营理念。从竞争方式讲,垄断会推高风险,而合作则会相应降低风险。蚂蚁金服的移动支付已经渗透到居民的衣食住行,甚至成为普通居民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因此支付宝 APP 用户粘性大,能够轻松零成本地获取大量的用户个人隐私信息和交易数据,这就涉及到侵犯隐私的问题。蚂蚁金服采取垄断竞争的方式,行业高度集中,无法实现数据共享,支付宝利用其绝对优势对除淘宝、天猫以外的商家收取服务费,实行价格歧视,这也涉及垄断问题。侵犯隐私和涉嫌垄断,对于消费者和社会都是潜在的隐形风险。以上种种问题,都要求国家必须对类似蚂蚁金服的互联网金融风险加强监管与防范。

  三、加强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及防范的对策建议

  风险控制是金融的核心,金融不稳则经济不稳,经济不稳则社会不安。金融一旦出问题,风险扩散到社会,波及的就是千千万万个家庭和无数的个体。

  (一)开放与规范并重、激励与防险并举,建立预防性监管体系

  过于严苛的监管会抑制创新,但也绝不能放任创新去利用高杠杆形成不可收拾的高风险。蚂蚁金服也开始意识到风险防控的重要性,余额宝将个人最高持有额度 100 万元调整至 10 万元。在企业自身内部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的同时,国家监管需要走在前面,具有前瞻性与预测性。因为金融监管似乎总是滞后于金融创新,所以蚂蚁金服总能以金融科技创新的幌子去钻现有金融监管规则的空子,去规避甚至逃避现有金融监管。但金融科技绝不是金融监管的法外之地,国家应当用标准化的监管供给,充分满足金融新产品新服务不断迭代、新业务模式快速发展、新营销手段不断花样翻新的要求。正如大人需要引导孩子健康稳步成长一样,国家也需要借助有效的监管,让金融科技在国家的监管下不断发展和完善。目前,针对蚂蚁集团的高杠杆,应该特别注重信用风险的监管,否则一旦资金链断裂波及范围将极大。要建立完善的法律纲领性文件,明确资本充足率和偿付能力的要求,明确资金杠杆的范围,让蚂蚁集团这样的相关金融企业,依法进入市场进行公平竞争。要切实构建金融市场的风险预警机制,提前防范,并用严格的法律条文加大对违规、犯罪行为的惩罚力度。

  (二)科学共享大数据、合理利用云计算、稳步布局人工智能,实现智慧化、穿透性的联合监测

  目前大数据系统的智能性和稳健性还不足,加强对技术风险的监控,这是科技金融健康发展的基础。在网络信息传输过程中,互联网金融平台可能会因黑客攻击或电脑病毒等人为原因导致瘫痪。因此,可以加大对核心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备好具有约束监管权力的第三方系统接入管理的准备,加强金融与科技的联合攻关,防止系统崩溃,确保系统的安全与稳定。可以要求互联网金融机构将信息数据与政府监管系统、央行征信系统连接,实现资源共享,建立可分享型的信用评价体系,合理利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化科技手段,进行智慧化监测。同时,重视交易过程的监测,不仅只监测某一家金融公司,还要对其上下游关联公司进行监测,而且要对其所有交易行为、交易过程进行资金往来的实时穿透性监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防范风险跨行业、跨市场交叉感染,提高金融风险监测预警机制的灵敏性,提前遏制可能发生的系统性风险。

  (三)强化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完善金融科技法律法规建设

  《2017 个人信息保护年度报告》显示,用户个人隐私泄露的情况非常严重。大数据是我们共同的财富和资源,但是目前我国并未立法明确规定大数据是否可以进行交易。而且在互联网传输交易的过程中,是否存在信息的泄露及盗取,普通金融消费者也是不能轻易知晓的。当数据被商品化且大量交易时,就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和隐患,因此,国家应该完善保障金融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法规,切实保护每个消费者的个人隐私不被侵犯和敏感信息不被滥用。